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献刀》学案(教师)

《曹操献刀》学案(教师)

ID:18673701

大小:4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9-21

《曹操献刀》学案(教师)_第1页
《曹操献刀》学案(教师)_第2页
《曹操献刀》学案(教师)_第3页
《曹操献刀》学案(教师)_第4页
资源描述:

《《曹操献刀》学案(教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曹操献刀》学案【学习目标】:    1、了解《三国演义》在古代小说的地位及意义。    2、学会多角度分析鉴赏小说人物形象,把握小说主题。    3、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 【学习过程】:一、相关知识连接:1、阅读“课前提示”《三国演义》所叙故事起于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终于公元280年晋武帝灭吴,描写了汉末三国时期近百年间各个社会集团三间政治、军事、外交斗争的生动画面,表现了极其丰富复杂的思想内容,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书中“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东汉末年,政治黑暗,爆发了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许多地方割据势力,

2、壮大了自己的力量,经通过一系列的战争,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究竟由哪一方来统一天下,让老百姓过上太平日子,成为表现全书思想内容的关键。2、作者简介  罗贯中,名本,别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生卒年不详。太原清源人(今太原市清徐县),其祖籍四川成都府,先祖罗仲祥后唐时仕青州(即今清徐)。后因原籍水灾且路远途遥。落籍太原清源,迁居城西白马山(今白石沟)寺沟村。其父罗锦生有六子,贯中行居第二。罗贯中生于元末明初的封建王朝时代。作为与“倡优”、“妓艺”为伍的戏曲平话作家,当时被视为勾栏瓦舍的下九流,正史不可能为他写经作传。

3、惟一可看到的是一位明代无名氏编著的一本小册子《录鬼簿续编》,上写:“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与余为忘年交,遭时多故,天各一方。至正甲辰复会,别来又六十余年,竟不知其所终。”但从罗贯中的传世之作《三国演义》中,体现出罗贯中的博大精深之才,经天纬地之气。他精通军事学、心理学、智谋学、公关学、人才学……如果没有超人的智慧,丰富的实践,执著的追求,何以能成为这般全才?他主张国家统一,热爱中华民族,弘扬民族传统美德,痛恨奸诈邪恶。在《残唐五代史演义》中,我们看到了罗贯中依恋故土、缅怀英雄、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他动情地

4、写道: 两岸西风起白杨,沁州存孝实堪伤。 晋中花草埋幽径,唐国山河绕夕阳。 鸦谷灭巢皆寂寞,并州尘路总荒凉。 诗成不尽伤情处,一度行吟一断肠罗贯中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和施耐庵合著的《水浒传》、代表作《三国演义》等。罗贯中在民间传说及民间艺人创作的话本、戏曲的基础上,又运用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正史材料,结合他丰富的生活经验,写成了这部影响深远的《三国志通俗演义》。3、补充介绍:历史演义小说的源头。 《三

5、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三国演义》描写了上百次战争有虚有实、有详有略,堪称“军事文学”之王。 4、《三国演义》主要内容4  《三国演义》描写了公元184年到280年间的历史故事,起自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它集中地描绘了三国时代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军事的、政治的、外交的种种斗争,斗争的方式有公开的,有隐蔽的。通过这些斗争,作者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朽;谴责了统治者的残暴和丑恶;反映了人民在动乱时代的灾难和痛苦,也表现了他们对统治集团的爱憎和向背,以及他们反对战争分袭,要求和平统一的愿望。5、《三国演义

6、》的主题:  对于《三国演义》的主题,专家学者历来有不同的看法,主要有以下五种观点:  (1)正统说,即所谓的"尊刘抑曹"。  (2)“拥刘反曹”反映人民的愿望。  (3)“忠义”说。  (4)反映三国兴亡说。(5)讴歌封建贤才说。一、解读文本 ㈠梳理情节⒈概括故事梗概(理清结构):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小说节选的主要内容。①曹操借刀 ②曹操献刀③路遇陈宫 ④错杀伯奢 ⒉依照回目的形式概括每部分内容(教师出示一例)学生仿写交流 示例:王允旧臣哭社稷 曹操奇谋借宝刀 孟德献刀遇弑贼 李儒献计操脱身 识谎言陈宫擒曹 仰曹志二人携手 访伯奢孟德心疑

7、 杀无辜陈宫识操 (二)文本中人物形象分析(方法提示:①必须抓住文中的细节等描写,不可脱离文本泛泛而谈。②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正面描写以及对比,陈宫之言等侧面描写分析文本中的人物形象。)⒈品味语段,分析本文中曹操人物形象(学生按情节分成四小组,分析内容,总结人物形象和描写方法,记录发言)⑴借刀:问:“曹操借刀”这一情节中有哪些地方打动了你?它能反映出曹操的什么性格特点?A众官皆哭,座中一人抚掌大笑曰:“……还能哭死董卓否?”心明,果断 (语言描写,反衬手法)“……操虽不才,愿即断董卓头,悬之都门,以谢天下。”——语言描写B“操屈身以事

8、卓者,实欲乘间图之耳。-----辞别众官而去。有志,有勇,有谋(语言动作描写)说明曹操识大义,谋大略,勇猛与胆识——体现其英雄的一面。⑵献刀A操径入目的性强,勇敢果断(动作描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