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741213
大小:1.30 MB
页数:102页
时间:2018-09-22
《学生问题行为及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我的青春谁做主--学生问题行为及其对策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王会军Email__hnwhj0396@163.comQQ:380542350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不健康状况突出心理不健康的问题已影响到了中国人才的素质。一项对全国22个省市的调查显示,中国儿童青少年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2.97%,在人际关系、情绪稳定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全国第三次精神卫生工作会透露的数据还显示,有焦虑不安、恐惧、神经衰弱和抑郁情绪等问题的大学生占学生总数的16%以上。有专家推算,到2020年,中国疾病总负担中精神疾
2、病的负担将从今天的1/5上升到1/4左右。中国大陆17岁以下未成年人有3.4亿。而面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急剧加速和与之相伴随的心理问题的明显增长,中国精神卫生工作队伍无论在人才和经费投入上都缺乏足够的准备。根据北京大学沃建中博士对全国各地的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显示:高中生心理基本健康比例是82.7%,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14.8%,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比例是2.5%。数据分析据沃博士介绍,一般而言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心理问题,其中中学生这个群体表现得尤为严重,而恰恰是他们最易被忽视。虽然中国当前
3、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是良好的,但由于中国中学生基数大,即使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比例只占百分之几,也是不少的数目,患有存在异常心理问题倾向的也可能发展为严重心理问题。中学生心理问题还处在被忽视的角落,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应该受到全社会的关注。高一新生小G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理想的中学,但他却放弃了。在第一次月考中取得的成绩很不理想,面对这低分的成绩,小G逃避了,他一声不吭地就离开了一个多月的同学,离开了学校。背景个案①教师的学生观学生整体性学生发展观学生差异观学生主题观学生学习观一、问题行为
4、的界定是指个体在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符合或违反社会准则与行为规范,或者不能良好的适应社会生活,从而给社会、他人或自身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危害的各种内外部行为。据WHO估计,全球大约有五分之一的儿童和青少年在成年之前会出现或多或少的出现情绪或行为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困难、缺乏自信、与同龄人或成人交往困难、吸烟、酗酒、吸毒、过早的性行为、少女怀孕、离家出走、自杀及暴力、犯罪等,其中只有不足1/5的人得到了适宜的治疗。问题行为的特征年龄性普遍性常态性关联性问题行为等于问题学生吗?学生问题行为的分类“今
5、日的成年人罪犯是昨日的少年罪犯;今日的犯罪少年是昨日的问题儿童和问题少年。”1、品德性行为问题2、学生心理性行为问题3、学习问题与障碍品德性行为问题1、逃学2、离家3、偷窃偷窃:有犯罪动机,以获得经济利益为目的;偷窃癖:没有犯罪动机,只是满足自己的心理需4、施暴5、恐吓、勒索6、抽烟、吸毒7、参加不良组织品德性问题行为主要有品德引起的不良行为,主要表现有:学生心理性行为问题心理性问题行为主要由心理原因导致的情绪或行为的异常,主要表现有:1、一般适应性问题2、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一般适应性问题(占
6、70——80%)主要指学生在适应学校和家庭环境、或在适应自身身心变化的过程中出现暂时性的情绪和行为的紊乱或失调。1、自我概念欠佳其主要表现包括:现实的我:我是身高1米60的人;我是个中学生;我是中国人;我是个热心助人的人。理想的我:我是一名科学家;我是一个优秀的足球运动员;我是个优秀的学生;我是个好孩子。例:考试成绩的归因分析事件归因心理反应自信程度是我努力的结果(内部)满足高我有能力(内部)自豪高运气好(外部)侥幸低难度低(外部)感激低我不够努力(内部)内疚高我太蠢、太笨(内部)无奈、无助极低
7、运气差(外部)不公平感过高难度大(外部)敌意过高考试理想考试不理想2、人际关系不良不能很好地面对与他人交往,出现人际关系的紧张或敏感,导致情绪的孤独、压抑和无助,并出现行为的离群、孤僻等。人际关系中的心理效应(1)、首因效应:它是第一印象所产生的影响和效果。由于它是最初的不全面的认识,因而是有偏差的。(2)、近因效应:它是相对于首因效应而言的,由于最近时间的某一信息,使过去形成的认识或印象发生了质的变化。(3)、晕轮效应:晕轮效应是指在观察某人时,由于对他的某种品质或特征印象极深,像月晕一样掩盖
8、了对这个人其他品质和特征的知觉。(4)、定势效应:是一种固定不变的态度,在人际交往中要避免定势效应,用发展的、辩证的眼光去看人。(5)、投射效应:这是一种“以已论人”的效应,“以已之心度他人之心”或“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是一种严重的认知心理偏差。人际关系的障碍(1)、自私与自负:一个令人憎恶的自我。以自我存在为前提的处事心态。凡与我相吻合的便是真理,强调“自我需求的合理性”,极端自私自利和自以为是。(2)、嫉妒和猜疑:一个阴毒的“自我”。发现自己的境遇不如他人,会产生的抱怨、憎恨、愤怒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