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反礼实质探讨

《韩非子》反礼实质探讨

ID:19270650

大小:45.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09-27

《韩非子》反礼实质探讨_第1页
《韩非子》反礼实质探讨_第2页
《韩非子》反礼实质探讨_第3页
《韩非子》反礼实质探讨_第4页
《韩非子》反礼实质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韩非子》反礼实质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韩非子》反“礼”实质探讨-哲学《韩非子》反“礼”实质探讨陈冬作者简介:陈冬,广东广州人,文学博士,(广州510275)中山大学哲学系博士后研究人员。①[汉]班固撰、[唐]颜师古注:《汉书》第6册,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1735—1736页。②这里的“韩子”有可能是指《韩子》,即《韩非子》书。笔者较同意张觉对于《韩非子》编集成书的观点,其认为《韩非子》书“应是秦灭韩后至李斯被杀前(即公元前230年至前208年之间)秦朝主管图书档案的御史编定的”。张氏用内证法证明《史记》论韩非其人时多称“韩非”或“非”,称其书则“韩子”。(参见张觉:《〈韩非子〉编集探讨》,《贵州文史丛刊》,1990年

2、第3期,第57—60页。)③[汉]司马迁著、[日]泷川资言会注考证:《史记会注考证》第6册,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9年,第3272、3287页。④[汉]班固撰、[唐]颜师古注:《汉书》第6册,第1732页。⑤章太炎:《国故论衡·原道上》自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第108页。【摘要】《韩非子》是阐述法术势思想的著作,但其对礼学也有独特的观点和论述。自春秋以来,对礼学的批判,既有“仪”是“礼之末”的认识和思考,也有儒家后学的“内省”与“务外”的分化。特别是在儒家思想中,仪文礼制得到进一步的独立认识。《韩非子》对“礼”的认识也沿承了这些观点,其对礼制的看法,既有认同,也有批判。文

3、章分析了《韩非子》批判礼制的原因,并总结出其反对礼制的核心内容是反对“仪”(礼文)和批判以礼来获取爵禄的现象。关键词《韩非子》;礼学;仪;爵禄中图分类号:B2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660(2013)05-0103-07《汉书·艺文志》列法十家,其中“《韩子》五十五篇”,曰:“法家者流,盖出于理官,信赏必罚,以辅礼制。”①这恐怕是最早肯定法家类书与“礼”的关系的评论,认为《韩非子》所主张的德(赏)刑治国方略,是与礼制并行而以治国的。韩非“而其归本于黄、老”,“韩子②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礉少恩,皆原于道德之意”③。《艺文志》以为:“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

4、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中略)及放者为之,则欲绝去礼学,兼弃仁义,曰独任清虚可以为治。”④如此,韩非及《韩非子》思想渊源之一隅,其根本又是反对礼的。《韩非子》书最集中讨论“礼”的篇章是《解老》。章太炎认为:“(解)《老子》独有《解老》、《喻老》二篇。后有说《老子》者,宜据韩非为大传,而疏通证明之。(中略)然《解老》、《喻老》未尝杂以异说,盖其所得深矣。”⑤故其《原道》上中下三篇,屡引《韩非子》尤其《解老》、《喻老》以申老聃意。章氏对于《韩非子·解老》与《老子》关系的认识,可以再讨论,但《解老》确可认为是见于传世文献之最早对《老子》进行解释的

5、文字,则《韩非子》对“礼”的认识和态度,不能不说受了道家(黄老)的影响,有反对“礼”的倾向。那究竟《韩非子》对“礼”持什么立场,有何态度,有怎么样的理解呢?为此,本文试图讨论其反“礼”实质观。一、反对“礼”之实质《韩非子》论“礼”,集中于《解老》篇。《解老》是立足于《老子》文本以言法家思想的篇章,其实质是阐发法、术为用,而以《老子》文句作为一种理论依据。《解老》言礼曰:礼者,所以貌情也,群义之文章也,君臣父子之交也,贵贱贤不肖之所以别也。礼者,(中略)中心怀而不谕,故疾趋卑拜而明之;实心爱而不知,故好言繁辞以信之。礼者,外节之所以谕内也。三个“礼者”,是作者对“礼”的定义,表明其认识到“礼”

6、是为人情所发的性质,揭示名分等级是“礼”的核心精神,描述了“礼”之表现形式,肯定了“礼”作为人之内心与外界沟通的桥梁作用。实际上这都是春秋战国对“礼”之内涵的普遍理解。后两点认识则是春秋时人所说的“进退有度”、“周旋可则”、“容止可观”、“动作有文”、“言语有章”、“俯仰”之态,是反映内在感情的“外节”,即“仪”。《解老》对“礼”的理解,实则是包含了“礼”、“仪”两个方面。单从《解老》对“礼”的定义来看,无法判断对“礼”的态度,其进一步分析君子、众人之为礼,才是作者独特的见解。《解老》分析君子、众人之为礼云:《韩非子》反“礼”实质探讨《现代哲学》2013年第5期凡人之为外物动也,不知其为身之

7、礼也。众人之为礼也,以尊他人也,故时劝时衰。君子之为张觉解释“为”是“治理,引申为修养”。(参见张觉:《韩非子校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357页。)礼,以为其身;以为其身,故神之为上礼;上礼神“上礼神而众人贰”之“神”,有三解:一是陈奇猷引其师于思泊之说,“神”读作“信”,与“贰”为对文,“故信之为上礼,上礼信而众人疑也”;二是陈奇猷认为当取《扬权篇》、《内储说上》篇之“神”解,即“隐而莫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