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92400
大小:10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1-13
《示范教案(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 第3课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http://www.zhnet.com.cn或http://www.e12.com.cn第3课时教学设计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硝酸的物理性质及保存方法。2.理解硝酸的强酸性。3.掌握硝酸的不稳定性、强氧化性和制取硝酸的原理。过程与方法1.学会全面观察、分析、设计实验,提高观察、实验、探索、思维和自学能力。2.通过探究硝酸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观察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掌握浓、稀硝酸性质的差异,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帮助学生树立起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2.了解工业制硝酸中尾气的危害及处理方法,增强学生环保意识。3.通过介绍化学家
2、的故事,使学生树立热爱科学、尊重科学的品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硝酸的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教学难点硝酸的强氧化性教具准备多媒体、试管、试管夹、无色透明气球、铜片、浓(稀)HNO3、酒精灯、胶头滴管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用多媒体展示故事内容——玻尔巧藏诺贝尔金奖章)丹麦有位叫玻尔的科学家,37岁时他获得了1922年的诺贝尔奖。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玻尔被迫离开即将被德军占领的祖国,为了表示他一定要返回祖国的决心,他决定将诺贝尔奖章留在实验室。玻尔把金奖章溶解在盛有王水的试剂瓶里。后来,纳粹分子窜入玻尔实验室,那个试剂瓶就在他们的眼皮底下,他们却一无所知。战争结束后,玻尔从王水中把金
3、还原出来,并重新铸成奖章。玻尔配制王水的主要组成之一是“硝酸”。师:本节课我们就要共同学习另外一种重要的强酸——硝酸。硝酸是我们中学常见的三大强酸之一,那么它具有酸的通性应在情理之中,除此以外,硝酸会不会也像硫酸一样也有自身某些特性呢?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会对硝酸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展示]打开一瓶浓HNO3,观察白雾,倒入试管少许观察颜色、状态、扇闻气味。师:通过观察,发现浓硝酸有哪些物理性质?生: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师:那么除以上性质外,硝酸还有哪些物理性质呢?[小材料]纯硝酸是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密度为1.5027g·cm-3,沸点83℃,98%以上
4、的浓硝酸在空气中由于挥发出HNO3而产生“发烟”现象,通常叫发烟硝酸,常用浓硝酸的质量分数大约为69%。(学生阅读材料了解硝酸的物理性质。请一位学生代表口述)师:刚才认识了硝酸的物理性质,硝酸有什么化学性质呢?[板书](二)硝酸的强氧化性1.硝酸的强酸性:HNO3====H++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http://www.zhnet.com.cn或http://www.e12.com.cn[探究1]HNO3可以电离出H+,具有酸的通性,浓HNO3和稀HNO3遇石蕊试液分别有什么现象呢?[学生动手实验]浓HNO3遇石蕊试液却是先变红后褪色,且浓HNO3、稀HNO3和金属反应均不产生
5、H2。这都与HNO3的特殊性质有关。[探究2]浓HNO3、稀HNO3和金属反应是否有H2产生呢?[学生动手实验]浓HNO3与稀硫酸和金属铁反应(生:前者不产生H2,稀硫酸和金属锌反应有大量H2逸出)师:为什么硝酸会产生这些现象呢?这说明HNO3有什么化学性质呢?[板书]2.硝酸的强氧化性师:铁、铝在浓H2SO4中为什么会产生钝化现象?(生:强氧化性)师:铁、铝在浓HNO3中同样会产生钝化现象,因为浓HNO3也有强氧化性。师:浓H2SO4与不活泼金属如铜反应有何条件?(生:浓H2SO4氧化不活泼金属需加热)。那么,硝酸氧化不活泼金属情况又如何?[探究3]浓硝酸、稀硝酸分别与Cu反应
6、有什么现象呢?硝酸有酸性,能否与金属反应放出氢气?(视频材料)浓硝酸、稀硝酸分别与Cu反应师:从这段视频材料中,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呢?[学生实验]对照视频材料的操作,请完成浓硝酸、稀硝酸分别与Cu反应的实验,并把现象记录下表。[改进方案]实验前,准备好与试管配套的事先已系上塑料袋的带导管的胶塞。实验时,向盛有铜片的试管中加入浓、稀硝酸后,立即塞上上述已准备好的胶塞(如图所示),可观察到铜片与浓、稀硝酸反应的现象,生成的气体进入塑料袋。反应现象产物浓硝酸+Cu1.Cu片:有大量气泡产生2.溶液颜色:无色变为绿色3.气体颜色:红棕色4.反应剧烈程度:剧烈5.触摸容器外壁:很热Cu(N
7、O3)2、NO2和H2O稀硝酸+Cu1.Cu片:有气泡产生2.溶液颜色:无色变为蓝色3.气体颜色:无色(打开止水夹后)无色变为红棕色4.反应剧烈程度:缓慢5.触摸容器外壁:温热Cu(NO3)2、NO和H2O[板书](1)与金属反应:(引导学生讨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板书)Cu+4HNO3(浓)====Cu(NO3)2+2NO2↑+2H2O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http://www.zhnet.com.cn或http: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