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龄的文学感兴观与言象表现观研究

张九龄的文学感兴观与言象表现观研究

ID:19176424

大小:25.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9-29

张九龄的文学感兴观与言象表现观研究_第1页
张九龄的文学感兴观与言象表现观研究_第2页
张九龄的文学感兴观与言象表现观研究_第3页
张九龄的文学感兴观与言象表现观研究_第4页
张九龄的文学感兴观与言象表现观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张九龄的文学感兴观与言象表现观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张九龄的文学感兴观与言象表现观研究张九龄虽没有专门的文学批评篇章,但在他的文学创作和评价他人生平的篇章中,时时凸显出他的文学观念和文学思想。分析张九龄诗作中出现的“感”、“兴”、“情”和“言”、“象”、“意”等词汇,就会发现其“感”、“兴”的内容包括自然和社会、人生与历史,主张表达情之“和”;其“象”包括物“象”、喻象和无形之“象”,同时,张九龄对“言”、“象”、“意”的关系有自己独到的认识与阐述。  [关键词]张九龄;感兴;言象;诗歌特征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18X(XX)09-0121-0  赵彩花(1967

2、—),女,文学博士,韶关学院文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广东韶关51XX)  本文为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地方历史文化特色项目“‘九龄风度’的文化生成”(项目批准号:XX-DF-16)、韶关市社科重点资助项目“‘九龄风度’的文化生成”、广东省教育厅重点课题“粤北名人名集与粤北文化研究”(项目批准号:06ZD77001)的阶段性成果。    “兴象”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学批评概念肇始于唐代①,张九龄作为继陈子昂之后的重要诗人,他虽没有《修竹篇序》这样专门的文学批评篇章,但零散显现于他作品中的文学思想非常丰富。本文专就张九龄诗作中出现

3、的“感”、“兴”、“情”和“言”、“象”、“意”等进行分析,试图梳理出他的文学感应观和言象观,并进一步阐述张九龄诗歌的“兴象”表现和他诗歌具有“诗罢地有余,终篇语清省”审美特征的缘由。    一、“感”、“兴”、“情”观    《礼记•乐记》强调“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1](P1527),此后的《毛诗序》、陆机的《文赋》、刘勰的《文心雕龙•物色》等都强调物感于人心而发于言咏就是文学,到钟嵘的《诗品序》把所“感”之物由自然扩大到社会生活,揭示人心感动的来源包括自然和社会两大方面。张九龄秉承这种“物色相召,人谁获安”的文学生发观

4、念,他的创作就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产物,同时,他有大量的诗句直接反映对外物的“感”、“应”而涌起的“兴”与“情”。从内容上看,其“感”可分为感自然之物和感社会人生两方面。面对四季更替、节物如流而引起摇荡性情的诗句在张九龄作品中有很多,如,写春景引发感思的有“芳月尽离居,幽怀重起予”(《武司功初有幽庭春暄见贻夏首获见以诗报焉》)②、“矧逢阳节献,默听时禽鸣”(《巡属县道中作》);写春天逝去、夏天来临引起内心情感变化的有“林里春容变,天边客思催。登临信为美,怀远独悠哉”(《登总持寺阁》);写秋景动人之情的有“秋风入前林,萧瑟鸣高枝。寂寞游子思,寤叹何

5、人知”(《在郡秋怀二首其一》)等。  在张九龄的笔下,不但自然足以引动人的情思,使人为“一叶”而“感何深”,而且万物皆有感。如,“燕雀感昏旦,檐楹呼匹俦”,燕雀能因一天的早晚而感,在屋檐梁上呼唤伴侣;“唯有巴猿啸,哀音不可听”(《巫山高》),巴猿则因气候变冷而感,止不住哀音长鸣,人也为巴猿之感而感。在张九龄的感应世界里,动物、植物可以为气候、季节、早晚而感,自然之物也可以以类相感,如大雁,它们“离群”则“叫北林”,平时则“空声两相应”(《同綦毋学士月夜闻雁》)。而人是最灵长者,他可以为自然之季节、气候不同而感,也可以为自然之动物、植物、山川河流而感

6、,也可以感物之感,诗人也常常借自然之物而寄寓人情,如,“感惜芳时换,谁知客思悬”(《秋怀》)、“兴来只自得,佳气莫能传”(《春江晚景》),感物而兴,因物寄情,正如刘勰《文心雕龙•物色》所描绘的:“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一叶且或迎意,虫声有足引心。况清风与明月同夜,白日与春林共朝哉。”[2](P693)四季变化、清风明月等自然之物都足以引人感兴,刘勰总结认为人与自然“同情”,乐景引发人的欢乐,肃杀之景引发人的悲伤。  感怀历史也是“感”的方式之一。从内容来看,首先是有感古人志气而兴言,如《

7、叙怀二首》(其一):“弱岁读群史,抗迹追古人。被褐有怀玉,佩印从负薪。志合岂兄弟,道行无贱贫。孤根亦何赖,感激此为邻。”作者写自己阅读古代典籍时激发“抗迹追古人”之志向;其次是有感怀历史遗迹而兴言,如《九月九日登龙山》中,作者在“楚客凛秋时”的季节,面对“桓公旧台上”,不由得“投吊伤昔人,挥斤感前匠”;也可“感羊祜以兴言”、“怀屈原而可作”(《岁除陪王司马登薛公逍遥台序》);张九龄感前人之风流,命群英“各言诗”后,作《岁除陪王司马登薛公逍遥台序》;有时感历史兴亡而兴言,如《和黄门卢监望秦始皇陵》“上宰议扬贤,中阿感桓速。一闻过秦论,载怀空杼轴”,总

8、结秦始皇治国之失,提出治国贵在“扬贤”。另外,对社会政治和现实生活之“感”,感激“君恩”也是他常写的内容。如“感恩身既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