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颖和从颖得声字

释颖和从颖得声字

ID:19137490

大小:289.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9-26

释颖和从颖得声字_第1页
释颖和从颖得声字_第2页
释颖和从颖得声字_第3页
释颖和从颖得声字_第4页
释颖和从颖得声字_第5页
资源描述:

《释颖和从颖得声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2408釋“穎”及从“穎”得聲的字(首發)張崇禮北華大學古文字中有如下字形:A:《壐彙》3505B:(《璽彙》3192)、(《壐彙》3193)C:《壐彙》3420D:《壐彙》3432E:《壐彙》2624F:《壐彙》3258、《壐彙》3308G:徐賚(釐)尹朁鼎蓋內(《集成》2766.1)、徐賚(釐)尹朁鼎肩部(《集成》2766.2)、~鼎(《集成》1502)、信陽2.09、信陽2.014、信陽2.8、包山2.260H:魚鼎

2、匕(《集成》00980A)收稿日期:2014年12月29日發佈日期:2014年12月29日頁碼:13/13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2408A,亦可寫作“”,李家浩先生釋為“會”,李家浩:《信仰楚簡“澮”字及從“”之字》,《著名語言學家自選集•李家浩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94-211頁。白於藍先生釋為“?(穗)”或“秀”,白於藍:《釋褎——談秀、?一字分化》,《中國古文字研究》第一輯,吉林大學出版社,1999年。第348-352頁。

3、何琳儀先生釋為“柔”,何琳儀:《魚顛匕補釋》,《中國史研究》2007年第1期。王寧先生釋為“㽕”。王寧:《釋“㽕”及相關的幾個字》,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2014年12月4日。 G,黃傑先生釋為“沐”。見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2014年10月4日董珊先生《隨州文峰塔M1出土三種曾侯與編鐘銘文考釋》文後評論33樓。今按:古文字“會”、“?”、“秀”、“柔”、“木”習見,皆不作此形。“㽕”,《說文》訓為“木生條也”,然此字或从木,或从禾,非惟主於木。所以A究竟是什麽字,須重新考慮。我們認為A應該是“穎”字。《說文》:“穎,禾末也。从禾、頃聲

4、。《詩》曰:‘禾穎穟穟。’”徐鍇繫傳:“穎者,銳也。故謂錐之末為穎。”《漢書·禮樂志》:“含秀垂穎。”顏師古注:“葉末曰穎。”《晉書·郭璞傳》:“青陽之翠秀,龍豹之委穎。”左思《吳都賦》:“鈎爪鋸牙,自成鋒穎。”“穎”為物之末端尖銳部份,故木之末、禾之末、錐之末、葉之末、毫毛之末、兵器之末皆可曰穎。A字从“↑”,“↑”即表示尖銳之義,如古文字“朿”、“矛”皆从“↑”。目前所見秦漢文字中的“穎”大都从禾、頃聲,A已經類化為“禾”。但古陶文有一例作(陶彙5.71),其左中“↑”的“∧”形雖然已經變得平直,但還基本保留了A的寫法。A在璽文中用作姓氏,即“穎”姓。《正

5、字通·禾部》:“穎,姓。《左傳》穎叔考。漢穎容,著《春秋條例》五萬餘言。”B當爲“收稿日期:2014年12月29日發佈日期:2014年12月29日頁碼:13/13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2408穎多”或“多穎”合文,為複姓。C所在璽印為“穎陽羘”,穎陽,地名,即潁陽。《戰國策·魏策一》:“東有淮穎。”《史記·蘇秦列傳》“穎”作“潁”。穎考叔亦寫作潁考叔。潁陽,地處潁水之北,秦時屬潁川郡。《漢書·地理志》:“韓分晉得南陽郡及潁川之父城、定陵、襄城、

6、潁陽、潁陰、長社、陽翟、郟。”璽文或以地名為氏。D字从骨从A,“骨”當爲加注的聲旁,猶“穎”加注“頃”聲。古頃聲與圭聲多通用。如作“半步”講的“䞨”、“跬”,又作“頃”、“蹞”。張儒、劉毓慶:《漢字通用聲素研究》,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2年,564頁【頃通圭】條。《說文》:“頃,頭不正也。”《說文》:“奊,頭衺骫奊態也。从夨、圭聲。”段注:“奊,頭衺者,頭不正。”“頃”、“奊”實為一詞。“骨”即“冎”,見母歌部;“圭”,見母支部。聲母發音部位相同,韻部支歌旁轉。D字在璽文中用作姓氏,亦當釋為“穎”。當然,如果以“骨”為義符,則此字亦有可能釋為“脛”。脛,

7、見母耕部;穎,溪母耕部。考慮到璽文此字用為姓氏,我們覺得還是第一種可能性較大。E字右半从冎从A,“冎”與“骨”同,所以E當分析為从彳穎聲,疑即“迥”字。古頃聲與冂聲多通用。張儒、劉毓慶:《漢字通用聲素研究》,560頁【冂通頃】條。《禮記·中庸》:“衣錦尚絅。”“絅”《尚書大傳》引作“蘔”。璽文中用作姓氏。《萬姓統譜·迥韻》:“迥,漢迥克。見《印藪》。”收稿日期:2014年12月29日發佈日期:2014年12月29日頁碼:13/13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

8、_ID=2408F从衣穎聲,當釋為“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