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师听课记录的分析与思考

对教师听课记录的分析与思考

ID:19346792

大小:199.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0-01

对教师听课记录的分析与思考_第1页
对教师听课记录的分析与思考_第2页
对教师听课记录的分析与思考_第3页
对教师听课记录的分析与思考_第4页
对教师听课记录的分析与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教师听课记录的分析与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教师听课记录的分析与思考我于2006年9月25日,对39位教师(21名徒弟18名师傅另2名师傅未交)开学以来三个星期的听课记录进行了比较细致的阅读和分析,借此机会向老师们做简要汇报。一、听课情况统计:·师徒听课情况记录表(九月)篇数点评备注2+12/2有总评/评议和总评A/B14+2/2师徒均有评议总评A/B7+5/1师徒均有评议和总评A/A5+8/4记录详细点评简要/一课两上评价简单A/A7+6/?记录详细仅有一句评议/A/?8+5/2有总评和简单的评议/有评议总评A/A10+1/2有简单总评/有简单总评A/A7+6/5师徒均有评议总评/一课两上A/A☆☆7+2/2无目录,4节有简单的总

2、评/有简单总评A/A6+6/3无目录无评点/无目录有简单评议、总评B/A/?6+6/3无目录无点评/有简单的评议和总评B/A12+1/2师徒均无目录无点评B/B8+3/2无目录有个别简单的点评/无评价A/B6+3/3无目录、表头有个别点评和总评/无评价A/B12+6/4师徒均有评议总评A/A☆☆6+6/2有3课简单总评/无目录有评议总评A/B1+9/7师徒均有简单的评议和总评,一课两上。A/A☆☆7+4/3师徒均有评议总评/一课两上评议详细。A/A☆☆8+4/6有简要总评/有简单的评议和总评A/A9+3/3师徒均有评议总评A/A☆☆6+6/3有总评/全无A/B二、听课情况分析:1.值得肯定和

3、发扬的⑴从统计数据看:普遍听课较多。21名徒弟累计听课254节,人平均听课达到12.1节。最多的听课18节,最少的也有9节。⑵从听课记录情况看:普遍听课比较认真,记录较详细。⑶从听课后的个人评议看:85.7%的老师写有或详或简的听课评议。⑷从涉及的学科和年级看:听课的范围较广、面较宽。不仅是听指导老师的课,也听别的老师的课;不仅听同年级的课,也有跨年级的;甚至有小学听中学的、中学听小学的;不仅听同学科的课,也有跨学科的。尽管各学科各有特征,但毕竟有一定的统一性,受共同的教学规律制约,有相通、相融的共性。倘若跨入多门学科听课,就能从多种角度来审视课堂教学,领悟教学的普遍规律,并从其他学科的教学

4、中获取改进自己所教学科教学的方法。2.需要改进和完善的⑴有些老师的听课记录存在几无,即:无目录(一篇一篇地数三次)、无听课时间、无听课科目、无听课班级、无课题、无执教者姓名。(不能确定是否听够徒弟的课)关于“几无”现象,我想不算什么问题,只要提醒大家引起注意,养成习惯就好了。⑵少数教师只是听和记,而不评不议;多数教师即使有评议,也是极其简单或空洞的,几乎没有自己的见解和建议,看不出他与讲课人有没有值得交流和探讨的地方。我想主要原因有三:有的可能是个人的认识和态度问题,有的(比如跨学科的)也可能“听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而无从下笔评析,有的可能因为“有言必录”造成没有时间思考和分析。三、几点思考:

5、结合上述分析,我有三点思考要和大家做个交流。1.为什么要听课?首先解决认识和态度的问题。于丹教授在百家讲坛讲了一则故事:有个人到了建筑工地,看到人们都在忙碌着搬砖,他上前询问第一个人:这个人没有好气地说:“没看见我在搬砖吗?服苦役呢!”又走了几步,问第二个搬砖的人:“你在干什么?”回答说:“我在砌墙。”接着问第三个同样是搬砖的人:“你在干什么?”得到的回答是:“我在盖一座教堂。”于丹教授把这三类人分别叫做悲观主义者(认为搬砖是天底下最差劲的事)、职业主义者(虽然无聊,但足以养家糊口)、乐观主义者(觉得自己是何等幸运,可以建筑教堂,参与一项伟大的工程建设)。我们也不妨扪心自问:为什么要听课?我

6、很难说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去听课,可能听每节课的目的并不完全一样,但至少不是悲观主义者。我认为自己讲课是实践,听他人讲课也是一种实践。头脑里多装几部他人上课的“电影”,可以增加若干参照坐标,使自己学有方向,及时改进教学。既然听课是教师的一项必不可少的经常性任务,那我们怎样听课才有效?2.怎样去听课?⑴课前充分准备,明确目的。(同学科)做事的盲目性是效率的大敌,听课也是如此,教师盲目进行听课与有所准备去听课的效果大不一样。打算听谁的课,应该事先知道他教什么内容,把课本找来自己也设想一下,粗线条勾勒大体的教学框架, 听课时带着"蓝图"进教堂,才能在"他教"与"我教"之间构建对比的态势,有利于在观摩中

7、找异同。如果不准备,匆匆忙忙走进教室,不理解上课教师的教学意图,不熟悉教材,就不会有较大的收获。   ⑵课中翔实记录,积极推敲。听课是复杂的脑力劳动,需要听课者多种感官和大脑思维的积极参与。①听看结合,详细记录。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听还要看,要仔细捕捉讲课者的语言和表情,记下他每个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教师要一边听一边观察思考,对熟悉的教师、班级,可着重就其课堂上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做跟踪式的动态分析;对一般的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