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2)数学教案--第十六周

八年级(2)数学教案--第十六周

ID:18735327

大小:153.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9-21

八年级(2)数学教案--第十六周_第1页
八年级(2)数学教案--第十六周_第2页
八年级(2)数学教案--第十六周_第3页
八年级(2)数学教案--第十六周_第4页
八年级(2)数学教案--第十六周_第5页
资源描述:

《八年级(2)数学教案--第十六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年级:八年级科目:数学周次:1620.2数据的波动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极差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极差的概念,知道极差等于一组数据中最大数与最小数的差.2.引导学生发现极差能反映一组数据中两个极端值之间的差异情况,是刻画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一个统计量.3.能够列举几个利用极差进行比较的实例.4.生体会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二)、过程与方法通过一系列富有启发性、层层深入的问题,引导学生广泛思考和探索.通过对解决问题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结实显示生活中的现象.(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与生活实际紧密

2、联系的大量问题的解决,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源于生活;通过与数据集中趋势比较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并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极差概念的理解教学难点:极差概念的引入。一、课堂情境引入:(10分)引入问题可以仍然采用教材上的“乌鲁木齐和广州的气温情”为了更加形象直观一些的反映极差的意义,可以画出温度折线图,这样极差之所以用来反映数据波动范围就不言而喻了。二、归纳总结:(10分)极差定义:一组数据的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叫这组数据的极差.表达式:极差=最大值-最小值总结:1

3、.极差是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最简单的统计量2.特点是计算简单3.极差是利用了一组数据两端的信息,但不能反映出中间数据的分散状况注意:极差反映一组数据两个极端值之间的差异情况,仅由两个数据评判一组数据是不科学的,要了解其他的统计量,在此为下一节的内容埋下伏笔.三、课堂练习(10分)本节课在教材中没有相应的例题,教材P138习题分析问题1可由极差计算公式直接得出,由于差值较大,结合本题背景可以说明该村贫富差距较大。问题2涉及前一个学期统计知识首先应回忆复习已学知识。问题3答案并不唯一,合理即可。四、随堂练习:(10

4、分)1、一组数据:473、865、368、774、539、474的极差是,一组数据1736、1350、-2114、-1736的极差是.2、一组数据3、-1、0、2、X的极差是5,且X为自然数,则X=.3、下列几个常见统计量中能够反映一组数据波动范围的是()A.平均数B.中位数C.众数D.极差备注constructionqualityacceptanceandassessmentRegulation(ProfessionalEdition)(DL/T5210.2-2009~DL/T5210.8-2009);1.

5、9thequalitycheckoutandevaluationofelectricequipmentinstallationengineeringcode(DL/T5161.1-2002~5161.17-2002);1.10thenormsofconstructionsupervision,theelectricpowerconstructionsupervisionregulations年级:八年级科目:数学周次:164、一组数据X、X…X的极差是8,则另一组数据2X+1、2X+1…,2X+1的极差是()

6、A.8B.16C.9D.17五、课堂小结:(3分)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1、极差——反映一组数据变化范围的大小2、极差=最大值-最小值3、极差在分析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时,仍有不足的一面.六、作业:(2分)1、已知样本9.9、10.3、10.3、9.9、10.1,则样本极差是()A.0.4B.16C.0.2D.无法确定2、在一次数学考试中,第一小组14名学生的成绩与全组平均分的差是2、3、-5、10、12、8、2、-1、4、-10、-2、5、5、-5,那么这个小组的平均成绩是()A.87B.83C.85D无法确

7、定3、已知一组数据2.1、1.9、1.8、X、2.2的平均数为2,则极差是。4、若10个数的平均数是3,极差是4,则将这10个数都扩大10倍,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极差是。5、某活动小组为使全小组成员的成绩都要达到优秀,打算实施“以优帮困”计划,为此统计了上次测试各成员的成绩(单位:分)90、95、87、92、63、54、82、76、55、100、45、80计算这组数据的极差,这个极差说明什么问题?将数据适当分组,做出频率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六、教后反思:。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方差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

8、能:1.了解方差的定义和计算公式.2.理解方差概念的产生和形成的过程.3.会用方差计算公式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波动大小.(二)、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极差、方差的应用过程,体会数据波动中的极差、方差的求法时以及区别,积累统计经验.(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形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认识数据处理的实际意义.教学重点:方差产生的必要性和应用方差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掌握其求法.教学难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