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272118
大小:47.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9-16
《2013年江西教师招聘考试备考手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六章课程学习精要第一节课程内涵与类型一、课程的内涵“课程”是指课业及其进程。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期间所学内容总合及其进程安排。狭义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本书所研究的课程是广义的课程,是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在我国的教育实际工作中,课程一般具体表现为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二、课程的基本类型1、从课程任务的角度,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能力培养的课程,是小学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拓展型课程:高度重视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拓展,关注学生知识视野的开拓,全方位发展学生各种不同的特殊能力。研究型课程:注重
2、培养学生探究态度和能力的课程。2、从课程内容所固有的属性的角度,可分为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学科课程:以文化知识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一定的内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经验课程:以儿童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儿童的兴趣、动机、经验是经验课程的基本内容。3、从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的角度,可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分科课程:坚持以学科知识及其发展为基点,强调本学科知识的优先性;坚持以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为线索,强调本学科自成一体。综合课程:是一种双学科或多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强调学科间的内在联系性,强调不同学科相互整合
3、。4、从课程计划中对课程实施的要求的角度,可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必修课程:同一学年的所有学生必须修习的公共课程,是为保证所有学生的基本学力而开发的课程。选修课程:依据不同学生的特点与发展方向,允许个人选择的课程,是为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而开发的课程。5、从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的角度,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国家课程:由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编制和审定的课程。国家课程体现了国家对学生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共同的质量标准,在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占有绝对数量的比重。地方课程: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机构和教育科研机构编制的课程。地方课程是由地方结合本地的优势和传统,充分利用本
4、地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并实施、管理的课程。学校课程:又称“校本课程”,是学校自身研究开发的课程。校本课程既包括对国家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与再创造,也包括自行设计的新课程。第二节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与特征一、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2、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3、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4、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二、新课程结构的特征1、课程结构的均衡性课程结构的均衡性是指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各种课程类型、具体科目和课程内容能够保持一种切当、合理的比重。必须承认每门课
5、程的独特性和独特价值,承认每门课程的特殊性和局限性,承认课程之间在教学任务上的轻重之分。2、课程结构的综合性课程结构的综合性是针对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而提出的。体现在:加强学科的综合性,设置综合课程,增设综合实践活动。3、课程结构的选择性课程结构的选择性是针对地方、学校与学校差异而提出的。选择性集中体现在新课程适当减少了国家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重。选择性还体现在国家课程的变通性上。第三节课程标准一、课程标准的性质和框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教育和评价教育质量的基础性文件。国家课程标准的总体框架基本相同,一般包
6、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五个部分。前言部分:这一部分对课程的性质、价值与功能做了定性描述,阐述了各学科课程领域改革的基本理念,并对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做了详细的说明。课程目标部分:这一部分内容明确了各门学科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方面共同而又各具特点的课程总目标和学段目标;学段的划分大致规定在l-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内容标准部分:这一部分按照学习领域、主题或目标要素阐述学生在不同阶段应实现的具体学习目标。对于学生的学习结果,用尽可能清晰的、便于理解及可操作的行为动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
7、进行描述。实施建议部分:考虑到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课程标准提供了教与学的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等。二、国家课程标准的特点1、突破学科中心课程标准关注学生的兴趣与经验,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努力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的现状,密切教科书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打破单纯地强调学科自身的系统性、逻辑性的局限,尽可能体现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课程应首先服务于学生发展的功能。2、改善学习方式各学科课程标准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