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师地论》卷第三十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十一

ID:19012838

大小:198.0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8-09-25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十一_第1页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十一_第2页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十一_第3页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十一_第4页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十一_第5页
资源描述: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十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瑜伽師地論》卷31《瑜伽師地論》卷第31〈本地分中聲聞地〉第十三第三瑜伽處之二上廣下淨老師指導釋振行敬編2004/12/15c.緣性緣起所緣(a)徵釋(454a)云何勤修緣起觀者,尋思六事差別所緣毘鉢舍那?◎尋思1)義謂依緣性緣起增上,正法聽聞受持增上力故,能正了知:如是如是諸法生故,彼彼法生;如是如是諸法滅故,彼彼法滅。此中都無自在作者、生者、化化=死【宋】【元】【明】【宮】(大正30,454,n.2)。者,能造諸法;亦無自性、士夫、中間能轉變者轉變諸法。《瑜伽論記》卷7下:「此中都無自在作者,乃至轉變諸法。此破外道計自在天為能作者、生者、死者。又破數論計

2、有冥性名自性,計有我諦名士夫,餘二十三諦名中間中間,是所轉變故。」(大正42,464b6-10)若能了知如是等義,是名尋思諸緣起義。◎尋思2)事復審思擇:十二有支,若內若外而起勝解,是名尋思諸緣起事。◎尋思3)相自相復審思擇:無明支等,前際無知,後際無知。如是廣說,如前分別緣起支中,參見《瑜伽師地論》卷9~10〈本地分中有尋有伺等三地之六~七〉(大正30,321a)。是名尋思緣起自相。《瑜伽論記》卷7下:「過去十因牽現生死,且舉無明,故云前際無知。現在十因牽當生死,且舉無明,故云後際無[知【甲】]明。如是分別十二支性名思自相。」(大正42,464b11-14)

3、共相復審思擇:如是一切緣生諸行,無不皆是本無今有,有已散滅,是故前後皆是無常。皆有生、老、病、死法故,其性是苦。不自在故,中間士夫不可得故,(454b)性空無我。是名尋思緣起共相。◎尋思4)品復審思擇:我若於彼無常、苦、空無我諸行如實道理,發生迷惑;便為顛倒,黑品所攝。廣說如前。若不迷惑;便無顛倒,白品所攝。廣說如前。參見《瑜伽師地論》卷10〈本地分中有尋有伺等三地之七〉(大正30,327b)。是名尋思諸緣起品。◎尋思5)時復審思擇:於過去世,所得自體無正常性,如是已住;20《瑜伽師地論》卷31於現在世,所得自體無正常性,如是今住;於未來世,所得自體無正常性,

4、如是當住。是名尋思諸緣起時。◎尋思6)理○觀待道理復審思擇:※約真俗辨唯有諸業及異熟果,其中主宰都不可得。所謂作者及與受者,唯有於法,假想建立。謂於無明緣行乃至生緣老死中,發起假想施設言論,說為作者及與受者,有如是名、如是種、如是性、如是飲食、如是領受若苦若樂、如是長壽、如是久住、如是極於壽量邊際。《披尋記》(二)頁1019:「有如是名如是種等者:世俗言說士夫類中略有如是八言說句:名,謂呼召假名;種,謂剎帝利等種類差別;性,謂族性,父母差別;受用飲食,或劣或勝,是名如是飲食;於現法中或時興盛住諸安樂,或時衰損住諸苦惱,是名領受若苦若樂;人壽分量住時差別,或住少

5、年,或住中年,或住老年,是名如是長壽;一切異生壽無邊際,是名如是久住;阿羅漢等住最後有,壽有邊際,是名如是極於壽量邊際。」※約因緣辨又於此(十二緣起)中,有二種果,及二種因。二種果者:一、自體果;二、受用境界果。二種因者:一、牽引因;二、生起因。*二種果自體果者:謂於今世諸異熟生六處等法。受用境界果者:謂愛非愛業增上所起六觸所生諸受。*二種因辨體相牽引因者:謂於二果發起愚癡,愚癡為先,生福、非福及不動行,行能攝受後有之識,令生有芽。謂能攝受識種子故,令其展轉攝受後有名色種子、六處種子、觸受種子,為令當來生支想所攝識《瑜伽論記》卷7下:「言想所攝識者:想者是名,

6、生支名所攝識。」(大正42,464c3-4)、名色、六處、觸、受,次第生故,今先攝受彼法種子。如是一切,名牽引因。謂無明、行(福、非福、不動行)加上識、名色、六處、觸、受,一共七支,這七支是牽引因,遠遠的能牽引將來的生老死。所以叫做牽引因。(請參考:《披尋記》(二)頁1020。)生起因者:謂若領受諸無明觸所生受時,由境界愛生後有愛及能攝受愛品、癡品所有諸取,由此勢力,由此功能潤業種子,令其能20《瑜伽師地論》卷31與諸異熟果。如是一切,名生(454c)起因。謂愛、取、有,為「生起因」是生起老死的因。(請參考:《披尋記》(二)頁1020)顯增上由此二因增上力故,

7、便為三苦之所隨逐,招集一切純大苦蘊。如是名依觀待道理,尋思緣起所有道理。○餘三道理復審思擇:於是1)緣性緣起觀中,善修、善習、善多修習,能斷愚癡。又審思擇:如是道理,2)有至教量、有內現證、有比度法,亦3)有成立法性等義。如是名依1)作用道理、2)證成道理、3)法爾道理,尋思緣起所有道理。  (b)結是名勤修緣起觀者,尋思六事差別所緣毘鉢舍那。d.界差別所緣(a)徵釋云何勤修界差別觀者,尋思六事差別所緣毘鉢舍那?◎尋思1)義謂依界差別增上,正法聽聞、受持增上力故,能正解了一切界義。謂種性義、及種子義、因義、性義,是其界義。   如是名為尋思界義。◎尋思2)事又

8、正尋思:地等六界內外《披尋記》(二)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