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678671
大小:82.0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09-2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收入分配差距研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收入分配差距研究前 言收入分配差距是市场经济的常态,同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把“双刃剑”。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收入分配差距的积累和加剧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相应而生,并成为严重制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突出问题。收入分配差距作为社会生产的重要环节,不仅是生产条件分配差异的结果,而且是再生产中生产条件分配新的差异的源头。2003年我国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进入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收入分配差距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然而,理论界较多的是对各类型差距和具体对策的分散研究,
2、而很少基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制度变迁,对收入分配差距问题进行一般的分析,尤其是制度变迁进程不断对收入分配差距产生新的影响的情况下,理论的研究总体上滞后于现实的差距变化。因此,对收入分配差距进行系统的一般分析更显迫切和必要。从制度层面对收入分配差距进行研究,是马克思收入分配的一般性理论的延续。马克思认为,“分配关系本质上和生产关系是统一的,它不过是表示生产关系的一个方面,是生产关系的反面。”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分配的结果。也就是说,生产条件分配的差异,决定了收入分配的差距。中国的收入分配差距的产
3、生,根本上正是源于生产要素在不同市场主体间占有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又源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变迁。因此,对收入分配差距的研究,也就必须紧紧围绕制度变迁这根主线。同时,中国的经济制度变迁进程不同于西方的市场经济成熟过程,收入分配差距的表现、诱因都有其特殊性。中国的制度变迁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整体制度变迁。制度变迁的非均衡进行,导致了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速度和水平的差异,进而使可供分配的“消费资料”的产出也不同。并且,制度变迁进程中新老制度的并存交错,导致大量无序因素的出现,更加剧了收入分配差距。因此,笔者
4、试图沿着制度变迁这根主线,从一般和特殊两个层面分析收入分配差距产生和扩大的原因,确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收入分配差距的调控目标,探索适合社会转型这一特殊战略机遇期的收入分配差距的调控措施。一、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及其影响(一)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1.收入分配差距的测量21收入分配差距的测量方法是比较多的,为兼顾研究的方便与客观,本文只就理论界比较通行的,且相互之间可以利弊互补的三种方法,进行差距测度的数量分析。其一是基尼系数,即洛伦茨曲线图[1]中实际收入分配曲线与绝对平等线之间的面积,同这部分面积加上实际收入分配曲
5、线与绝对不平等曲线之间面积之和的商值。基尼系数数值在0和1之间,数值越大,表示差距也越大。基尼系数可以较方便地以一个数值来反映整个社会分配体系中收入分配差距的总体状况,但无法反映出各个分层组的收入变动情况。其二是收入不良指数(五等分法或十等分法),即收入水平最高的20%的家庭或人口的收入水平(也即收入份额),与最低的20%的平均收入水平之比,这一指数的最低值为1,指数越高,收入分配差距越大。这一方法便于分层次考察差距,很具体,但在反映社会收入分配差距的总体变动趋势方面略显不足。其三是财产集中度,即某一国家或地区内,
6、一定比例或一定数量的人口,所拥有的财产占社会财产总额的百分比,或拥有一定数量的财产的人口,占所有的社会成员的百分比。这种方法作用虽然有限,但也是一种重要参考。基尼系数是最普遍的差距测量方法,如只考虑货币收入,国家统计局测算的居民正常收入的基尼系数,1995年为0.389(文中所使用数据最多精确至小数点后三位),2000则上升到0.417。根据李实、张平等的统计,则从1988年的0.350上升到1994年的0.436,之后的几年,一直在0.4以上的微小区域徘徊。如考虑实物收入和补贴收入,周振华统计的基尼系数有所增大,
7、1998年为0.456,2000上升为0.458。如再考虑偷税漏税、官员腐败、集团消费转化等非法收入和非正常收入,陈宗胜的研究表明,1988-1997年,基尼系数从0.417扩大为0.493。一般认为,基尼系数在0.2以下的为绝对平均,在0.2-0.3之间为比较平均,0.3-0.4为比较合理,0.4-0.5为差距较大,0.5以上为差距悬殊,并将0.4作为各市场经济国家通行的收入分配差距警界指标。即使不考虑非正常收入,无论根据何种统计,中国目前的居民收入的总体基尼系数也已超过0.4。尽管基尼系数只是一个客观的描述性标
8、准,统计中难以将所有实际收入都计入其中,但它至少从一个方面反映了目前我国收入分配差距已较为严重。表1不同机构和学者统计的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基尼系数一览表[4]年份国家统计局(a)李实、张平(b)上海社科院(c)南开大学(d)19880.349760.416819920.377190.426219940.435610.511119950.3890.41940.5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