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ppt】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理论

【精品ppt】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理论

ID:18908119

大小:1.15 MB

页数:66页

时间:2018-09-24

【精品ppt】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理论_第1页
【精品ppt】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理论_第2页
【精品ppt】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理论_第3页
【精品ppt】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理论_第4页
【精品ppt】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理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精品ppt】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理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理论温州市教师教育院吴思孝提纲一、健康与心理健康二、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和意义三、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内容五、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途径和方法一、健康与心理健康(一)什么是健康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作了新的定义,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1)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的担负日常生活和繁重的工作而不感到过分紧张和疲劳。 (2)处世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大小,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适应外界环境中的各种变化。 (5

2、)能够抵御一般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睑不发炎。 (8)牙齿清洁,无龋齿,不疼痛,牙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二)什么是心理健康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春秋战国管仲《管子·内业》中指出,理想的心理状态要具备“五心”:善心定心全心大心三国嵇康认为,养生有五难:名利不去此一难也喜怒不除此二难也声色不去此三难也滋味不绝此四难也神虑精散此五难也比尔斯于

3、1908年5月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卫生机构,即“康奈狄格州心理卫生协会”。1909年成立了“美国心理卫生委员会”。美国其它各州相继成立了州的“心理卫生协会”。1936年4月在南京召开了“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的成立大会。建国后,1985年9月在山东省泰安市召开了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一届代表大会,心理健康标准三原则(王效道)◇心理与环境的同一性原则◇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原则◇人格的稳定性原则。①适应能力;②耐受力;③控制力;④意识水平;⑤社会交往能力;⑥康复力;⑦愉快胜于痛苦的道德感。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正常的智力◇正确的自我认识◇稳定的情绪◇适度的反应◇和谐的人际关系心理健康水平的四个

4、等级区域服务纯白区浅灰区深灰区纯黑区服务对象完全健康各种生活压力引起的心理冲突与障碍各种人格异常精神病服务人员心理辅导者心理医生心理咨询师精神病医生服务方式心理辅导心理咨询(临床心理学)心理治疗(医学)无需服务亚健康状态是指无器质性病变的一些功能性改变,又称第三状态或“灰色状态”,它是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过激阶段,在身体上、心理上没有疾病,但主观上却有许多不适的症状表现和心理体验。其临床症状为:浑身无力,容易疲倦,思维紊乱,心烦意乱,头痛,睡眠不良,便秘。正确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标准的相对性◇整体协调性◇标准的多元性(三)心理特征与心理健康人格倾向性心理特征导引系统动力系统兴趣

5、.需要理想.信念.世界观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气质能力性格认知.情感.意志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本我-“快乐原则”自我-“现实原则”超我-“道德原则”(三)心理特征与心理健康人格倾向性心理特征导引系统动力系统兴趣.需要理想.信念.世界观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气质能力性格认知.情感.意志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自我实现尊重需要爱和归属需要安全需要生理需要(三)心理特征与心理健康人格倾向性心理特征导引系统动力系统兴趣.需要理想.信念.世界观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气质能力性格认知.情感.意志气质类型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气质类型胆汁质多血质强型黏液质抑郁质弱型二、心理健康教

6、育的概念和意义(一)什么是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也称心理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等。包括积极心理的教育和消极心理的预防两种形式。--教育部在1999年8月颁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二)需要澄清的几个问题1.人的心理发展阶段2.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关系;3.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与五育的关系人心理发展成熟的六个时期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

7、11、12岁)少年期(11、12—14、15岁)青年初期(14、15—17、18岁)年龄内容品质0~2岁信任感对怀疑感希望2~4岁自主感与羞怯或疑虑自我控制4~7岁主动性与退却内疚生活目的7~12岁勤奋进取对自贬自率能力12~18岁同-性对角色混乱忠诚18~25岁亲密感对孤独感爱25~65岁繁衍与停滞阶段关心他人老年期完善感对悲观失望智慧艾里克森--心理发展的矛盾性:危机与转机并存心理社会发展八个阶段理论发补展救性性心理教育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学校教育领域精神卫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