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心血管系统药物

章心血管系统药物

ID:18701501

大小:1.55 MB

页数:129页

时间:2018-09-21

章心血管系统药物_第1页
章心血管系统药物_第2页
章心血管系统药物_第3页
章心血管系统药物_第4页
章心血管系统药物_第5页
资源描述:

《章心血管系统药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导入新课:据卫生部门统计,中国共有心血管病人达1亿人,每年因此而死亡的人数超过了200万。心血管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脑中风)已成为危害人们生命、威胁人们健康的一大瘟疫。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在美国已成为主要死亡原因。因此,高血压和高胆固醇也成了热门的研究课题。冠心病、高血压和脑血管病等心血管疾病是常见病,而且病人越来越年轻化,是近年来开发的重点之一,发展也快。第十一章心血管系统药物好利尿药甄会贤心血管系统药物主要作用于心脏或血管系统,改进心脏的功能,调节心脏血液的总输出量或改变循环系统各部分的血液

2、分配。按疾病类型可分为:调血脂药antihyperlipidemicdrugs抗心绞痛药antianginaldrugs抗高血压药antihypertensivedrugs抗心律失常药antiarrhythmicdrugs抗心力衰竭药第一节调血脂药antihyperlipidemicdrugs人体血浆中的脂质胆固醇游离脂肪酸胆固醇酸甘油三酯磷脂Pr脂蛋白lipoprotein血浆中的脂蛋白乳糜微粒CM:运输外源性脂肪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运输内源性脂肪低密度脂蛋白LDL:将胆固醇从肝内运输肝外高

3、密度脂蛋白HDL:将胆固醇从肝外运输肝内中间密度脂蛋白IDL: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原因高血脂症血浆胆固醇高于230mg/100ml甘油三酯高于140mg/100ml当血脂长期升高后,血脂及其分解产物将沉积于血管上,并伴有纤维组织的生成,使血管通道变窄,弹性减少,最后可导致血管堵塞。调血脂药(抗动脉粥样硬化药)降低血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缓解动脉粥样硬化症状的药物按作用不同分类Antiatheroscleroticdrugs影响脂蛋白的产生,降低体内甘油三酯的含量烟酸类、不饱和脂肪酸类影响血管内脂蛋

4、白的代谢,调节血液脂蛋白的比例苯氧乙酸酯类影响体内胆固醇的生物合成(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影响循环中的脂蛋白的转移消胆胺类一、烟酸类烟酸酯前药水解烟酸降低血浆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优点减少烟酸的刺激性代表药烟酸肌醇酯烟酸戊四醇酯阿昔莫司降脂活性优于烟酸,并且可以升高HDL,但是其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作用和烟酸类似无烟酸样副作用,耐受性好依托贝特氯烟贝特烟酸类与苯氧丁酸类结合药效与苯氧乙酸类药物氯贝丁酯相同,但是生物利用度和药动学参数却有差别二、苯氧乙酸类起因体内胆固醇的合成以乙酸为原

5、料合成了大量的乙酸衍生物阻断胆固醇的合成苯氧乙酸类药物发现氯贝丁酯苯基增加,活性增强非诺贝特、苄氯贝特吉非罗齐利贝特卤芬酯普罗布考效果更好氯贝丁酯ClofibrateChemicalStructureChemicalName2-甲基-2-(4-氯苯氧基)丙酸乙酯通过抑制肝脏脂蛋白的释放和胆固醇合成,改变肝脏甘油三酯合成,加强脂蛋白酯酶的作用,以及增加循环中甘油三酯的清除,来达到降血脂的目的。理化性质理化性质氨解比水解更易进行体内代谢在体内迅速水解为活性代谢物氯贝酸,在肝中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生成氧酰化

6、葡萄糖醛酸复合物(血浆蛋白结合率达95%),并随尿液排出,而在排出前复合物有可能被水解导致氯贝酸的重吸收。三、羟甲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新型降血脂药抑制HMG-CoA阻止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显著降低血中胆固醇的水平1976年首次从桔青霉菌的代谢产物中分离出具有抑制HMG-CoA还原酶活性的美伐他汀前药洛伐他汀普伐他汀后又相继分离出结构改造辛伐他汀β-羟基酸前药前药1993年推出了第一个全合成的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氟伐他汀无氢化的萘环β-羟基酸阿托伐他汀无氢化的萘环β-羟基酸

7、氧化反应生成二酮吡喃衍生物水解洛伐他汀Lovastatin123456788α123456化学名1S-[1α(R*),3α,7β,8β(2S*,4S*),8aβ]-2-甲基丁酸-1,2,3,7,8,8a-六氢-3,7-二甲基-8-[2-(四氢-4-羟基-6-氧代-2H-2-吡喃基)乙基]-l-萘酚酯体内代谢本品为一无活性的内酯,口服后被水解成相应的β-羟基酸而具有药理作用。本品口服后在胃肠吸收,与食物同服可增加吸收,肝脏首过效应显著。洛伐他汀在肝脏代谢,可产生活性和无活性代谢产物。心绞痛(angi

8、napectoris)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其特点为阵发性的前胸压榨性疼痛感觉,可伴有其他症状,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与左上肢,常发生于劳动或情绪激动时,持续数分钟,休息或用硝酸酯制剂后消失。本病多见于男性,多数病人在40岁以上,劳累、情绪激动、饱食、受寒、阴雨天气、急性循环衰竭等为常见的诱因。导入新课第二节抗心绞痛药antianginaldrugs心肌对氧的需求增加冠状动脉痉挛造成的供血不足心肌缺血心绞痛冠心病的临床症状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