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竞赛讲座(第12讲)平行线问题

初中数学竞赛讲座(第12讲)平行线问题

ID:18265538

大小:151.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9-16

初中数学竞赛讲座(第12讲)平行线问题_第1页
初中数学竞赛讲座(第12讲)平行线问题_第2页
初中数学竞赛讲座(第12讲)平行线问题_第3页
初中数学竞赛讲座(第12讲)平行线问题_第4页
初中数学竞赛讲座(第12讲)平行线问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竞赛讲座(第12讲)平行线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十二讲平行线问题平行线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图形.练习本每一页中的横线、直尺的上下两边、人行横道上的“斑马线”以及黑板框的对边、桌面的对边、教室墙壁的对边等等均是互相平行的线段.  正因为平行线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因此有关它的基本知识及性质成为中学几何的基本知识.  正因为平行线在几何理论中的基础性,平行线成为古往今来很多数学家非常重视的研究对象.历史上关于平行公理的三种假设,产生了三种不同的几何(罗巴切夫斯基几何、黎曼几何及欧几里得几何),它们在使人们认识宇宙空间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现行中学中所学的几何是属于欧几里得几何,它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公理基础之上的:“在平面

2、中,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在此基础上,我们学习了两条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下面我们举例说明这些知识的应用.  例1如图1-18,直线a∥b,直线AB交a与b于A,B,CA平分∠1,CB平分∠2,求证:∠C=90°.  分析由于a∥b,∠1,∠2是两个同侧内角,因此∠1+∠2=过C点作直线l,使l∥a(或b)即可通过平行线的性质实现等角转移.   证过C点作直线l,使l∥a(图1-19).因为a∥b,所以b∥l,所以∠1+∠2=180°(同侧内角互补).  因为AC平分∠1,BC平分∠2,所以   又∠3=∠CAE,∠4=∠CBF(内错角相等

3、),所以∠3+∠4=∠CAE+∠CBF   说明做完此题不妨想一想这个问题的“反问题”是否成立,即“两条直线a,b被直线AB所截(如图1-20所示),CA,CB分别是∠BAE与∠ABF的平分线,若∠C=90°,问直线a与直线b是否一定平行?”   由于这个问题与上述问题非常相似(将条件与结论交换位置),因此,不妨模仿原问题的解决方法来试解.  例2如图1-21所示,AA1∥BA2求∠A1-∠B1+∠A2.   分析本题对∠A1,∠A2,∠B1的大小并没有给出特定的数值,因此,答案显然与所给的三个角的大小无关.也就是说,不管∠A1,∠A2,∠B1的大小如何,答案应是确定的.我们从

4、图形直观,有理由猜想答案大概是零,即∠A1+∠A2=∠B1.①  猜想,常常受到直观的启发,但猜想必须经过严格的证明.①式给我们一种启发,能不能将∠B1一分为二使其每一部分分别等于∠A1与∠A2.这就引发我们过B1点引AA1(从而也是BA2)的平行线,它将∠B1一分为二.  证过B1引B1E∥AA1,它将∠A1B1A2分成两个角:∠1,∠2(如图1-22所示).  因为AA1∥BA2,所以B1E∥BA2.从而∠1=∠A1,∠2=∠A2(内错角相等),  所以∠B1=∠1+∠2=∠A1+∠A2,  即∠A1-∠B1+∠A2=0.  说明(1)从证题的过程可以发现,问题的实质在于A

5、A1∥BA2,它与连接A1,A2两点之间的折线段的数目无关,如图1-23所示.连接A1,A2之间的折线段增加到4条:A1B1,B1A2,A2B2,B2A3,仍然有∠A1+∠A2+∠A3=∠B1+∠B2.  (即那些向右凸出的角的和=向左凸的角的和)即∠A1-∠B1+∠A2-∠B2+∠A3=0.  进一步可以推广为∠A1-∠B1+∠A2-∠B2+…-∠Bn-1+∠An=0.  这时,连结A1,An之间的折线段共有n段A1B1,B1A2,…,Bn-1An(当然,仍要保持AA1∥BAn).  推广是一种发展自己思考能力的方法,有些简单的问题,如果抓住了问题的本质,那么,在本质不变的情

6、况下,可以将问题推广到复杂的情况.  (2)这个问题也可以将条件与结论对换一下,变成一个新问题.  问题1如图1-24所示.∠A1+∠A2=∠B1,问AA1与BA2是否平行?  问题2如图1-25所示.若∠A1+∠A2+…+∠An=∠B1+∠B2+…+∠Bn-1,问AA1与BAn是否平行?  这两个问题请同学加以思考.  例3如图1-26所示.AE∥BD,∠1=3∠2,∠2=25°,   求∠C.  分析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以将角“转移”到新的位置,如∠1=∠DFC或∠AFB.若能将∠1,∠2,∠C“集中”到一个顶点处,这是最理想不过的了,过F点作BC的平行线恰能实现这个目标.

7、  解过F到FG∥CB,交AB于G,则∠C=∠AFG(同位角相等),∠2=∠BFG(内错角相等).  因为AE∥BD,所以∠1=∠BFA(内错角相等),  所以∠C=∠AFG=∠BFA-∠BFG=∠1-∠2=3∠2-∠2=2∠2=50°.  说明(1)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将角集中到适当位置,是添加辅助线(平行线)的常用技巧.  (2)在学过“三角形内角和”知识后,可有以下较为简便的解法:∠1=∠DFC=∠C+∠2,即∠C=∠1-∠2=2∠2=50°.  例4求证: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