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634850
大小:49.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9-19
《10种技术让秸秆变“废”为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0种技术让秸秆变“废”为宝(引用地址:三秦都市报)标签:10种技术 秸秆变“废”为宝 目录:献给专利人(2006/11/1208:35)浏览字体:大 中 小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焚烧秸秆成了一个问题,涉及环境污染和文明行为的大问题。其实,秸秆的利用价值人所共知。饲料、编织、肥料,每一项处理方式都会带来一个新兴产业。只要抱着“利用一种资源,致富一方百姓,解决一道难题,兴起一项产业,转变一种观念,创新一种思维”的理念,就一定能解决问题,“还关中一片蓝天”。 记者采访了解到,秸秆能生产燃料乙醇,能沤肥还田,可作轻质墙板和复合仿实木门,还能发电、制出秸
2、秆气,同时也是“商品草”和“秸秆生态板”产品的最好原材料……如此看来,每年被种植户变着法子烧掉的小麦和玉米秸秆,其实浑身是“宝”,并非一些种植户所称的无“利”可图。现将记者从多种渠道获知的10种秸秆“致富经”,念给所有为“秸秆”所困的人们,期望从中找到一个不再“焚烧秸秆”的理由。 致富项目一 秸秆“商品草” 拉动连锁经济 秸秆利用:通过切揉过程破坏秸秆表面硬质茎节,提高了畜禽消化吸收,挤丝加工后的饲草,长度为10—20厘米,直径在1—2毫米,质地柔软,把畜禽不能直接采食的部分秸秆加工成了适口性较好的饲料,并完全保留了秸秆原营养成分及水分;
3、通过生物发酵技术处理,使秸秆的木质素、纤维素被降解成低聚糖、乳酸和挥发性脂肪酸;通过微生物繁殖,使秸秆菌种蛋白质含量增加,增加了秸秆的营养物质;通过采用袋发酵技术,大幅度降低了秸秆饲草在贮藏使用中的浪费。一般窖贮青贮玉米秸秆,由于开窖取料,空气易进入窖中,造成大量霉变,使青贮秸秆浪费率达20%。而采用袋贮既可以便于取料后密封,使之避免发生霉变,又因采用的是小包装,一般每袋贮料75公斤,可迅速喂饲结束,减少了霉变发生的几率,非常适合目前我们的小规模饲养水平。 精打细算:除了来自种植户卖秸秆和“商品草”的利润外,农民每运送1吨玉米秸秆到加工厂点,可获利10元,
4、此项又可增收7443万元,户均增收140元,人均增收37元。加工饲草雇用劳动力的价格为每个劳力每天40元,其生产期为3个月。以每个劳动力平均日生产产品2.8吨计算,共需劳动力1.2万个,此项又可增加效益4320万元。 “取经”地:陕西临潼 致富项目二 轻质墙板 让秸秆变“废”为宝 秸秆利用:将小麦、玉米等作物秸秆粉碎后,利用其植物纤维,再添加水与化学原料,生产出用作框架式建筑物的高强度建筑用墙板,每平方米只有35公斤左右。该产品已被列入国家星火科技推广项目。 精打细算:投资1000余万元,引进专利技术,建起一个秸秆建材加工厂。
5、每年可生产秸秆轻质墙板60万平方米,消化各类农作物秸秆1300多吨。 “取经”地:河北邯郸 致富项目三 打捆机回收秸秆 创最大利润 秸秆利用:秸秆打捆机不需要更换任何其他装置就可以对麦秸、豆秸、水稻秸秆、棉花秸秆、玉米秸秆、芦苇秸秆等进行作业,更不受地区和时间的限制,只要有条件的地方,有秸秆需要打捆的地方,都可以顺利完成打捆作业。之后,将“成品”直接送到需要该原材料的造纸、发电和养殖厂,获取利润。 精打细算:花10万元买一台这样的打捆机,每天可以打捆3000-6000捆,每捆的手工费用1.30元左右。除掉0.30元的拖拉机耗油
6、、捆绳和人工费用,每捆的净利润是1元钱左右,一年就可以赚回50%以上的成本。 “取经”地:陕西武功 致富项目四 秸秆发酵使田间 “废料”变乙醇 秸秆利用:秸秆发酵利用技术,第一阶段是利用细菌微生物,把粮食、秸秆转化成葡萄糖。生产的产品用作食品、饲料添加剂,这是粮食、秸秆利用的第二个阶段。第三个阶段是把它做成可降解、无污染的塑料有机膜,继而形成成熟的产业链。 精打细算:总投资2000万元,建成一条秸秆发酵生产燃料乙醇生产线,年产燃料乙醇10万吨,消耗80万亩的玉米秸秆。实验结果显示,利用秸秆转化燃料乙醇的成本应在4000—430
7、0元/吨,比玉米生产乙醇的成本低300—500元/吨。如按秸秆成本300—400元/吨计算,农民每亩地可多获利300元以上。 “取经”地:山东东平 致富项目五 麦秸沤肥还田 帮农民省化肥钱 秸秆利用:选择地势平坦、距水源较近的田边地头或村旁空地,砸实地面,铺一层麦糠,然后将铡短并浸过水的秸秆、杂草均匀铺上一层,厚约25厘米,压紧后泼施人粪尿和牲畜粪便。人畜粪便不足的,可按干秸重量的0.5%加尿素,2%加过磷酸钙。上面铺一层10厘米厚的塘泥,或猪踏泥等圈肥,上面再铺秸秆。如此一层一层往上堆,堆到1.5-2米高。最后用稀泥泥上一遍。30
8、天左右翻堆,加水后再堆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