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919556
大小:9.63 MB
页数:512页
时间:2018-09-19
《西方社会学历史与体系·第1卷——周晓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序言很久以前,曾读到过一段有关社会科学家和自然科学家互为攻讦的笑话:踌躇满志的自然科学家不屑一顾地对社会科学家说“:看,你们在做什么?我们已经将宇宙飞船送上了天,而你们却还在谈论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面对自然科学家的讥讽,社会科学家轻松地笑答“:这不更说明我们的话题是亘古常新的吗。”人类以往的历史和今天的发展,已经说明上述争议是没有意义的。无论是牛顿、爱因斯坦,还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为人类今天丰裕而有意义的生活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但是,这则笑话也提示我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有着极大的不同:如果说自然科学的每一个进步常常表现为对其前辈及其理论假设的否定和抛弃的话,那么社会科学的每一个成果
2、则往往体现出对其前辈及其理论的继承和发扬。尽管今天的社会科学家凭借计算机、统计学或数量分析等手段,能够对人类行为和社会发展作出细节丰富的论述,但却仍然能够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或孔子和孟子的论述中找到最初的理论雏形。思想所具备的明显的继承性特点,使得格斯曾说,提高一个民族的理论思维能力的最好途径,是学习以往的哲学史。而社会学大师罗伯特默顿也一样借歌德之口告诫那些刚刚接触社会学的学生们要重视继承社会学的思想遗产:“为了占有你从父亲那里继承的遗产,你必须先把它赚过来。”①人类思考自身行为和由自己建构的社会的历史已经有几千年了,即使从年法国哲学家奥古斯特孔德首次使用“社会学”一词而导致一门新的学
3、科诞生算起,至今也有余年的历史了。这余年来,作为现代性之后果的年轻的社会学,在无数大师和热衷思考人类和社会本性的普通人的推动下,不断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中汲取养料,已经从人类知识的边缘逐渐移到了现代社会科学这一庞大知识体系的中心。而余年来社会学领域中涌现出来的杰出人物、重大事件、思想流派,连同它们对社会进步与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更是构成了一篇篇引人注目的重彩华章。研究社会学历史发展中的人物、事件和理论流派,分析大师们的学术活动与当时的阅听人尤其是社会背景的关系,把握社会学在各个重大历史变迁时期的转变和走向,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学中一个与理论建构和实证分析一样富有挑战性的领域。在中国社会学重建周
4、年之际,我之所以决定暂时从中国农民与中国农村、社会时尚和文化反哺等一系列现实问题的研究中收回思绪,借在美国哈佛大学从事访问研究的机会,对西方社会学的发展历史与理论体系作一番较为深入的研究与思考,除了因为资料收集的便利(在哈佛个大小不等的图书馆里我可以轻松地找到以前百求而难以一得的资料,而在它附近的十数个新旧书店中,我更是买到了数百本令人爱不释手的社会学著作),以及自己长期以来形成的理论研究的兴趣外,更重要的是因为我觉得中国社会学近年来的重建和发展不但为这种思考提供了可能,而且使这种思考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这样说的理由在于,正是以往年中中国社会学取得的进步,以及它在即将到来的世纪中所担负的
5、历史使命,使得它的从业者和学生再一次面临这样的问题:即如何通过对西方社会学在以往多年的发展中的成就、经验和教训的思考,来提升自己的学术素养和这门学科在中国的学术品质。在确定将西方社会学历史与体系的研究作为我未来几年的主要工作之后,接下来就面临选择什么样的途径或视角进入这一研究领域的问题。在以往关于社会学史的研究中,不同的学者或从自己的兴趣出发,或依建构理论体系的需要,再或因手中资料的限制,常常以不同的第501页途径作为自己的叙述基础。前苏联社会学家科恩曾将这些研究途径归纳为类,而美国社会学家英格尔斯则进一步归纳为如下三大类:历史的途径,即我们力求通过对经典的社会学著作的研究,去发现作为一
6、门知识学科的社会学的传统关注点和兴趣是什么?简言之,我们会问“:大师们说了什么?经验的途径,即通过研究当代的社会学著作去发现这门学科最关心什么主题?换言之,“当代的社会学家们在干什么?分析的途径,我们可以据此任意地划分或界定某些大的主题,并将此置于不同的学科领域之中。这种途径实际上是问:“理性的建议是什么?年后,受英格尔斯的影响,杰瑞萨基干脆认为,从上述三种角度或途径出发,社会学史研究者其实可以获得三种类型的社会学史:“首先,社会学史家可以去追溯我们研究的社会学这门学科的认知活动的发展过程。⋯⋯其次,社会学史家可以研究社会学问题(这些问题仍是当代社会学的关注中心)的发展过程,而不必去计较
7、那些研究者。⋯⋯再次,社会学史家可以关注有关调查社会事实的科学方法的发展过程。”这实际上是说,有关社会学史的研究可以包括“社会学思想史”“、社会学问题史”和“社会学分析史”。值得注意的是,英格尔斯和萨基都聪明地意识到,无论是哪种类型的社会学史,都会在使我们获得某一向度上的纵深感的同时,失去对其他向度的深入洞悉。我希望这部著作能在上述几种途径之间作一种综合,尤为重要的是,我希望能在共时态的比较和历时态的叙述之间求得一种平衡。选择这样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