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编码rna在原发性肝癌中的研究进展

非编码rna在原发性肝癌中的研究进展

ID:18666083

大小:1.12 MB

页数:25页

时间:2018-09-20

非编码rna在原发性肝癌中的研究进展_第1页
非编码rna在原发性肝癌中的研究进展_第2页
非编码rna在原发性肝癌中的研究进展_第3页
非编码rna在原发性肝癌中的研究进展_第4页
非编码rna在原发性肝癌中的研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非编码rna在原发性肝癌中的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非编码RNA在原发性肝癌中的研究进展目录原发性肝癌概述原发性肝癌发病机制及诊断方法非编码RNA概述非编码RNA研究及本实验室研究非编码RNA在原发性肝癌中应用展望CONTANTS原发性肝癌概述肝脏的生理功能分泌物质代谢中枢生物转化体液平衡免疫吞噬排泄原发性肝癌概述原发性肝癌肝癌{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原发性肝癌中肝细胞癌占据85%~90%原发性肝癌概述原发性肝癌全球分布图资料来源:ThechangingpatternofepidemiologyinhepatocellularcarcinomaDigLiverDis.原发性肝癌概述原发性肝癌中国分布资料来源:中国抗癌协会原发性肝癌发病机制及诊

2、断方法HBVHCV黄曲霉毒素肝硬化酒精饮用水污染寄生虫感染其他发病机制原发性肝癌发病机制及诊断方法1.1肝炎病毒感染原发性肝癌者中约1/3有慢性肝炎史,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肝癌高发区人群的肝炎标志物的阳性率可达90%,提示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癌高发有关。近年发现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肝癌的发病也有关。原发性肝癌发病机制HBV全球流行与原发性肝癌发病率原发性肝癌发病机制及诊断方法1.2肝硬化肝癌中50%~90%合并有肝硬化;肝硬化为肝癌的危险因素。国际上公认的公式HBV/HCV肝硬化原发性肝癌原发性肝癌发病机制及诊断方法1.3黄曲霉毒素黄曲霉素被人体吸收后会在肝脏代谢但是黄曲霉素的毒性会杀死大量的肝细胞

3、导致肝损害,肝脏损害到了一定程度就会发展为肝硬化继而形成肝癌。1.4饮用水污染在饮水方面更加不注意,饮用生水或者长期饮用受到污染的水,都容易诱发肝癌,肝癌的发生跟日常生活的饮水有很大的关系。原发性肝癌发病机制及诊断方法1.5寄生虫感染流行病学显示,华支睾吸虫、血吸虫感染与肝细胞癌发病相关1.6其他遗传、年龄、微量元素、性激素、亚硝胺类物质等也会导致肝癌发生原发性肝癌发病机制及诊断方法常用诊断方法血清检测影像学检查①血清甲胎蛋白(AFP)测定特异性高,但临床上约30%的肝癌患者AFP为阴性。②血液酶学及其他肿瘤标志物检查γ-谷氨酰转肽酶及其同功酶、碱性磷酸酶等,但缺乏特异性。①超声检查其诊断

4、符合率可达90%。②CT检查诊断符合率可达90%以上,③MRI检查诊断价值与CT相仿,特别与血管瘤的鉴别优于CT。④选择性腹腔动脉或肝动脉造影检查对<2.0cm的小肝癌其阳性率可达90%。⑤肝穿刺行针吸细胞学检查在B型超声导引下行细针穿刺,有助于提高阳性率。非编码RNA概述非编码RNA(Non-codingRNA)是不编码蛋白质的RNA。这些RNA的共同特点是都能从基因组上转录而来,但是不翻译成蛋白质,在RNA水平上就能行使各自的生物学功能。近年来,非编码RNA领域的研究不断深入,改变了原先认为ncRNA是基因“噪音”的观念,发现其在表观遗传学中以及基因转录前,转录后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5、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非编码RNA概述非编码RNA分类非编码RNA从长度上来划分:小于50nt,包括microRNA,siRNA,piRNA;50nt到200nt,包括rRNA,tRNA,snRNA等等;大于200nt,包括长链非编码RNA。非编码RNA概述1.1micro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度为21-25nt的内源性非编码小RNA。研究发现,肿瘤组织microRNA的表达谱与正 常组织相比存在显著的差异。此外miRNA在人体外周循环中稳定存在。1.2lncRNALncRNA长度>200nt。有高度的保守区域,并且这些区域多与肿瘤的发生相关,说明lncRNA在肿瘤的发

6、生中发挥作用。资料来源:Researchprogressof longnoncodingRNA inChina.IUBMBLife.2016miRNArelatedresearchpublishedinrecentyearsStatisticsofpapersonthelncRNA-relatedresearchpublishedbyChineseandglobalscientists(1989–2015)非编码RNA概述LncRNA与蛋白编码基因的位置不同,可分为正义(sense)、反义(antisense)、双向(bidirectional)、内含子间(intronic)、基因间(in

7、tergenic)5种。基因间双向内含子间正义内含子间反义长链非编码RNA蛋白编码RNA非编码RNA概述非编码RNA调控机制与mRNA3’端非编码区域互补配对,抑制翻译;位于肿瘤相关染色体区进行调控。2.1microRNA调控机制非编码RNA概述2.2lncRNA调控机制干扰邻近编码蛋白基因的表达;抑制聚合酶Ⅱ的活性;参与转录后修饰;与功能性蛋白结合;作为小分子RNA的前体物质;与染色体结合,通过信号通路调节5’3’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