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580283
大小:1.63 MB
页数:18页
时间:2018-09-19
《医学课件内科护理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内科护理学第六十三讲主讲教师:杨文吉林大学远程教育【临床表现】1、代谢紊乱综合征①多尿、烦渴、多饮;②善饥多食;③消瘦、疲乏无力、体重减轻;④皮肤瘙痒;⑤其他症状;2、糖尿病急性并发症(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代谢紊乱加重时,脂肪分解加速,大量脂肪酸在肝经β氧化产生大量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三者统称为酮体。血清酮体积聚超过正常水平时称为酮血症。尿酮体排出增多称为酮尿,临床上统为酮症。诱因2型糖尿病病人在一定诱因作用下也可发生DKA。临床表现早期表现为疲乏软弱、四肢无力、极度口渴、多饮多尿。当出现酸中毒时,则表现为食欲减
2、退、恶心、呕吐,常伴头痛、嗜睡、烦躁、呼吸深快有烂苹果味(丙酮味)实验室检查:①尿:早期尿量增多达3000ml/d以上;②血:血脂升高,血尿素氮和肌酐常偏高。部分病人血清淀粉酶升高。(2)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多见于50—70岁的老人,约2/3病人于发病前无糖尿病病史或仅为轻症。诱因:感染、急性胃肠炎、胰腺炎、脑血管意外、严重肾疾患、血液或腹膜透析、静脉内高营养、不合理限制水分,以及基、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噻嗪类利尿药物的应用等。血糖常高至33.3mmol/L以上,血钠可在155mmol/L。(3)感染肾盂肾炎和膀胱
3、炎为泌尿系统最常见感染。3、糖尿病慢性并发症(1)心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最严重而突出的并发症。(2)肾脏病变糖尿病病史超过10年者,是1型糖尿病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3)神经病变 糖尿病神经病变可累及中枢神经及周围神经。(4)眼部病变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也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重要表现。(5)糖尿病足 末梢神经病变,下肢动脉供血不足以及细菌感染等各种因素,引起足部疼痛、皮肤深溃疡、肢端坏疽等病变,统称为糖尿病足。【实验室及其他检查】1、尿糖测定 尿糖阳性为诊断糖尿病的重要线索。2、血糖测定 血糖测定又是判断糖尿病病情和控制情况的主要指标。
4、3、葡萄糖耐量试验1)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WHO推荐成人口服75g葡萄糖。OGTT方法:清晨进行,禁食至少10h。葡萄糖溶于250—300ml水中,于5min内服下,服后30、60、120和180min取静脉血测血浆糖。2)静脉注射葡萄糖耐量试验(IVGTT)4、糖化血红蛋白A1和糖化血浆清蛋白测定5、血浆胰岛素和C—肽测定6、其他 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胆固醇血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降低。【诊断要点】目前仍以血糖升高作为诊断依据。1、空腹血浆葡萄糖(FPG)的分类<6.0mmol/L(110mg/dl)为正常
5、,≥7.0mmol/L为糖尿病(需另一天再次证实)。空腹的定义是至少8h没有热量的摄入。2、OGTT中2h血浆葡萄糖(2HPG)的分类<7.8mmol/L(140mg/dl)为正常,≥7.8~<11.1mmol/L(≥140~<200mg/dl)为糖耐量减低(IGT),≥11.1mmol/L(200mg/dl)考虑为糖尿病(需另一天再次证实)。3、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症状+随机血糖≥11.1mmol/L(200mg/dl),或FPG≥7.0mmol/L(126mg/dl),或OGTT中2HPG≥11.1mmol/L(200mg/dl)。
6、症状不典型者,需要一天再次证实。需排除①其他原因所致的尿糖阳性;②药物对糖耐量的影响;③继发性糖尿病。【治疗要点】糖尿病应坚持早期、长期、综合治疗及治疗方法个体化的原则。具体治疗措施以适当的运动锻炼和饮食治疗为基础,根据病情结合药物治疗。1、饮食治疗饮食治疗的目的在于维持标准体重,保证未成人的正常生长发育,纠正已发生的代谢紊乱,使血糖、血脂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2、体育锻炼3、口服药物治疗主要包括磺脲类和双胍类。近来已有第3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以及第4类胰岛素增敏剂供临床使用。(1)磺脲类口服降糖药(Sus)在相当数量(30%以上)有
7、功能的胰岛B细胞组织。主要适应证是:2型糖尿病病人应用饮食治疗和体育锻炼不能使病情获得良好控制;已应用胰岛素治疗,其每日用量在20—30U以下;对胰岛素抗药性或不敏感,胰岛素每日用量虽超过30U,亦可试加用Sus类药。第一代药物有甲苯磺丁脲;第二代药物有格列本脲(优降糖)、格列吡嗪、格列齐特。(2)双胍类 可增加肌肉等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加速无氧糖酵解,抑制糖原异生及糖原分解,降低糖尿病时的高肝糖生成率。双胍类药物对正常人无降血糖作用。与Sus合用则可增强其降糖作用。双胍类是肥胖或超重的2型糖尿病病人第一线药物。(3)α葡
8、萄糖苷酶抑制剂 有阿卡波糖(拜糖平)。通过抑制小肠粘膜上皮细胞表面的α葡萄糖苷酶而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降低餐后高血糖。(4)噻唑烷二酮(TZD)胰岛素增敏剂 也称格列酮类药物,主要作用是增强靶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