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003723
大小:2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9-25
《阅读能力 重在读中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阅读能力重在读中悟邵生明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由此可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和灵魂,“读”则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的客观要求和最重要的途径。我们认识到了这一点,阅读能力不是讲出来的,不是分析出来的。情要在读中悟;理要在读中悟;法儿也要在读中悟。 一、读,要有层次 学习一篇课文,要经过反复诵读。在预习课文时,我让学生按“通”——“懂”——“透”——“熟”的层次推进阅读。 读通,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做到不丢字加字,不
2、重复,句逗停顿恰当,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读懂,指在读通的基础上,想一想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把想知道的问题或联系上下文、或联系生活实际、或查字典、或查阅资料自己解决,若实在解决不了留到课上提出。读透,指在自己初步理解的基础上选择重点片段读,读中感悟。读熟,指“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要让学生把精彩的片段背下来,读中积累语言,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中得到升华。 二、读,要目的明确 语文课堂提倡书声朗朗,但“读”并不是一遍遍地傻读、呆读。读,要一遍有一遍的目的,一遍有一遍的效果。如果读的要求模糊、不明确,读的要求不到位,只能起
3、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首先,要燃起学生“我要读书”的欲望。其次要恰当运用各种侧重于不同目的的读。例如:了解性读、尝试性读、理解性读、消化性读、质疑性读、示范性读、品味性读。还要注意每一次读书都要让学生明确目标。 如学习《爬山虎的脚》时,在农村爬山虎很少见,平时学生又很少注意爬山虎,而讲读本课又正值早春时节,爬山虎尚未发芽,无实物可供观察,因此,爬山虎的“脚”长在哪儿及“脚”的样子就成为了教学的难点。于是,我以读为突破点,解决难点。 我让学生读课文,看看第几自然段介绍了爬山虎的“脚”长在哪儿,它的“脚”长什么样子。此时,学生只是照本宣科地读了
4、一遍,并未将书上的文字内化为自己的理解,于是我又让学生仔细读一读,边读边想,在头脑中画出爬山虎的“脚”的生长位置及样子,也可以动笔画一画。使学生进行尝试性读,读中感悟,将呆板的文字变成画,同时,也教给了学生一种理解课文的方法。学生边读边思考,小组合作作画,我巡视发现全班竟没有一位同学画对,但我并没有急于把正确的答案告诉学生,而是将学生的画展示给全班同学看。然后让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画得对吗?此时的学生不再停在文字表面,而是真正走入文字之中。一会儿,他们就发现自己画错了,当我再次让他们画时,他们一下就画对了。接下来,我又让学生把领悟到的读出来,
5、进行品味性读。读的目的既要重视追求信息的吸收,内容的理解,还要努力理解、体验、内化所读材料的语言表达形式。 三、读,要指导到位 朗读,并不是形式地、机械地把文字变成声音的朗读。首先要指导学生读到位,达到正确、流利的基本要求,然后要重点训练有感情地读。费尔巴哈指出:“感情只能向感情说话,因此感情只能为感情所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不仅是朗读的基本要求,更是体悟情感,深化理解的需要。“有感情地读”之中的“情”并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更不是教师在课堂上作一些抽象的要求和方法指导所能奏效的。学生必须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将书上抽象的文字内化为自己的
6、语言,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再加上教师随机引导和形式多样的读,而自然流露出来的一种或舒缓或急促,或高昂或低沉,或喜悦或悲伤,或激动或惊讶的情感。 《丰碑》一文,描写了中国工农红军行军途中发生的一件感人肺腑的故事,反映了战争时期的艰苦生活,赞扬了军需处长舍己救人的伟大精神。故事离学生生活实际遥远,学生常常理解不到位,更读不到位。因此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我让学生找一找军长一共说几次话,每次说话时都在想什么。体会了军长复杂的思想感情变化之后,然后,我设计了如下引读: 师:军长思索着:他为什么没有穿棉衣?为什么没有人发给他棉衣?一定是军需
7、处长遗漏了!一定是军需处长贪污了!他愤怒极了,于是,他大声喊道: 生:“把军需处长给我找来!”(学生也被激怒了,读得淋漓尽致) 师:见队伍中没有人言语,军长更加愤怒了,他用尽全身力气大声嚷道: 生:“警卫员,立刻把军需处长叫来!”(学生仿佛就是军长,入情入境) 师:(语气低沉地)“军长,他……他就是军需处长……”军长一下子愣住了。 生:他向前走了几步,深情地注视着眼前这位死去的战友,慢慢地举起了右手,庄严地行了一个军礼,泪水润湿了他的眼睛。(学生被感染了,低沉的、哽咽地读着……) 像这样充满感情色彩的语言,再加上老师的情感引读,使学
8、生深切感受到了军长复杂的难以表达的心境,感受到了军需处长的舍己为人、无私伟大,感受到了战争年代人们那纯洁的心,思想受到震撼,心灵得到净化。 指导朗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