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疗指南dic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疗指南dic

ID:18750334

大小:581.50 KB

页数:34页

时间:2018-09-22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疗指南dic_第1页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疗指南dic_第2页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疗指南dic_第3页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疗指南dic_第4页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疗指南dic_第5页
资源描述: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疗指南di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疗指南江苏省中医院ICU王醒2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IntravascularCoagulation,DIC)由特定病因诱发的复杂的病理过程。临床上以栓塞、微循环障碍、初学、微血管病性溶血、休克、器官损害为突出表现。DIC是一种危急的综合征,如不及时治疗,常危及生命。3一、病因感染恶性肿瘤严重创伤病理产科医源性占4%-8%约占80%以上4二、病理过程先有短暂的高凝状态,血液中血小板和凝血因子激活、功能亢进,许多血管内有纤维蛋白沉淀,形成广发的微血栓,随之出现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由于大量

2、消耗而明显减少,引起出血;因凝血启动而致纤溶激活,降解大量的纤维蛋白原和已形成的纤维蛋白,造成低纤维蛋白血症,同时血液中出现纤维蛋白原的降解产物(FDP),从而进一步加重出血症状。5二、病理过程简言之:在许多基础疾病基础上,凝血即纤溶系统被激活,导致全身微血栓形成,凝血因子、血小板大量消耗并继发纤溶亢进,引起全身出血及微循环障碍(微血栓/微血管病性溶血)。62001年全国第七届血栓与止血会议标准三、诊断标准7一般诊断标准1、存在易于引起DIC基础疾病,如感染、恶性肿瘤、病理产科、大型手术及创伤等2、有下列两项以上临床表现

3、①多发性出血倾向②不易以原发病解释的微循环衰竭或休克③多发性微血管栓塞症状、体征,如皮肤、皮下、粘膜栓塞坏死及早期出现的肾、肺、脑等脏器功能不全④抗凝治疗有效83、实验室检查符合下列标准:同时有以下三项以上异常①血小板低于100×109/L或进行性下降②纤维蛋白原<1.5g/L或呈进行性下降,或>4.0g/L③3P试验阳性或FDP>20mg/L或D-二聚体水平升高(阳性)④凝血酶原时间缩短或延长3秒以上或呈动态性变化或APTT延长10秒以上⑤疑难或其他特殊患者,可考虑行抗凝血酶、因子Ⅷ:C及凝血,纤溶、血小板活化分子标记

4、物测定9基层医院DIC实验室诊断参考标准同时有下列三项以上异常:1、血小板<100×109/L或呈进行性下降2、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1.5g/L,或进行性下降3、3P试验阳性或血浆FDP>20mg/L4、凝血酶原时间缩短或延长3s以上或呈动态性变化5、外周血破碎红细胞比例>10%6、血沉低于10mm/h10四、实验室检查解读纤维蛋白原3P试验/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11纤维蛋白原测定纤维蛋白原交联纤维蛋白凝血酶正常值:2-4g/L。DIC时减少。123P试验

5、/D-二聚体测定纤溶系统激活后,产生的纤溶酶可分解纤维蛋白原,也可以分解纤维蛋白,后两者分解产生的各种片段统称为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各种FDP片段的检查在DIC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主要有3P试验/D-二聚体测定。133P试验/D-二聚体测定3P试验(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血试验)将鱼精蛋白加入患者血浆后,可与FDP结合,使血浆中原与FDP结合的纤维蛋白单体分离并彼此聚合而凝固。DIC时呈阳性,晚期DIC可呈阴性(FDP完全分解)。143P试验/D-二聚体测定FDP测定:正常<5mg/L,增高见于纤溶症,DIC。153

6、P试验/D-二聚体测定D-二聚体测定(DD):ELISA法<200ug/L阳性或增高:继发性纤溶症血栓形成和临床出血DD在DIC及血栓性疾病的诊断敏感性可达97%,但特异性仅为37%16凝血酶原时间(PT)在检材血浆中加入Ca2+和组织因子,观测血浆的凝固时间。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各凝血因子总的凝血状况的筛选试验。应测正常对照值。正常值:11-13s。PT缩短:高凝状态PT延长:异常(凝血酶原减少,如DIC)17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被检血浆的PT/正常血浆的PT参考值:1.0±0.118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7、在受检血浆中加入APTT试剂和Ca2+,观测凝固时间。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各凝血因子总的凝血状况的筛选试验。正常值32-43s。APTT缩短:高凝状态APTT延长:大于参照值10s以上,见于凝血功能障碍19按病理过程分型1、血栓形成为主型2、纤溶过程为主型五、分型20表1血栓形成为主型与纤溶过程为主型DIC主要特点类别血栓形成为主型纤溶过程为主型病因多见于感染型DIC多见于肿瘤型DIC发病时期DIC早、中期DIC后期临床特征皮肤、粘膜坏死脱落、休克、脏器功能衰竭为主多发或迟发性出血为主治疗原则抗凝、血小板及凝血因子补充抗纤

8、溶治疗21按临床经过分型急性型慢性型22表2急性型与慢性型DIC的不同特点类别急性型慢性型基础疾病感染、手术、创伤、病理产科、医源性因素肿瘤、变态反应、妊娠过程临床表现微循环障碍、脏器功能衰竭严重、多见,早期较轻,中后期严重而广泛以轻、中出血为主要表现,可无微循环障碍及脏器功能衰竭病程7日以内14日以上实验检查多属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