农圣文化中爱国精神的文化内涵研究

农圣文化中爱国精神的文化内涵研究

ID:19375717

大小:32.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0-01

农圣文化中爱国精神的文化内涵研究_第1页
农圣文化中爱国精神的文化内涵研究_第2页
农圣文化中爱国精神的文化内涵研究_第3页
农圣文化中爱国精神的文化内涵研究_第4页
农圣文化中爱国精神的文化内涵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农圣文化中爱国精神的文化内涵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农圣文化中爱国精神的文化内涵研究农圣文化中爱国精神的文化内涵研究农圣文化中爱国精神的文化内涵研究农圣文化中爱国精神的文化内涵研究农圣文化中爱国精神的文化内涵研究农圣文化中爱国精神的文化内涵研究农圣文化中爱国精神的文化内涵研究农圣文化中爱国精神的文化内涵研究农圣文化中爱国精神的文化内涵研究农圣文化中爱国精神的文化内涵研究农圣文化中爱国精神的文化内涵研究  引言  爱国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古有之的传统精神之一,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宝贵财富。历来的研究者大多对《齐民要术》的版本、农学史经济史地位、科学技术、农业哲学思想和方法论等作过深入研究,对爱国精神作为农圣文化中

2、的一部分,古今学者则鲜有论及。从文化角度研究贾思勰和《齐民要术》所形成的农圣文化有着重要的文化价值和意义,研究农圣文化中爱国精神的文化内涵也是传承发展农圣文化的重要举措。  一、对农圣文化中“爱国精神”的基本认识  贾思勰生活于1500多年前南北朝时期的北朝北魏,北魏政权由北方少数民族中的鲜卑族拓跋氏建立,南朝则是以汉族为主的宋、齐、梁、陈四朝相承,因此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处于南北分裂对峙的时期。北魏受鲜卑族拓跋氏统治的影响,又呈现出民族大融合的特点,一方面表现在北方少数民族政治制度的封建化,另一方面也表现在汉民族受到少数民族生产生活等很大的影响,在《齐民要术》

3、中有关动物的养殖、生活、技术文明等的记载就体现了这一点。因此,农圣文化中的爱国精神也就是该时代背景和特点下一种真实的反映,主要体现在贾思勰对国家富强、人民“富实”的愿望表达。贾思勰基于“富国利民”思想指导下反对奢靡浪费的立场观点,对国家物产的重视和热爱,以及直面由拓跋氏统治“国家”的现实,将少数民族文明中先进的生活生产知识和技术有选择性地整理载入《齐民要术》。由此也可以看出,爱国的方式有很多种,爱国的精神自古亦有之,无论怎样的世袭罔替,爱国精神始终作为最重要的民族精神之一,推动着历史的发展。  二、农圣文化中“爱国精神”的具体表现  1.希望国家富强的美好愿

4、望  无国则无家,国富则家殷,国家富强是每一个国人的美好愿望,“国犹家,家犹国”,1500年前的贾思勰也同样具有这种美好情怀。在《齐民要术》序中,贾思勰在强调人们应勤于耕作时,引用了李悝辅佐魏文侯治理国家使魏国得以富强,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的史实,对“李悝为魏文侯作尽地力之教,国以富强;秦孝公用商君,急耕战之赏,倾夺邻国而雄诸侯”的成功表现出强烈的赞赏和推崇之意,对北魏社会当时战乱不断、生产凋敝、百姓生活贫困的社会现实表现出深深的忧虑之心,对国家富强的美好愿望表现出迫切的心情。在《齐民要术》序中,我们可以清晰地体会到贾氏对“民

5、生在勤,勤则不匮”的农本思想的强调,以及“仓廪实”“衣食足”的国富民强的愿望表述。  2.盼望人民富实的真挚表达  “要在安民,富而教之”是贾思勰创作《齐民要术》的初衷,也是农圣文化中爱国精神的一个重要内容。百姓生活安定才能积极从事农业生产,勤劳才能致富,“仓廪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人民也就可以得到教化,如此反复积淀、发展,国家就可以强盛,也可以说这正是贾思勰爱国思想的一个基本逻辑,这种“利民”理念的表达在《齐民要术》序中有很多文字:“赵过始为牛耕”、“蔡伦立意造纸”、“耿寿昌之常平仓,桑弘羊之均输法”被贾思勰称为“益国利民,不朽之术”;猗顿、陶朱公

6、的致富术,任延、王景“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皇甫隆“教作耧犁”,茨充“教民益种桑、柘,养蚕,织履,复令种紵麻”,崔寔“为作纺绩、织纴之具以教,民得以免寒苦”,黄霸“使邮亭、乡官,皆畜鸡、豚”“及务耕桑,节用,殖财,种树”,龚遂“劝民务农桑”让“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召信臣“躬劝农耕”“开通沟渎,起水门、提阏,凡数十处,以广溉灌,民得其利,蓄积有余”,僮种“率民养一猪,雌鸡四头”,颜斐“令整阡陌,树桑果”“教匠作车”,王丹通过“每岁时农收后,察其强力收多者,辄历载酒肴,从而劳之”“聚落以致殷富”,杜畿“课民”“皆有章程,家家丰实”等,那些历

7、史上为百姓生活、生产做出重大贡献的众多典型人物和各种典型的做法,贾思勰不厌其烦地择其优者简而录之,并且一一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积极的舆论支持,其间还夹杂着反映贾氏思想倾向和主张的评述,其盼望人民“富实”的迫切、真挚之情溢于言表。  3.反对奢靡浪费的不良风气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历史教训沉痛警醒,北魏时期的社会风气却又令贾思勰忧心忡忡。《魏书》记载有高阳王元雍与河间王元琛斗富的荒唐之事,可谓当时社会奢靡风气的典型代表:高阳王元雍富可敌国,有自己庞大的房舍花园,奴仆6000,婢女500,出门仪仗满街,在家歌乐日夜不断,一饭费数万金;而河间王元琛

8、稀世骏马十余匹,马槽都是用银铸的,门窗镶有玉凤、金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