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理论

我国上市公司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理论

ID:19306978

大小:260.00 KB

页数:36页

时间:2018-09-21

我国上市公司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理论_第1页
我国上市公司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理论_第2页
我国上市公司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理论_第3页
我国上市公司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理论_第4页
我国上市公司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理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上市公司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理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我国上市公司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应用研究2.2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评价的理论基础探究2.2.1公司治理与投资者保护上世纪70、80年代,兼并浪潮遍及全美,出现了大量的敌意收购、杠杆收购和公司重组等兼并形式,这实际上代表了股东和所有者对经营者经营责任的追究形式。但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经营者对股东利益的背离,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往往置股东利益于不顾,设计出种种防御措施来阻扰投标竞争,而许多这样的措施从根本上讲是以牺牲股东利益为代价的。因此,如何保护股东利益就成了这一阶段公司治理研究的核心。也正是源于此,公司治理理论才得以兴起,其开创

2、性代表人物Tricker在其1984年出版的《公司治理》一书中,首次提到了公司治理的重要性。从此,关于公司治理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更为丰富、实证性更强的阶段。大量的研究文献涉及到公司治理的各个方面,包括公司董事会制度研究、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利益相关者与股东之间的矛盾、所有权结构与公司绩效、投资者保护等诸多方面的问题。LLSV(2001)从许多国家小股东和债权人的权利被控股股东剥夺的现象出发,认为在很大程度上,公司治理就是外部投资者借以防止被内部人剥削的一套机制。①由此可见,公司治理是伴随着投资者保护的兴起而兴起的,投资者保护的重要性

3、也就可见一斑了。公司治理是一种制度安排,上市公司由全体股东共同出资组成,全体股东都对公司的经营运作情况有监督的权利,但大股东由于出资比例较高,并且与中小股东相比能更了解公司的内部信息,所以大股东更有动机和实力对经理层进行监督。而中小投资者由于投资比例较低,没有话语权,所以在监督经营者方面更多地表现出“搭便车”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大股东是强者,而中小股东处于弱势地位;大股东担当起“代理人”的职位,中小投资者成为“委托人"。在这种委托代理关系下,大股东代理中小股东对经理层进行监督,但作为委托人的中小股东却很难监督和激励大股东的行为,所以往往采取

4、“用脚投票"的方式,大股东则往往会用自身在地位、信息上的优势对中小股东进行掏空等方式的侵害。因此,从公司治理的角度来说,中小投资者保护可以理解为通过建立约束机制使侵害行为变得无效,而且当法律不能有效达到保护中小投资者的作用时,建立一套评价指标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2.2.2公司质量与投资者保护企业可以视为一系列契约的集合,在这其中最重要的契约就是企业经理人与股东之间的契约。特别对于中小股东而言,由于财力、精力有限,在其与经理人之间的契约中往往无法实施有效地监督。当中小股东将资金交给经理人进行经营时,怎样才能保证经理人努力工作呢?最有效的方法

5、之一就是关注公司质量。我国学者严海(2006)认为,质量是实体所具有的固有特性满足相关方要求的程度,包含以下两层基本含义:第一,质量为任何一种实体所具有。这种实体可以是产品,也可是活动、过程、组织、体系,以及上述各项的任何组合。因此,质量具有普遍性,它广泛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实践活动领域。第二,质量作为实体的内在规定性,具体表现为实体的一组特性,是实体固有特性或品质的总和,是区别于其它实体的性质,是事物的客观属性。按照“大质量’’的概念定义企业质量:企业质量的“实体"是企业的综合素质与内在价值。“相关方要求"是指投资者对“实体”的需要,这需

6、要通过投资者增减投资表现出来。“固有特性"则是企业自身所具有的,满足上述需要的品质,是需要的定性和定量的表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财务业绩、公司治理水平和公司管理能力,这三个方面特性既相互区别,又密切相关。企业质量的高低也主要可以从这三个方面以及它们之间的有机联系来衡量,因此,企业质量的涵义可以概括为:“企业财务业绩、公司治理水平和管理能力满足投资者对企业综合素质要求的程度。"∞。公司质量反映了公司的整体水平,是经理人对履行契约情况的良好体现。公司质量对投资者的保护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良好的公司质量是经理人按照契约履行的成果,同时也是投资

7、收益的保障,如果中小投资者只关注投资收益而忽略了公司质量则往往会注重短期利益,而在长期内受到侵害。公司质量可以从各个方面反映公司经营运作的整体情况,从公司本身特质的角度保障投资者的利益。2.2.3信息披露与投资者保护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类人员对有关信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员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贫乏的人员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信息不对称理论是由三位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乔治.5可克尔洛夫和迈克尔·斯彭斯提出的。他们认为:市场中卖方比买方更了解有关商品的各种信息;掌握更多信息的一方可以通过向信息贫乏的一

8、方传递可靠信息而在市场中获益;买卖双方中拥有信息较少的一方会努力从另一方获取信息;市场信号显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信息不对称是市场经济的弊病,要想减少信息不对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