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915124
大小:249.5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8-09-19
《释和相关几个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2393釋“㽕”及相關的幾個字(首發)王寧棗莊廣播電視臺一、字形選錄古璽文中有如下兩個字形:(《璽彙》3192)、(《壐彙》3193)、(《壐彙》3505)其中前二字形右下角都有“=”形,李家浩先生已經指出此為合文符號,是表示“”與“多”二字的合文,并將前者釋為“會”,1李家浩:《信仰楚簡“澮”字及從“龹”之字》,《著名語言學家自選集•李家浩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19
2、4-211頁。第三個則是單字。此古文字形有很多字從之:1、古璽文:收稿日期:2014年12月3日發佈日期:2014年12月4日頁碼:22/22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2393a.(《壐彙》2624)、b1.(《壐彙》3258)、b2.(《壐彙》3308)、c.(《壐彙》3432)、d.(《壐彙》3420)2、金文:e1.(䣄尹鼎.《集成》2766.1)、e2.(~鼎.《集成》1502)、e3.(䣄尹鼎
3、肩.《文物》84.1)、f.(魚鼎匕.《集成》00980C)3、楚簡:收稿日期:2014年12月3日發佈日期:2014年12月4日頁碼:22/22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2393e4.(信陽2.09)、e5.(信陽2.014)、e6.(信陽2.8)、e7.(包山2.260)二、解釋上的問題這裡面最主要的是“”或“”字的解釋。目前主要有三種解釋:一是李家浩先生釋“會”(見上引),二是白於藍先生釋“?(穗
4、)”或“秀”,2白於藍:《釋褎——談秀、?一字分化》,《中國古文字研究》第一輯,吉林大學出版社1999年。348-352頁。下引白先生說均出此文,不另注。三是何琳儀先生釋“柔”。3何琳儀:《魚顛匕補釋》,《中國史研究》2007年第1期。下同,不另注。謹案:此三說中,竊意以白於藍先生的思路最為正確,白於藍先生提出的最有力的證據就是《古文四聲韻》引《籀韻》的“柚”字作“”(按:見《古文四聲韻》卷四《去聲·宥第四十九》),白先生指出此字實是從衣的“褎(褏、袖)”字,至確,把“”字釋為“?”或“秀”,認為“?(穗)和秀之本
5、義是指穀類的花或果實聚生在莖的頂端部分,後遂泛指其它植物的穗狀花實。”裘錫圭先生在80年代撰寫的論文《甲骨文中所見的商代農業》中已指出:收稿日期:2014年12月3日發佈日期:2014年12月4日頁碼:22/22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2393“《說文》‘袖’字正篆作‘褎’,分析為‘從衣?聲’。這個‘?’顯然也是取‘秀’音而不是取‘穗’音的。其實應該是‘禾成秀’之‘秀’的初文或本字。‘秀’、‘穗’義近
6、,因此‘?’又被人當作‘穗’字。”4裘錫圭:《甲骨文中所見的商代農業》,《裘錫圭學術文集》第一卷《甲骨文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年。268頁。白於蓝先生的看法和裘先生的看法類似。張世超先生在《“?”、“秀”形音義新探》一文中指出,楚簡中有“?”和“秀”字,二字所從的所謂“禾”與楚簡文字中通行的“禾”的寫法作“”或“”者判然有別,非一字,金文、古璽文“休”所從的“”與“?”所从的“”、“”乃是曲头木的象形,後來在隸定時或為“禾”或為“木”。5張世超:《“?”“秀”形音義新探》,《古文字研究》第二十八輯,中華書局2
7、010年。510-513頁。下引張先生說均出此文,不另注。筆者認為張先生的看法有道理(但說“秀”字不確,詳下),“”或“”二個形體就是該字的繁構或異構。既然所從的是曲頭木或木,并非從“禾”,那麼以前諸家總把它和禾穗相關聯,從字形上看是說不通的。《九店楚簡》第36簡有“是胃(謂)禾日,利以大祭之日”一句,其中的“禾”字,李家浩先生云:“‘禾日’,秦簡《日書》甲種楚除和乙種楚除‘禾’皆作‘秀’收稿日期:2014年12月3日發佈日期:2014年12月4日頁碼:22/22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
8、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2393,若秦簡文字不誤,疑本簡的‘禾’當是‘秀’字的省寫……本簡‘禾日’之‘禾’,也可能是‘?’字的省寫。”6李家浩:《九店楚簡•釋文與考釋》注[一三四],中華書局2000年。96-97頁。張世超先生據此認為:“若李先生審形無誤,我們認為應即‘△(寧按:即)’字,此例正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