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字典》未识未详字释证六则

《大字典》未识未详字释证六则

ID:19305233

大小:55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9-21

《大字典》未识未详字释证六则_第1页
《大字典》未识未详字释证六则_第2页
《大字典》未识未详字释证六则_第3页
资源描述:

《《大字典》未识未详字释证六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大字典》未識未詳字釋證六則趙家棟(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南京2100971)摘要:結合中土傳世文獻和彿典文獻的版本異文材料,借鑒漢語俗字研究的最新新成果,運用比較互證和類推的方法,攷釋了《大字典》中幾則未識未詳字。以便學術界更好地利用《大字典》及進行相關文獻的釋讀和整理。關鍵字:《大字典》1.《大字典》(606頁[1])“”字:è《字彙補》影霍切。相呵拒。《字彙補·口部》:“,相呵拒也。《字辨》有此字,與‘呼’微異,未識所据,姑別出之。”按:《大字典》根據《字彙補》釋義,但對“《字辨》有此字,與‘呼’微異,未識所据,姑別出之”未作任何解釋。其實此“

2、”當為“”字,《說文·口部》:“,語相訶岠也。从口,岠。,惡聲也。讀若櫱。”段玉裁注:“岠,今致拒字。訶岠者,訶而拒之。口,以口拒惡聲也。”“”,甲骨文作(乙三〇六五)、(前六·二九·七),《说文》小篆作,再由小篆隷變作或,黃侃《字正初編·曷韻》:“,正;,變。”但通常俗寫作或,《改併四聲篇海·口部》引《餘文》:“,戒也,語相訶拒也。”《廣韻·曷韻》:“,,,戒也。《說文》曰:‘語相訶距也。’”《集韻·曷韻》:“,或作,亦書作。”《字彙補》所收“與‘呼’微異”的“”就是“”的一個或體“”的字形寫體小變,通常寫體末筆豎畫寫作豎句。又“”,《集韻》音

3、讀“牙曷切”,爲疑母曷韻,《字彙補》音讀“影霍切”,爲影母鐸韻,但在《字彙補》成書时代语音已经变化了。2.《大字典》(1877頁)“”字:biàn《改併四聲篇海·手部》引《搜真玉鏡》:“,音辨。”《字彙補·手部》:“,並面切。義闕。”《大字典》(4041頁)“”字:bàn《改併四聲篇海·辛部》引《搜真玉鏡》:“,白限切。”《字彙補·辛部》:“,白限切,音板。見《篇韻》。”《大字典》(4045頁)“”字:“(一)bàn同“辦”。《龍龕手鑑·辛部》:“,古文,與辦同。”(二)biàn同“辯”。《字彙補·辛部》:“,與辯同。”一說同“辨”。《篇海類編·

4、辛部》:“,與辨同。”按:关于、的考辨郑贤章(2007)已有明确结论[2]P87;408,这里主要利用其论述进一步考辨《大字典》中“”字。《中華字海·辛部》:“,義未詳。見《搜真玉鏡》。”、、當是“辦”字的俗訛字,字形又訛作和。和大型字典未收,見於《隨函錄》。《隨函錄》卷17《四分律刪補隨機羯磨》:“眾,上步莧反,備也,正作辦……”(Z60/58a①本文所引佛典文獻標注格式為“T”指《大正新修大藏經》(臺灣“中華佛典協會”及法鼓山佛院著,2008年)“Z”指《中華大藏經》(任繼愈著,中華書局,1984年—1997年),“/”前後的數字分別表示冊數

5、和頁數,a,b,c分別表示上中下欄。下同。)唐·道宣集《四分律刪補隨機羯磨》卷二:“佛言:‘一比丘於說戒日,如前辦眾具。’”(T40/503c)《隨函錄》“眾”即對應於《四分律刪補隨機羯磨》中“辦眾”,“”當為“辦”字形訛。又《隨函錄》卷十一《攝大乘論釋》卷一:“已,上音以,下步莧反,具也,備也。”(Z59/968c)唐·玄奘譯《攝大乘論釋》卷一:“此是彼果,所作已辦。”(T31/381c)《隨函錄》“已”即對應於《攝大乘論釋》中的“已辦”,“”當爲“辦”字形訛。從讀音來看,《改併四聲篇海》引《搜真玉鏡》和《字彙補》見《篇韻》“”皆音“白限切”與

6、《隨函錄》“”、“”之“步莧反”讀音相同。又俗寫作,《隨函錄》卷五《悲華經》卷十:“拘,上九愚反,下步莧反,正作也,鬼名拘荼,亦云鳩槃荼鬼。”北涼·曇無讖譯《悲華經》卷十“拘()荼”正作“拘辦荼”。“”與“”“”字形相近,只是構件“手”與“辛”稍異。“”,《改併四聲篇海》引《搜真玉鏡》“,音辨”、《字彙補》“,並面切”,音讀與“”“”相同,“音辨”就是“音辦”,辦、辧、辨古形音義相同。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刀部》“辧”字下曰:“辧从刀,俗作辨。……古辧別、幹辧無二義,亦無二形二音也。”又《說文新附》:“辦,致力也。从力,辡聲。”鈕樹玉新附攷:“辦即

7、辧之俗體。”《說文·刀部》“辧”下義證:“辧,隸作辨,刀變為,與作班同。”宋·王觀國《學林·辨》:“古無從力之‘辦’,止用‘辨’字。”《隸釋》卷十九《魏大饗碑》:“天動雷震,星流電發,戎備素辨,役不更藉。”又卷七《荊州刺史度尚碑》:“附土渥於李廣,御眾(下闕)同滋味,必達井辨幕,然後飲舍。”此兩例中的“辨”皆為“辦”的意義。再者“辨”,《廣韻》有“蒲莧切”,與“步莧反”、“白限切”、“並面切”音同。“辨”也有“具備”義,《玉篇·刀部》:“辨,具也。”《周禮·考工記·序官》:“或審曲面執,以飭五材,以辨民器。”鄭玄注:“辨,猶具也。”《大字典》“”

8、字下引《龍龕手鑑》認為是古文,與辦同。甚是。然又引《字彙補》認為“”與“辯”同。似乎不必,其實正如《篇海類編》所曰:“,與辨同。“辯”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