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471618
大小:3.20 M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9-18
《3专题三 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和科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峡山二中2012年高考二轮专题复习学案三2012-3-21专题三中国古代的主流思想、文学艺术和科技考题定位知识重点复习思路古代思想、科技、文艺是中国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时代特征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折射。1.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2.古代科技成就,尤其四大发明的重大影响;3.中国古代文艺的发展所反映的时代特征。1.对比儒家、法家、道家三种不同的治国思想。2.比较汉代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3.结合一定时期的经济、政治因素思考不同时期文化呈现的不同特点。主干知识整合清单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演变12 时期历史地位背景/原因核心对儒学贡献/态度春秋创立①周王室衰微,诸侯力量强大,宗法分封制破坏;②苛政严重,社会阶级矛盾尖锐。仁、礼孔子创立儒学战国发展及冷落时代特点:社会变革,需要法制来维护统治;兼并战争,需要发经济军事来发展力量。社会动荡不稳定。儒家思想:儒家思想主张仁政、德治和礼治不符合兼并战争和社会变革的需求。仁政礼法并用孟子和荀子发展儒家思想形成仁政、礼法并用秦朝压制时代:国家大一统,需要法治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儒学:孔孟德治、仁政和礼治在当时不符合中央集权制度的需要。焚书坑儒,对儒家思想进行压制汉朝独尊,成为主流、正统思想时代:汉武帝时,社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为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新儒学:董仲舒对儒学改造,加入了大一统、“天人感应”思想;政策: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大一统天人感应三纲五常董仲舒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法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使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宋明形成新儒学,正统地位巩固思想文化:三教融合,儒学吸收佛、道的有益成分,发展成为理性化、思辨化的新儒学体系;政治根源:两宋民族、阶级矛盾尖锐,统治者调整统治思想,维护统治秩序的需要;社会环境:宋代重文轻武的国策,为学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氛围,鼓励了文人积极关注国计民生。“理”或“天理”“存天理,灭人欲”吸收佛、道思想,确立以“理”为核心的新的儒学体系,把儒学推向新高峰明清正统批判继承发展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政治: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统治腐化,阶级矛盾尖锐;文化:以理学为标准的八股取士束缚思想;抨击君主专制经世致用工商皆本批判、继承、发展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19世纪后期受冲击①甲午战败,洋务运动的破产,使有识之士认识到挽救民族危亡需要改变落后的封建专制制度;②甲午战后,民族资工业的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促进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③西方资产阶级民权、民主等启蒙思想的传播。托古改制康有为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与儒家经史相融合,托古改制,为资产阶级改良减少阻力。民国初期20世纪初期动摇经济: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政治:资产阶级强烈要求民主政治;袁世凯专制统治;思想:袁世凯倒行逆施,掀起尊孔复古逆流;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西方启蒙思想的进一步传播。打到孔家店新文化运动对儒家思想猛烈的抨击,动摇了儒家思想统治地位。清单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一、四大发明造纸术西汉已经发明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印刷术我国唐朝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北宋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火药我国唐代发明火药,唐末用于战争指南针战国时人们发明了司南,北宋发明了使用人工磁体的指南针二、三项天文学成就1.战国的《甘石星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天文学专著。2.秦汉时已有天体观测的水运浑天仪。3.元代郭守敬制成了新型浑天仪——“简仪”。三、三项数学成就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已出现九九乘法口诀。2.三国的刘徽、南北朝的祖冲之都对圆周率的精确数值作出了贡献。3.《九章算术》标志着我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四、三部农书1.北朝贾思勰编写了《齐民要术》。2.元代王祯编写了《农书》。五、三部医学名著1.《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2.张仲景撰写了《伤寒杂病论》,他被后世称为“医圣”。3.明代李时珍编写了“东方医学巨典”《本草纲目》。3.明代徐光启编写了《农政全书》。清单三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一、辉煌灿烂的文学1.先秦:《诗经》和楚辞是先秦文学最高水平的代表。2.汉朝:汉赋是汉代文学的代表,特点是铺陈词藻、文采华丽。3.唐朝:唐诗是唐朝文学的代表,代表人物有边塞诗人王昌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现实主义诗人杜甫。4.宋代:宋代的文学以词为代表,豪放派词人有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词人有李清照。5.元代:散曲是元代兴起的新诗体,话本是元代的小说形式。12 6.明清:章回体小说成为明清文学的主流,出现了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等也很有影响。二、多姿多彩的艺术1.汉字起源与演变(1)基本脉络:原始的刻画符号→甲骨文、金文→小篆(秦朝时)→隶书(秦始,流行于汉)→楷书、草书、行书。(2)演变趋势:由繁到简,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3)两个阶段:古文字阶段;隶、楷阶段。2.书法(1)阶段特点:自发阶段——魏晋以前,注重书法的实用功能;自觉阶段——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2)发展脉络:楷书——始于东汉,魏晋完善,唐代步入盛世;草书——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行书——东汉至西晋书体完全成熟。3.绘画艺术(1)魏晋以前:绘画艺术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审美情调,画风质朴。(2)魏晋:士人群体的艺术追求体现在绘画上,出现了文人画,代表人物有顾恺之。(3)唐代:体现盛唐画风的代表是吴道子,被誉为“吴带当风”。(4)宋代:文人山水画兴起,逐渐发展成独立的画种。(5)明清:出现了一些风格奇特的画家。(6)民俗画:有描绘市井生活的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还有木刻版画、年画等。4.戏曲(1)戏曲的起源:“傩”在先秦时期被国家礼仪所吸收,成为我国最古老的戏剧源头之一。(2)南戏与杂剧:两宋之际,在浙江一带,流行一种戏剧形式,人们称之为南戏;到了元代,杂剧在北方兴起,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3)京剧的形成:起源于清代乾隆时期,流行于安徽的四大徽班进京,博采众长,融入秦腔、昆曲和北京语言。道光在位时期形成京剧。问题1 诸子百家思想主张反映的时代性和阶级性1.道家老子:反映了奴隶制的瓦解,面对诸侯争霸,社会动乱,代表奴隶主贵族利益,提出了“无为”主张,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表现了其没落、消极的情绪。2.儒家孔子: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利益的思想家,为挽回奴隶主阶级统治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主张。思想的核心是“仁”,即缓和矛盾,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礼”,即恢复西周奴隶制等级制度。3.墨家墨子:战国时期,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墨家学派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应运而生,主张“兼爱”、“非攻”,要求平等,反对战争,主张任人唯贤。4.孟子、荀子:代表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思想家,随着地主阶级实力的增强和封建制度的确立,对于如何改造社会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孟子主张实行“仁政”,目的是调和阶级矛盾,以利于封建统治;荀子“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体现了上升时期的地主阶级在利用自然、发展生产方面的朝气和信心。5.法家韩非子:韩非子的思想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改造旧制度的进取精神和加强封建集权的迫切愿望。主张变法革新的历史观为当时地主阶级的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其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要求,为结束诸侯割据,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问题2 对儒家思想的正确态度总的原则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吸取其中的精华,既要弘扬传统文化中的宝贵遗产,又要剔除其中的糟粕,批判和否定其中的消极因素。1.取其精华:对那些在长期历史实践中形成的优秀价值观、道德观,可以转化为时代精神来继承。例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有为精神;“舍生取义、见利思义”“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的品质;“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历史使命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品格;“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忧患意识;“天下统一”的思想等。它们都可以转化为新的时代精神,尤其是强调统一的思想,更具有现实意义。2.对有些内容可抛弃其封建性的思想内涵,提取其有用的精神因素,使之成为今天新文化建设有用的思想要素。如“民本”思想,从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到荀子的“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民本思想构成了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3.对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必须坚决否定和抛弃。如“三从四德”的女性观,“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自然观,“别尊卑,明贵贱”的封建等级观等。问题3 明清时期中西方科技发展的差异及原因1.发展差异(1)中国科技长期领先于世界,但明清时期发展迟滞落后,被西方迅速赶上和超过。(2)明清科技属于传统科技,侧重于应用和经验的总结;西方已发展起近代科技,注重实验和对事物规律的探索。2.原因封建专制自然经济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文化专制问题4 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繁荣反映的时代特征1.唐诗(1)政治开明:国家统一强盛、文化政策开明。(2)经济发达:封建农工商业活跃,经济繁荣。(3)科举制度的促进:唐朝科举考试中以“诗赋”为主,促进了诗歌的繁荣。2.宋词(1)封建经济发达:宋代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随着商业和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扩大,韵律极严的诗歌已不能充分表达人们更加丰富的思想感情。(2)社会矛盾尖锐:宋代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一些作家转向于采用词这种更能抒发感情的文学形式,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爱国主义精神。12 3.明清小说(1)文化基础:宋元话本把中国小说发展推向一个新阶段。(2)政治因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入强化阶段,各种社会矛盾逐渐加深,一些文人对社会不满,写出了批判现实的力作。(3)经济因素:手工业、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进一步扩大,为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问题5 现实问题的历史思考以史为鉴、学以致用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从现实角度看历史,从历史角度看现实是命题备考常见的思路,如: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1)儒家思想所提倡的道德规范意识——有利于培养现代公民意识。(2)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3)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有利于今天的政治建设。(4)和为贵思想——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5)民本思想——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6)“义利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问题6中国古代的三种治国思想w.w.w.k.s.5.u.c.o.m(1)儒家推崇“人治”,即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实行“仁政”,是一种民本思想。(2)法家主张“法治”,主张用法令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3)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即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顺应时势和民心。(4)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实际上是把三者加以融合互补,以儒家思想为基础,法家思想为辅助,一、对类似知识点发生混淆“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这句话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A.朱熹 B.李贽C.陆九渊D.黄宗羲二、对基础知识识记不牢中国古代生产和科技在不断进步中,中外交流十分繁荣。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耕作技术大体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一牛挽犁的发展过程B.纺织原料使用的先后顺序是麻和蚕丝、棉花C.指南针在明清时期经由海路传入阿拉伯D.印刷术经由波斯传到西方三、对古文献语句大意不明确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四、混淆同类历史知识的差异性隶书是我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之一,它( )A.源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和金文B.始于秦朝,李斯以此字体书写了《秦始皇廿六年诏铭》C.变化最为丰富,最能表现书法写意性D.常用于书写古代官方文书,故又称正书【例1】 (2011·新课标全国)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民为邦本C.天下为公D.民贵君轻【例2】 (2011·北京文综)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这一现象表明( )A.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B.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C.文庙的兴修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D.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例3】 (2011·北京文综)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 )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例4】 (2011·安徽文综)下图为苏轼的《枯木怪石图》,有评价说,枝干“虬(qiú,盘曲)屈无端倪”,石“亦怪怪奇奇,如其胸中蟠郁也”。能体现其风格的是( )A.“意存笔先,画尽意在”B.“笔才一二,像已应焉”C.“诗中有画”,“画中有诗”D.“以清雅之笔,写山林之气”12 【例5】 (2011·天津文综)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说明李贽( )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例6】 (2011·福建文综)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出一期题为“走进京剧”的墙报。同学们就栏目标题提出四组方案,其中准确的是( )A.乾嘉落户 同光扬名 民族瑰宝B.戏曲之祖 生旦净丑 曲苑奇葩C.元末初创 京城献戏 声名鹊起D.四大徽班 康乾京化 独领风骚【例7】 (2011·江苏单科)据《与公肃甥书》记载:“忆昔时邸报,至(明)崇祯十一年方有活板(版),自此以前,并是写本。”对“活版”理解正确的是( )A.活版技术从明代开始使用B.活版之前信息传递均用手抄C.活版最早使用的是木活字D.活版在四大发明中出现最晚【例8】 (2011·广东文科综合)“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例9】 (2011·安徽文综)安徽境内历史遗存丰富,人文景观众多。下图中体现儒家伦理思想的是( )A.①④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1.道家创始人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表明他( )A.强调“大一统”B.推崇法的作用C.主张顺应自然D.相信天人感应2.学生子游对孔子前后言论不一提出批评,当时批评孔子的人不少,有人还骂他是丧家之犬,但是自汉代以后不断为孔子溢美,使他成为天下第一圣人。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孔子时代人们不把他当圣人B.被溢美的孔子不是真实的孔子C.孔子被不断溢美的过程是君主专制强化的过程D.自孔子诞生起就成了政治符号,失去了原有的真实3.先秦时期是儒家思想形成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儒家思想的特点是( )A.提倡积极入世B.追求个体解放C.维护平民利益D.倡导君主专制4.有人认为“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董仲舒的下列言论中,能够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C.“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5.朱熹说:“非礼勿视(勿听、勿言、勿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而听、而言、而动),便是人欲。”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心即理也B.反对人的各种欲望C.理是万物本原D.反对人们违反社会规范的欲望6.清初学者唐甄曾说“为政之道,必先田市。农不安田,贾不安市,其国必贫。”这一言论反映的经济思想是( )A.重视农业B.重农抑商C.农商并重D.工商皆本7.宋明时期理学的出现与走向成熟,体现了儒学的新发展。下列观点与理学家的思想明显不符的是( )A.“天下物皆可以理照,有物必有则”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C.“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D.“正君心,立纪纲,亲贤臣,去小人”8.沸沸扬扬的谷歌事件成为2010年网民最为关注的话题。就在谷歌宣布将要退出中国市场的同时,也将谷歌(英文为“google”)中文网站LOGO,由原来的多颜色字母转变成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图示),其中图中“L”所代表的发明对欧洲的主要影响是( )12 A.促进了欧洲文化的保存与传播B.迎来了欧洲航海事业的新时代C.帮助资产阶级战胜了封建贵族D.推动了欧洲人文主义的发展9.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自由自在”的生活,对强加于他头上的紧箍儿一直耿耿于怀,成佛之后首先想到的是把它打个粉碎。它反映出明代出现( )A.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立志的思想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10.元代堪称中国戏曲的黄金时代,元杂剧更是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后人评价曰:“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由此可见其艺术风格是( )A.以自然本色为主流B.民主思想闪现其间C.浪漫主义色彩浓厚D.豪迈奔放婉丽飘逸11.崇德向善的精神风貌为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了精神支撑,2011年中央文明办发起宣扬优秀民族文化的活动,在全社会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风气,以孔子为核心的儒家文化受到广泛关注。阅读并回答问题:材料一 他(孔子)知道,古代传统的重建,并不仅仅是指外表上的同一。这里强调的是对永恒真理的温习,而不是对过去的模仿,孔子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使这些永恒的思想重放光彩。——雅斯贝斯《大哲学家》材料二 无论何种学派,均不能定为一尊,以阻碍思想文化之自由发展。况儒术孔道,非无优点,而缺点则正多。尤与近世文明社会绝不相容者,其一贯伦理政治之纲常阶级(等级)说也。——赵清、郑城《吴虞文集·陈独秀复吴虞信》材料三 新加坡主要汲取儒家的君子品格的价值观,这是与新加坡道德教育直接相关的基本因素。新加坡结合自己的国情赋予“忠孝仁爱礼仪廉耻”以新的内涵,把他们理解的重整体、重义务、重责任的儒家伦理道德进行现代化,而提出了作为他们国家意识形态的共同价值观。——龚群《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研究》(1)根据材料一,说明孔子对古代传统重建内涵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为重建古代传统文化所做的工作,并回答孔子的核心思想及其欲达到的目的。(2)在材料二中,陈独秀如何评价孔学?归纳陈独秀反孔的理由。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文化运动对五四运动的影响。(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加坡是如何利用儒学进行道德教育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加坡推行道德教育的影响。答案:(1)重温真理而不简单模仿。编订和整理了《诗经》等“五经”。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2)孔学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但是缺点也很多。如:阻碍思想文化自由发展,宣扬封建纲常等级学说。为五四运动的发生准备了思想基础。(3)汲取儒家君子品格的价值观,对儒家伦理进行现代转化,提出了作为国家意识形态的共同价值观。提高了劳动者素质,稳定了社会秩序。【复习探究】探究一宋朝1.繁荣开放的王朝透过《清明上河图》看宋繁荣开放的王朝名称《清明上河图》类别书画作者张择端朝代背诵画种画风写实概况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描绘了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对了解北宋的城市面貌和当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反映出宋朝城市的特点(1)根据所学内容完成上表●12 2.科技王朝“火药、罗盘、印刷术--这是预示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罗盘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却变成新教的工具,并且一般地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创造精神发展的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推动力。”——马克思(2)结合上述材料,分析三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3.哲学的王朝程朱理学是中国哲学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成就。中国传统文化缺乏哲学的思辨,中国人的思维也是重抽象、感性,而轻思辨与理性,长于顿悟而短于推理、演绎。就以孔子学说而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是格言式的麟光片羽。程朱理学把自然、社会、人生融为一体,使中国传统思维中有了很强的思辨色彩,这是一个了不得的成就,对后世有重大影响。——程朱理学研究专家·程民生(3)根据材料回答程朱理学对传统儒学发展的主要表现,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影响?4.艺术的王朝材料一书必有神、气、骨、血、肉,五者缺一,不成为书业。——苏轼《论书》材料二苏轼的书画作品(4)结合时代背景和两则材料谈谈宋朝的书法绘画有什么特点?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探究二明清社会转型明清之际,中国社会处在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的关键时期,无论是在政治、经济领域还是在思想、文化领域,旧的传统的思想观念与新的先进的价值理念在这一时期发生了激烈的冲击和碰撞,社会面临着一系列令人瞩目的价值冲突和社会转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www.jb1000.com(1)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发展到新的阶段,结合材料一概括其在政治、经济和学术方面的具体表现。材料二明清时期,诗、词、散文等传统文学体裁渐趋衰落,通俗文学勃兴,小说、戏曲等大众化形式成为文学艺术的主流。(2)据材料二,说明明清时期文学艺术发展的新特点。12 材料三明清时期,文人画成就突出。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写意画,清代郑板桥的《墨兰》是其中的精品(3)观察材料三,说明文人画所具有的鲜明特征。材料四《儿女英雄传》的作者文康生于道光年间,对“英雄”的解释:---殊不知有了英雄至性,才成就的儿女心肠;有了儿女真情,才作出英雄事业。至于‘节义’两个字,从君亲推到兄弟、夫妇、朋友的相处,同此一心,礼无二致。(4)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儿女英雄传》流传很广的原因。(5)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思想文化领域出现新变化的时代背景。并说明经济与思想文化之间的关系探究三中西思想文化比较材料一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的思想主张(1)依据材料一,概括三位思想家的共同主张。根据所学知识说出其他的共同主张。材料二启蒙运动时期法国一些主要思想家的观点(2)上述材料的两种思想对历史发展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中国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虽然出现的比较早,但思想高度及社会效果却远不如法国的启蒙思想,试说出其原因。12 探究四典型材料的基础回归《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较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幼弱”。请回答:(1)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民本思潮”的表现,并分析这一时期“私学文化”得以产生发展的根源。(6分)(2)概述秦汉至两宋时期的“帝国文化”的形成过程。(6分)(3)请指出典型的“市民文化”两例。(4分)(4)指出导致清中叶以前“市民文化”在整个中国社会中相当幼弱的主要原因。(4分)专题三中国古代的主流思想、文学艺术和科技迷途指津BCCA考题研究CADACADAB新题预测CDABDCCCAA探究一宋朝(1)画种:民间风俗画。城市特点:坊市界限不复存在,打破了空间的限制;经济功能增强;出现了娱乐场所。(2)火药的使用,摧毁了欧洲的封建堡垒,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指南针推动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由彼此隔绝成为相互联系的整体;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推动了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3)把传统儒学上升到以“理”为核心的哲学高度。使中国传统思维中有了很强的思辨色彩。(4)宋代重文,理学兴起。使得宋朝的书法绘画呈现出注重意境的特点。探究二明清社会转型(1)表现: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学术上,主张学以致用。(2)特点:通俗化,平民化。特征: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3)反映了明朝妇女追求婚姻自主的倾向。(4)小说宣扬“天理人情”“忠孝节义”“伦理纲常”思想,符合统治者和社会心意;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队伍壮大。(5)原因:君主专制强化(封建制度衰落),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关系:经济是文化的基础,决定文化的性质与发展方向;文化为经济发展提供引擎。(言之成理即可)12 探究三中西文化比较(1)共同主张:反对君主专制;(2)材料一:发展了儒学的“经世致用”思想,对中国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启蒙作用;材料二:发展了人文主义;既为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也提出革命胜利后的政体构想。(3)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思想文化专制。探究四典型材料的基础回归(1)表现:孔子“以德治民”,孟子“民贵君轻”,荀子“民水君舟”,墨子“兼爱、非攻”等。根源:土地私有制的形成(小农经济的发展);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2)汉朝:董仲舒发展儒家学说,提出君权神授、大一统的理论,汉武帝采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宋朝:程颢、程颐、朱熹等吸收佛、道教义,将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巩固了儒学的主体地位。(3)宋词、明清小说。(4)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化阻碍了“市民文化”的发展;八股取士、文字狱等文化思想政策;闭关锁国不利于中国“市民文化”与西方市民文化的交流、融合。1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子不语乱、力、怪、神”;“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论语》材料二伏尔泰说:“欧洲的王族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他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他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孟德斯鸠、卢梭则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像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论儒学的国际影响》材料三孙中山指出:“仁爱的好道德,中国现在似乎远不如外国。中国所以不如的原故,不过是中国人对于仁爱没有外国人那样实行,但是仁爱还是中国的旧道德。我们要学外国,只要学他们那样实行,把仁爱恢复起来,再去发扬光大,便是中国固有的精神。”——《孙中山全集》第九卷请回答:(1)材料一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对当时社会的发展有何进步意义?(4分)(2)据材料二指出欧洲启蒙思想家对儒学的不同态度及其原因。两者的目的在本质上有何共同之处?(6分)(3)指出材料二和材料三中“道德”含义的本质区别。(6分)(4)材料三中孙中山的认识有哪些值得肯定之处?(4分)1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所有这些(18世纪欧洲工业革命时期)技术,包括其改进的策略,都完全可以由中国人在1412 世纪时所具有的科学知识中研发出来。但其时的中国人却没有加以制作或利用,以致后来这些机器由于无人使用而消失了。因此,我们必须推断在纺织业的领域中,中国传统的工业技术未能有进一步的开展,基本的阻力不在于缺少更高的科学知识,而在于那些促进工业技术的发明与进步更新的经济动力与智识思想力量的减弱。——马克·尔文《中国历史发展的型式》材料二中国之所未能发展出现代的科技,问题不在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缺乏逻辑推论思维),而在于中国传统上以儒士大夫为首,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文化,因而轻视和忽视了工匠在科技领域上的重要性。——李约瑟《中华科学文明史》材料三当时(18世纪)中国经济发展达到饱和点,此时再想创新创业增加投资,不但无利可图,甚或会本钱无归(经济学上的“边际获利递减率”);因此富裕人家,多不愿其子弟外出“开创”新天地。而设计使其安守家园,娶妻纳妾之余,抽上大烟,胜于外出生事冒险(这也与明代专制政治和清代异族统治下法网严峻和地方势力的改变有密切关系)。在此情境下,“浪费人力的文化”逐渐成形:妇女裹小脚、坐八人大轿、妻妾奴婢成行,都是浪费人力的社会文化行径。与此对应,为节省人力而创设的各种机器,便变为“非当务之急”了。——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材料四中国的发明创造也是引人注目地随着时间而起伏不定。直到公元1450年左右,中国在技术上比欧洲更富于革新精神,也先进得多,甚至大大超过了中世纪的伊斯兰世界。中国的一系列发明包括运河闸门、铸铁、深钻技术、有效的牲口挽具、火药、风筝、磁罗盘、活字、瓷器、印刷(不算菲斯托斯圆盘)、船尾舵和独轮车。接着,中国就不再富于革新精神。——贾雷德·戴蒙德《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1)上述材料均谈及中国古代的科技问题,其观点所具有的共识之处有哪些?(6分)(2)材料二中论及中国科技停滞不前的原因,你是否认同?为什么?(8分)(3)材料一和材料三在中国科技落伍的原因方面作了阐释,其共同认识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的?(10分)(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科技落伍的原因。(10分)12.【解析】本题以近代中外思想家对儒家思想的认识为主题,考查学生依据材料比较分析和归纳概括的能力。第(1)题从“乱、力”可知是反对战争与暴力,从“焉能事鬼”,“敬鬼神而远之”可知对鬼神的态度。第(2)题从哲学和政治的角度来进行分析。第(3)题应用阶级分析的观点来认识道德的不同含义。【答案】:(1)反对社会混乱,反对暴力,对鬼神敬而远之。意义: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2)尊崇,伏尔泰认为儒学是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批判,孟德斯鸠、卢梭认为儒学维护专制统治。共同之处:发展资本主义。(3)材料二指封建道德;材料三指资产阶级道德。(4)继承中国传统美德,借鉴西方近代文明。13.【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科技史,尤其是明朝以来落后的原因。(1)问通过材料即可分析得出结论;(2)问是一个开放性试题,只有理由充足即可;(3)问比较材料可以得出都认为缺少经济动力,运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论分析理解;(4)问综合分析归纳其原因,科学技术的的发展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答案】(1)都认为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卓著,而在近代社会到来之前逐渐停滞落后。(6分)(2)认同。中国传统的“学而优则仕”“唯有读书高”等观念,引导大批青年人皓首穷经以应科举,是造成科技人才缺乏的一个重要原因。不认同。中国科技在公元1400年以前一直领先西方,期间儒士大夫和儒学一直居于中国社会的主导地位。明代(公元1400年前后)中国科技开始落后于西方,而明代则是儒士大夫和儒学在传统社会文化中开始失落的年代。(8分,任答一种观点即可)(3)都认为在18世纪以后,中国科技发展缺乏社会经济动力。经济发展是科技发展的基础和来源,中国历史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长期占主体,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和分散性决定了对科技发明的需求有限,从而制约了科技进步。(10分)(4)缺乏社会需要和经济发展的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观念的制约;专制制度对科技人才的束缚;相对封闭和相对富庶的大陆造成的经济生活方式的影响。(10分)【例11】 (2011·江苏单科)“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顾炎武由此成一代大学者,开一代新学风,其思想脉络清晰可见。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美节……12 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顾炎武《日知录·廉耻》材料二 夫子所以教人者,无非以立天下之人伦。……是故有人伦,然后有风俗;有风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国家。——顾炎武《亭林文集·华阴王氏宗祠记》材料三 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顾炎武《亭林文集·与施愚山书》请回答:(1)顾炎武以拯救时代为己任。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顾炎武该思想产生的政治背景。(2)顾炎武以社会教化作为拯救时代的重要途径。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天下昌明的社会表象,并概括社会教化的功能。(3)顾炎武以儒学作为社会教化的资源。依据材料三,指出顾炎武对儒学进行了怎样的取舍?并说明其理由。(4)在中国思想史上,顾炎武以怎样的学风和时代责任感影响着时人及后世?答案:(1)政治背景:官僚腐败;政治暴虐(或朝政混乱)。(2)表象:风俗。功能:提高士人修养;净化社会风气;安定政治秩序;确立伦理道德。(3)取舍:取孔孟之道,舍宋明理学。理由:孔孟之道为儒学之根本。(4)学风:经世致用(或崇实致用)。时代责任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此无他,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材料二 所谓天子者,执天下之大权者也。其执大权奈何?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而权乃归之于天子。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乃益尊。后世有不善治者出焉,尽天下一切之权而收之在上。而万几之广,固非一人之所能操也。——顾炎武《日知录》材料三 以乏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姓之私也。……一姓之兴亡,弘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国祚之不长,为一姓言也,非公义也。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者,私己而已矣。斥秦之私,而欲私其子孙以长存,又岂天下之大公哉!——王夫之《读通鉴论》方且割万有,专己私,侈身臂,矜总持,不纵以权,不强其辅,则所以善役天下而救其祸者,荡然无所利赖。——王夫之《黄书》材料四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只能……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请回答:(1)概括材料一中黄宗羲的主要观点。他认为君主的主要职责是什么?(2)针对材料一存在的现象,顾炎武提出何种解决方法?理由是什么?(3)材料三中王夫之实际上是否定了当时政治制度的哪些方面?(4)综合材料一、二、三,指出三者思想的共同之处。结合材料四,从政治、经济方面分析产生这种进步思想的原因,并对其作简要评价。答案:(1)观点:抨击君主专制。职责:应当是为天下万民兴利除害,使“天下为主,君为客”。(2)方法:分天子之权;理由:集权导致混乱。(3)家天下、世袭等级制、中央集权制。(4)共同之处:抨击君主专制。原因:政治上,君主专制强化,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评价:积极:促进了近代民主思想的产生,对反对专制斗争起了推动作用。消极:提不出新社会方案,思想不完善,无法实现。1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