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沈从文与张承志小说中生态文化书写的异同

试析沈从文与张承志小说中生态文化书写的异同

ID:18346080

大小:7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9-17

试析沈从文与张承志小说中生态文化书写的异同_第1页
试析沈从文与张承志小说中生态文化书写的异同_第2页
试析沈从文与张承志小说中生态文化书写的异同_第3页
试析沈从文与张承志小说中生态文化书写的异同_第4页
试析沈从文与张承志小说中生态文化书写的异同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析沈从文与张承志小说中生态文化书写的异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http://www.sinoss.net试析沈从文与张承志小说中生态文化书写的异同黄蓉徐夏敏(湖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湖南省、长沙市,410082)摘要:同处于二十世纪现代性转型期,沈从文与张承志不约而同地选择“边地”少数民族生态文化书写来思索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精神建构的生存意义。回归奇妙而人格化的边地风情,以此展现人性之美,体现着沈从文与张承志生存的悲悯体验和对生存意义的探索。关键词:沈从文;张承志;少数民族;边地书写;生态文化。中图分类号:I2文献标识码:A沈从文,20世纪三十年代中国乡土文学代表作家;张承志,20世纪八十年代寻

2、根文学代表作家。两者虽则没有文化上的直接传承意义,但沈从文的《边城》与张承志笔下的《黑骏马》,分别是神秘湘西和蒙古草原这两片“边地”的隐喻性符号,也是牧歌式情调的生发地,可见在自己极富田园牧歌情调的小说中,两位拥有少数民族文化背景的作家不约而同对同一个重要的命题展开了紧张思考:对中国现代性转型过程中,如何以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来弥合或建构国民逐渐丧失的生存家园和精神故乡?现代社会中人如何与自然、与人、与自我和平共处?钱穆先生认为人类文明可以分为三种:农耕文明,游牧文明和海洋文明。[1]海洋文明在激烈的竞争中逐渐产生了商品经济,而另两种文明在相对独立

3、的环境下保持了自身的文明特点。湘西作为农耕文化,代表着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和宁静美好的人际氛围,而蒙古作为游牧文化,代表着信仰的宽宏和精神的坚忍。长期以来,少数民族文化只是作为一种边缘性文化形式存在,而实际上“少数民族的文化是真实的文化,质朴的文化、生气勃勃的文化。”[2]因此,通过民族精神中的文化信仰来塑造“生命神性”,凸显了两位少数民族作家对转型时期“人”本身精神的关注,也表达了现代化进程中对“人”的信仰建构和“纯文学”的无功利态度的思考。一、回归传统的“边地”生态文化书写尽管所处的社会政治语境不同,地域不同,但沈从文、张承志都不约而同地选择

4、了回顾“边地”故乡来进行对现实文化的反思,故乡作为一个稳定存在的文化系统,是他们笔下对于现实的对立面。《边城》和《黑骏马》在人与自然关系上有着和谐统一的浪漫审美,在人与人关系上有着宗教信仰般对苦难的诗意消解,在人与自我精神世界关系上体现了作者对人本身存在的悲悯和对人生存意义上的思考。在生态意义上“-6-http://www.sinoss.net生态文学指诞生于工业化进程中造成的现代自然生态危机和精神危机背景下,通过人与自然关系的描写来反映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等关系,表现人所面临的自然生态危机及其背后深层次的精神生态危机,对整个生命系统中处

5、于存在困境的生命进行审美观照和道德关怀,呼唤人与自然、他人、宇宙相互融洽和谐,从而达到诗意存在的文学。”[3]由此观之,沈从文与张承志的作品具有一定的生态文化含义。沈从文以理想化湘西世界起步来探索精神品格重建,到张承志在寻求精神力量的时候,与沈从文的审美风格不谋而合。自然物象成为他们作品中主要的叙事对象和背景,具备了某种人的精神力量。在《边城》和《黑骏马》中,自然是主体抒情的对象和人格完善的启迪物,包含了一切自然人与外在自然和内在自然的调和,这种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审视,实际上是少数民族作家对人精神关系形态的一种文化上的探寻。作为少数民族作家,

6、他们作品中的共同底色便是对自然的回归。《边城》与《黑骏马》是沈从文与张承志从心底生发出的理想回忆,其中的自然镜像贯穿着作家的生活经历,蕴含着作家的情感内蕴,也彰显着作家的思想光芒。对沈从文而言,湘西是他成长的故乡,对大自然的亲近感也较之其他作家更为深厚。“自然的大胆精巧处,无不令人神往倾心”。在其作品中,楚地柔和且灵动,那里青山碧水,两道夹案,芳草萋萋,山险水深,处处显示着清丽灵秀,是孕育生命的地方。翠翠是自然的化身,她在水乡生长着,呈现出天然去雕饰之感,皮肤黑黑的,眸子却如水晶般清亮。她如小兽物般天真活泼,像南国水乡一样灵动自然。在这样的环境

7、下,人与自然是统一的整体,与自然和谐共生。张承志笔下的蒙古草原厚重而朴实,辽阔而深沉。浓烈的草味儿和古朴的《刚噶·哈拉》长调,是草原人的灵性所在,歌谣有着叩击大地和冲撞流云的力量。在变化的力道和低沉的拍节上,草原如同注入了血液,万物都有了新的内容。草原之歌代表着主人公心与环境的融合。在与自然融合的过程中,自然作为主体的抒情对象而存在,在两篇小说中,沈从文和张承志同时选择了“河”作为主人公情感脉络的生发和流动点,河水承载了主体的情绪,体现了人物的性格。通过“河流”的诗意存在,达到主体情感与客体自然间的情感共鸣。沈从文笔下的水呈现出湘西之地特有的本

8、真和清丽,或急或缓,都与人的生活和谐相融,而张承志笔下伯勒根河悠长而蜿蜒,河水倒映着天空,如同“蓝玻璃般”,静静地嵌入草原深处。它就像草原女性的命运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