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65701
大小:31.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1-13
《教育类职业教育毕业论文 当代中医学校教育对中医传统传承模式的回归与超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考籍号:XXXXXXXXX姓名:XXX专业:教育类职业教育论文题目:当代中医学校教育对中医传统传承模式的回归与超越指导老师:XXX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摘要】首先对家传与师承、学校与自学等传统中医传承模式的主要形态进行了简要论述,继之对当代中医学校教育借鉴中医传统传承模式实验办学的案例进行了回顾,提出应适时建立本科教育后的中医学校教育,将现代中医学校教育与传统传承模式有机结合,培养出多元发展的中医人才。【关键词】中医教育;中医传承模式;中医少年班;传统中医班;教改实验班中医是有着深厚理论体系的经验医学,在四千余年的发展
2、演变过程中,形成了具有中医特色的传承模式。当代中医学校教育在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后,不断尝试对中医传统传承模式的回归。笔者认为,在吸收古今中外医学教育的科学理念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应适时建立本科教育后的中医学校教育,以实现中医教育的快速发展。 1中医传承的传统模式 1.1家传与师承 1.1.1家传 张仲景在《伤寒论》的序文中说:“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终始顺习。”可见在张仲景所处的时代,家传已经成为医学传承的重要方式。《礼记·曲礼》中说“君有疾饮药,臣先尝之,亲有疾饮药,子先尝之,医不三世,不服其药”。唐代经学家
3、孔颖达在《礼记正义》中对“三世”给出了两种解释,其一是“择其父子相承至三世者。”盖因此义欠周到,又说“三世者,一曰《黄帝针灸》,二曰《神农本草》,三曰《素女脉诀》,若不习此三世之书,不得服其药。”医学世家是中医史上一个突出的现象。万密斋是我国明代的医学大家,以儿、妇、麻、痘诸科著称,在养生学、妇婴保健及预防医学方面均有独到见解,他系统地总结了家传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经验,撰写了《万氏家传育婴秘诀》、《万氏家传广嗣纪要》、《万氏家传妇女科》、《万氏家传痘疹必法》等多部著作。上述著作均以“家传”命名,强调了家传的意义和重要性。世家传承的教育方式主要
4、是为了衣食生计,继承人的选择受到诸如“传男不传女、传女不传婿”等许多宗法制度的限制。但是,这种学者与教者一起生活,一起学习,一起行医的模式,为医家的成才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具有其他教育形式无法比拟的优势,可为现代中医教育提供模范和借鉴。当代的姜春华、彭履祥、何任等一代中医名家,都得益于家传。 1.1.2师承 古代的许多技艺多为以师带徒的形式传授,言传身教,口口相传,使各种技艺得以流传。师徒教育是古代中医人才培养的主要形式之一。“古之学者必有师”。如扁鹊师从长桑君,张仲景师从张伯祖,李东垣师从张元素,吴普、樊阿、李当之则是医学家华佗的弟子
5、。这种师徒教育代代相传,造就了诸多名医,并形成一些学派。如河间学派的刘完素—罗知悌—朱丹溪—戴思恭;易水学派的张元素—李杲—王好古、罗天益等。这种师徒教育有比较亲密的师生关系,学生往往寄宿于老师家中,生活与学习一体,授课和和临床并重。徒弟拜师以后,一般是留在师傅的身边,跟着老师看病,亲眼看老师如何望、闻、问、切,如何诊断病症和立方遣药。经过一段时间后,师傅才开始给学徒布置一些诸如《药性赋》、《汤头歌诀》、《医学三字经》之类的中医入门书,令其早晚课诵,日常仍随师侍诊,再经历一段时期后,老师才开始讲授如《内经》、《伤寒》、《金匮》等中医经典,并让
6、学生尝试独自诊病。老师根据徒弟处理病人的能力,决定其是否“出徒”。中医的很多思维、经验难以言说,老师很难把心中的感悟准确表达,学生也很难理解老师所表述的奥妙思维,通过生活中的密切接触,便于学生在临床的过程中体悟中医理论的奥妙之处。与世家传承教育相比,老师对学生的选择面更广,要求更高,老师的经验往往由学生整理而流传百世,对家传教育的局限有所突破。李聪甫、刘渡舟、方药中等当代名家都有老师启蒙,后成为一代名医。 1.2私淑自学与学校教育 1.2.1私淑自学 中医的自学性很强,历代也不乏因亲友患病,或自身体弱多病,通过自学、私淑而成为一代名医的
7、。明代儒医王肯堂是自学成才的典型。王氏父亲为嘉靖年间进士,历任刑部员外郎、右都御史等职。王肯堂在17岁时,因母亲生病,不满于医生的诊治水平,在业儒之余,发愤学医。王氏30岁中举,40岁中进士,43岁辞官回家,专事医务,行医之余先后撰写《证治准绳》、《医镜》、《医辨》等医学书籍。王肯堂后世以医名于世,其儒学之名反而被逐渐淡忘。岳美中也主要依靠刻苦自学,而成一代名医。岳先生学医之始,是因肺病咯血,求治无效,遂购阅医书,欲谋自救。岳美中几十年的生活,基本是“日理临床夜读书。”临床常无暇日,读书必至深夜。当然,除了读书、临证之外,岳氏也非常珍惜从师学
8、习的机会。他善用经方治大病,较早地提出了专病、专方、专药与辨证论治相结合的原则,在中医老年病学领域中多有创见。金寿山、李克淦、刘惠民等当代名医,也主要是通过自学成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