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893035
大小:83.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9-25
《《孔子家语·执辔》篇易学象数探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孔子家语·执辔》篇易学象数探微刘彬 摘要:《孔子家语·执辔》、《大戴礼记·易本命》等书中有一段古资料。经考证,这段资料应为古代易学资料,其存在下限不晚于春秋晚期,很可能由子夏传之。借助于其他一些文献,证之于这段古易学资料,我们钩沉出了一些古易象数。这些古易象数和这段易学古资料,与今本《说卦》象数思想有鲜明区别,应属于古代易学中另一较为独特的系统。这段古易学资料和这些古易象数,对后来的易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关键词:古易资料;古易逸象;古易数;古易系统 有一段资料,载于《孔子家语·执辔》[1]、《大戴礼记·易本命》[2]、《淮南
2、子·墬形训》[3]中,也散见于纬书《春秋考异邮》[4]。各处意思几乎完全相同,而用词稍异。现依据《孔子家语·执辔》,参照《大戴礼记·易本命》和《淮南子·墬形训》,录之如下:子夏问于孔子曰(《易本命》作“子曰”):“商闻易宣人生及万物、鸟兽、昆虫(《易本命》作“夫易之生人、鸟兽、万物、昆虫”),各有奇耦,气分不同,而凡人莫知其情,唯达德(《易本命》作“道德”)者,能原其本焉。天一,地二,人三,三三如九。九九八十一,一主日,(《墬形训》有“日主人”),日数十,故人十月而生。八九七十二,(《墬形训》有“二主偶”),偶以从奇,奇主辰,辰
3、为月,月主马,故马十二月而生。七九六十三,三主斗,斗主狗,故狗三月而生。六九五十四,四主时,时主豕,(《墬形训》作“彘”)故豕四月而生。五九四十五,五为音,音主猿(《易本命》作“猨”),故猿五月而生。四九三十六,六为律,律主鹿(《易本命》作“禽鹿”,《墬形训》作“麋鹿”),故鹿六月而生。三九二十七,七主星,星主虎,故虎七月而生。二九一十八,八主风,风为虫,故虫八月而生(《易本命》、《墬形训》作“化”)。……敢问其然乎?孔子曰:“然。吾昔闻老聃亦如汝之言。”这段资料与易学有密切关系,当为古代易学资料,其中含有丰富的古易内容,当属古
4、代易学中一个较独特的系统,并对后来易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之作,即对这些问题作一详细考证,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一、一段易学古资料首先我们来考证这段资料的出处、性质以及可能的传承。三国魏王肃所注《孔子家语》,过去被有些学者疑为王肃的伪作,近年的出土文献不但推翻了这种说法,而且证明其材料来源相当早。1977年安徽阜阳双古堆一号汉墓出土西汉初(公元前165年后不久)《孔子家语》的篇题木牍,“存篇题四十六条,内容多与孔子及其门人有关”,“大多在今本《孔子家语》中见到”。[5]这说明《孔子家语》的材料当源自先秦。《礼记》是西汉前期
5、发现和收集到的先秦古文文献,其来源是汉代孔壁所出土与河间献王所收集,[6]其内容为孔门后学的“记”类之作。东汉时《礼记》分为两个系统,一为《大戴礼记》,一为《小戴礼记》。因此,《大戴礼记》的资料也当源自先秦时代。1993年郭店楚墓(下葬时间不晚于公元前300年)出土《缁衣》,[7]见于今传本《礼记》,是为一证。因此,载于《孔子家语》、《大戴礼记》和西汉初《淮南子》的这段资料当为先秦古文献,应为七十子后学所记的孔子论学之言。而从《执辔》“子夏问于孔子曰:商闻……敢问其然乎?”及孔子的答言“然。吾昔闻老聘亦如汝之言”来判断,则这段资
6、料为孔子、子夏所“闻”之言,其来源自然早于此前,也就是说,这段资料的存在下限当不晚于春秋晚期,应有较早的来源。这段古资料应为古代易学资料。《大戴礼记》把其放在《易本命》篇中,这里的“易”不是一般名词,而是指易学意义上的“易”,指“易道”。“易本命”指从易道来探索万物(包括人、鸟兽、昆虫等)生死、运化等的本然性命。《易本命》“夫易之生人……”云云,《执辔》“商闻易宣人生……”云云,这两处的“易”也都是易学意义上的“易”,指“易道”。因此,这段资料是从古代易学的视角切入的,或者说是置于古代易学的背景之下的。从《孔子家语·执辔》《大戴
7、礼记·易本命》的记载看,孔子、子夏对于他们所“闻”的这段古代易学资料,较为重视并作认真研读,可以说,这也是记述孔子、子夏师徒二人共同研《易》、论《易》的一段资料。关于孔子、子夏共同研《易》、论《易》的情形,古籍中有多处记载。据《孔子家语·六本》载:孔子读《易》至于《损》《益》,喟然而叹。子夏避席而问曰:“夫子何叹焉?”孔子曰:“夫自损者必有益之,自益者必有决之。吾是以叹也。”子夏曰:“然则学者不可以益乎?”子曰:“非道益之谓也。道弥益而身弥损。夫学者损其自多,以虚受人,故能成其满。博也天道,成而必变。凡持满而能久善,未尝有也……
8、”子夏曰:“商请志之,而终身奉行焉。”[8]孔子由《易》《损》《益》两卦,向子夏讲论“《损》《益》之道”。这件事同样也见载于《说苑·敬慎》[9]、《淮南子·人间训》[10]。值得注意的是,帛书《要》篇也记有与此相同意义的孔子与门弟子论《损》《益》之言,并且有新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