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螺旋藻粉辐照杀菌技术参数的确定

食用螺旋藻粉辐照杀菌技术参数的确定

ID:18367049

大小:295.7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9-16

食用螺旋藻粉辐照杀菌技术参数的确定_第1页
食用螺旋藻粉辐照杀菌技术参数的确定_第2页
食用螺旋藻粉辐照杀菌技术参数的确定_第3页
资源描述:

《食用螺旋藻粉辐照杀菌技术参数的确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江苏农业科学2009年第6期.-——357--——食用螺旋藻粉辐照杀菌技术参数的确定韦金河,冯敏,朱佳廷,林家彬,唐玉新,杨萍,余刚,王德宁(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农业利用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4)摘要:本研究以江苏省地方标准《辐照食用藻粉卫生标准》基本技术参数为基础,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对食用螺旋藻粉辐照杀菌工艺参数确定的依据进行了详细分析。该标准规定:辐照前食用螺旋藻粉菌落总数≤l×106CFU/g,大肠菌群≤lx104MPN/1009,霉菌≤1×104CFU/g,致病菌(沙门氏

2、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不得检出;辐照后菌落总数≤1×103CFU/g,大肠菌群≤30MPN/1009,霉菌≤25CFU/g,致病菌不得检出;食用螺旋藻粉辐照杀菌的最低有效剂量为4.0kGy,最高耐受剂量为8.0kGy;保质期为18个月;辐照产品箱中最小吸收剂量应不小于最低有效剂量,最大吸收剂量应不大于产品的最高耐受剂量。关键词:辐照杀菌;技术参数;螺旋藻粉中图分类号:TS205.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1302(2009)06—0357—03螺旋藻是一种原始的原核生物,营养成分丰

3、富且均衡,其丰富的营养和保健功能已被广泛开发利用。但螺旋藻从养殖到加工成品要经过多道生产工艺,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污染都会影响到螺旋藻粉的卫生质量,加之它富含蛋白质、游离氨基酸、糖、不饱和脂肪酸、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和各种生理活性物质,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最好培养基,极易受细菌、霉菌和酵母等微生物污染,从而造成很大经济损失⋯。近年来,随着大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增强,螺旋藻粉因其显著的保健价值受到广大消费者青睐,但人们对螺旋藻粉质量提出更高要求。食品辐照技术作为一种绿色、安全的食品

4、加工技术,以其高效节能、灭菌彻底、不升温、无残留、卫生安全等优势成为农副产品杀菌保鲜加工的极佳选择旧1。国内学者在螺旋藻粉杀菌工艺、杀菌效果、营养成分变化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o,尤其是我国《辐照花粉卫生标准》《辐照干果、果脯卫生标准》《脱水蔬菜辐照杀菌工艺》《桂圆干辐照杀虫防霉工艺》《空心莲辐照杀虫工艺》等工艺标准的颁布与实施,大大促进了辐射保鲜加工产业的发展。国内螺旋藻粉辐照量在逐年上升,已经步入商业化生产阶段,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据初步统计,2005年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农业利用研究

5、所仅螺旋藻粉辐照量就达到548.23t,江苏省全省螺旋藻粉辐照量超过1000t,有着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和前景。本研究对螺旋藻粉辐照杀菌过程中的主要工艺技术参数进行了分析,为制定辐照食用螺旋藻粉卫生标准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农业利用研究所于2005--2006年承担了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下达的“2005年江苏省农业地方标准《辐照食用藻粉卫生标准》”项目,成立标准制定组,开展螺旋藻粉辐照杀菌工艺参数研究。该标准已于2007年4月28日发布,2007年6月28Et实施。本标准的发布与实施

6、,对于规范江苏省辐照加工单位螺旋藻粉辐照杀菌工艺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对于提高食用螺旋藻粉卫生质量,促进我国螺旋藻粉商业化应用具有重要意义。1螺旋藻粉辐照前微生物指标的确定1.1国家标准现行国家标准《食用螺旋藻粉标准》⋯规定的卫生指标规定食用螺旋藻粉菌落总数≤1×104CFU/g,大肠菌群≤90收稿13期:2009—08—05MPN/1009,霉菌≤25CFU/g,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基金项目:江苏省重大科技项目(编号:BM2006832)。球菌、志贺氏菌)不得检出。作者简介:韦金河(1963

7、一),男,江苏高淳人,助理研究员,从事农产1.2试验研究结论品辐射加工研究。E—mail:wjh_2202@sina.com。本研究表明,螺旋藻粉中的微生物要求标准主要是菌落(上接第356页)的浸出,原因可能是桔梗多以苷类的形式存在,溶剂极性增大,有利于苷分子的溶解。本研究以总皂苷得率为参考指标,在最优条件下,重复5次试验,四川中江桔梗中的总皂苷提取平均含量为1.350%。本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得率高、稳定性好、使用溶剂单纯等,适合于工业化生产。参考文献:[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

8、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225—226.[2]郭丽,张村,李丽,等.中药桔梗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07,32(3):181—186.[3]宋杨,齐云.桔梗的药理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06,17(2):140—141.[4]金在久.桔梗的化学成分及药理和临床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2):506—509.[5]吴玉兰,丁安伟,包贝华.炒酸枣仁中酸枣仁皂苷的提取纯化工艺研究[J].中药材,2005,28(3):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