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施控研究

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施控研究

ID:18247885

大小:1.08 MB

页数:67页

时间:2018-09-15

上传者:文档小小白
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施控研究_第1页
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施控研究_第2页
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施控研究_第3页
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施控研究_第4页
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施控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施控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学号:22420157004论文密级:公开中图分类号:E251学科分类号:830.11100学校代码:91037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施控研究论文作者:沈震指导教师:王雷教授申请学位:军事学硕士学科名称:军事训练学研究方向:军人身心素质训练理论与方法论文提交日期:2018年4月16日论文答辩日期:2018年6月15日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2018年04月 ADissertationSubmittedtoPLAStrategicSupportForceInformationEngineeringUniversityfortheDegreeofMasterofDoctorofEngineeringResearchonControlStrategyforMilitaryPersonnelScientificPhysicalTrainingCandidate:ZhenShenSupervisor:Prof.WangLeiJun.2018 摘要“强军先强体,强军必强体”,在军事训练实战化的牵引和带动下,军人体能训练的内容设置及考核标准较以往相比,正逐渐向实战靠拢。实战化训练意味着训练的强度更大、训练的标准更高、训练的方法更活、训练的环境更恶劣以及训练伤病发生的概率更高,因此,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就显得尤为突出。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逻辑分析法和系统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如何提升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水平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在分析和梳理科学化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军人体能训练的实际,提出了现阶段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应具备安全性、有效性、规范性、实战性和激励性等五个基本特征。在对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施控的特征和过程等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将诸多影响因素归结于不同层次参与者的职能表现中,并依据系统论相关知识构建了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施控对象职能表现系统,即:管理层职能表现系统、组训层职能表现系统和受训层职能表现系统,并且认为,军人常态化体能训练可以通过施控对象职能表现系统的共同作用来逐步实现科学化。通过对施控对象职能表现系统构成的分析,提出了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的施控对策,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加强训练前期控制,实现体能科学化训练的整体施控;2.注重训练同期控制,实现体能科学化训练的动态施控;3.抓好训练反馈控制,实现体能科学化训练的持续施控;4.重视训练预防控制,实现体能科学化训练的应急施控。四个方面施控对策的提出,更加有助于实现施控对象在军人常态化体能训练过程中的有效控制,使得整个训练过程更加的趋向科学,并最终达到科学化。关键词:军人,体能训练,科学化,控制第I页 Abstract"Astrongarmyneedsastrongphysicalfitnessofmilitarypersonnel"Withthepushofcombattraining,thecontentsandassessmentstandardsofthemilitaryphysicalfitnesstrainingaregettingclosertoactualcombatthanbefore.Combattrainingmeansthegreaterintensitytraining,thehighertrainingstandards,themoreflexibletrainingmethods,theworsetrainingenvironments,andthehigherprobabilityoftraininginjuries.Therefore,theimportanceandurgencyofscientificphysicalfitnesstrainingformilitarypersonnelisbecomingparticularlyprominent.Byusingaliteratureresearchmethod,investigationmethod,logicanalysismethodandsystemanalysismethod,thisarticlecarriesoutaresearchandexplorationonhowtoimprovethescientificphysicalfitnesstraininglevelofmilitarypersonnel.Onthebasisofanalyzingrelevanttheoriesandincombinationwiththeactualsituationofphysicalfitnesstrainingformilitarypersonnel,thispapertriestoproposethefivebasicfeaturesofthegoalofphysicalfitnesstrainingformilitarypersonnel:safety,effectiveness,formativeness,practicalityandinventiveness.Basedontheanalysisoftheinfluencingfactors,suchasthegoalandprocessofscientificphysicalfitnesstrainingformilitarypersonnel,manyinfluencingfactorsareattributedtothefunctionalresponsibilitiesofparticipantsatdifferentlevels.Basedontheknowledgeofsystemtheory,object-controlledfunctioncontrolperformancesystemsofphysicalfitnesstrainingformilitarypersonnelareconstructed,namely:functioncontrolperformancesystematmanagementlevel,functioncontrolperformancesystematthetrainerlevelandfunctioncontrolperformancesystematthetraineelever.Itisbelievedthatscientifictrainingofthenormalizedphysicalfitnesstrainingformilitarypersonnelcangraduallybeachievedthroughthejointeffectsoffunctioncontrolperformancesystems.Basedontheanalysisofthecompositionoftheperformancecontrolsystemsofthecontrolledobject,thispaperputsforwardtheimplementstrategyofthescientificphysicalfitnesstrainingformilitarypersonnel.Theyare:1.Strengtheningthepre-trainingcontroltoachievetheoverallcontrolofphysicalfitnesstraining;2.Focusingonin-trainingcontroltoachievedynamiccontrolofphysicalfitnesstraining;3.Payingattentiontotrainingfeedbackcontroltoachievesustainedphysicalfitnesstraining;4.Attachingimportancetotrainingprecautioncontroltoachieveemergencycontrolofphysicalfitnesstraining.第III页 Theintroductionoffourstrategiesismoreconducivetotheeffectivecontrolofthecontrolobjectsinthenormalizedphysicalfitnesstrainingprocessofthemilitary,makingthewholetrainingprocessmorescientific.Keywords:Militarypersonnel,Physicalfitnesstraining,Scientific,Control第IV页 目录摘要..............................................................................................................................................IAbstract........................................................................................................................................III目录............................................................................................................................................V图录........................................................................................................................................VIII第一章绪论.................................................................................................................................11.1研究背景及意义...............................................................................................................11.1.1研究背景....................................................................................................................11.1.2研究意义....................................................................................................................21.2研究现状...........................................................................................................................21.3研究内容及流程...............................................................................................................31.3.1研究内容....................................................................................................................31.3.2研究流程....................................................................................................................41.4研究方法...........................................................................................................................51.5主要创新点.......................................................................................................................6第二章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施控相关理论认知.....................................................................72.1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的认知...........................................................................................72.1.1科学化相关理论认知................................................................................................72.1.2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的特征....................................................................................92.1.3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的环节..................................................................................112.1.4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的必要性..............................................................................112.2施控相关理论的认知.....................................................................................................132.2.1系统、职能、施控的释义......................................................................................132.2.2施控的目的..............................................................................................................142.2.3施控的构成要素......................................................................................................142.2.4施控的途径..............................................................................................................152.3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施控的认知.................................................................................152.3.1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施控释义..............................................................................152.3.2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施控的基本结构..................................................................162.3.3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施控的基本条件..................................................................17第三章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施控的影响因素分析...............................................................183.1影响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施控的特征因素分析.........................................................18第V页 3.1.1安全性......................................................................................................................183.1.2有效性......................................................................................................................193.1.3规范性......................................................................................................................213.1.4实战性......................................................................................................................213.1.5激励性......................................................................................................................233.2影响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施控的过程因素分析.........................................................243.2.1准备过程..................................................................................................................243.2.2实施过程..................................................................................................................253.2.3评价过程..................................................................................................................253.3影响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施控的人员因素分析.........................................................263.3.1管理层......................................................................................................................263.3.2组训层......................................................................................................................273.3.3受训层......................................................................................................................27第四章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施控对象职能表现系统的构成...............................................284.1管理层职能表现系统构成................................................................................................284.1.1强化训管意识..........................................................................................................284.1.2确定训练目标..........................................................................................................284.1.3明确考核标准..........................................................................................................294.1.4把握训练方向..........................................................................................................294.1.5审核训练计划..........................................................................................................304.1.6完善训管机制..........................................................................................................314.1.7落实训练监管..........................................................................................................314.2组训层职能表现系统构成.............................................................................................324.2.1制订训练计划..........................................................................................................324.2.2落实训练制度..........................................................................................................334.2.3把握训练周期..........................................................................................................344.2.4控制训练负荷..........................................................................................................354.2.5设置器材场地..........................................................................................................364.2.6监控训练过程..........................................................................................................374.2.7调动训练热情..........................................................................................................384.2.8健全成绩档案..........................................................................................................394.2.9评价训练效果..........................................................................................................404.3受训层职能表现系统构成.............................................................................................414.3.1清晰任务目标..........................................................................................................414.3.2服从训练管理..........................................................................................................42第VI页 4.3.3调整训练状态..........................................................................................................424.3.4自我医务监督..........................................................................................................43第五章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的施控对策...............................................................................455.1加强训练前期控制,实现体能科学化训练的整体施控.............................................455.1.1提升管理层科学训练意识与方向把控能力..........................................................455.1.2健全各类训练管理与科学化训练监督机制..........................................................465.2注重训练同期控制,实现体能科学化训练的动态施控.............................................475.2.1提升组训层科学组训与动态纠偏能力..................................................................475.2.2强化受训层安全意识与自我防护能力..................................................................485.3抓好训练反馈控制,实现体能科学化训练的持续施控.............................................485.3.1拓宽相关训练参与者的有效信息反馈渠道..........................................................495.3.2注重训练环节过程的科学评价与合理修正..........................................................505.4重视训练预防控制,实现体能科学化训练的应急施控.............................................505.4.1提高管理层对突发事件的预案制订水平..............................................................505.4.2强化组训层对突发事件的预案处置能力..............................................................51第六章总结与展望...................................................................................................................526.1总结.................................................................................................................................526.2展望.................................................................................................................................52致谢...........................................................................................................................................53参考文献.......................................................................................................................................54附录...........................................................................................................................................56作者简历.......................................................................................................................................57第VII页 图录图1研究内容...............................................................................................................................4图2研究流程...............................................................................................................................5图3军人体能训练科学化形成过程............................................................................................9图4运动训练过程的基本结构...................................................................................................9图5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施控系统结构图.............................................................................16图6训练刺激与适应.................................................................................................................35第VIII页 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1.1研究背景及意义1.1.1研究背景军事训练是实现人与武器装备有效结合的唯一途径,也是提升部队战斗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军事训练内容体系的基础组成部分,体能训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军人只有在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的基础上,才能够较快适应未来各种复杂战场环境和有效完成各项军事行动。良好的体能素质作为部队生存和有效完成任务的必要条件,已经成为国内外军事专家和学者研究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多次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着重强调“必须强化打仗思想,[1]做好打仗准备,提高打仗能力,坚持打仗标准”,并首次在2018年1月3日向全军发布训令,号召全军将士加强实战化军事训练,全面提高打赢能力。由此可见,实战化训练的号角已经吹响,并且将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成为部队各项训练的主旋律。在深入学习领会习主席和中央军委关于实战化训练重要指示的同时,发现还有很多问题有待我们去思考,例如,习主席为什么在主持中央军委工作伊始就着重强调实战化训练的重要思想?一方面是为了适应当前国内外形势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当前部队军事训练的现状不容乐观,由于长时间没有经历战争,缺乏实战的经验,导致部队训练的内容不能与时俱进、训练方法陈旧、训练考核走过场等现象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从而造成训练效果不明显、部队战斗力提升缓慢的结果。新的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的不断涌现对新时代军人体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旧的《军事体育训练与考核大纲》已经无法满足未来战争形态发展的需要。2014年12月31日由原四总部联合颁发了《军事体育训练改革发展纲要(2015-2020年)》,纲要的颁布一方面是贯彻执行习主席强军目标的重要举措,与此同时,也能够反映出总部机关对军事体育的重视程度在逐步加大,为下一步军事体育训练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无论未来战场对军人体能提出什么样的要求,都需要军人在实际的体能训练中不断提升和完善,然而在体能训练过程中,不管训练内容如何复杂、内容标准如何严格,都必须要保证训练的科学性,因为只有科学的训练才能有效地提升军人各项身心素质。科学化训练是提升训练质量的有效途径,越是在实战化要求高、训练难度大、训练标准高等外在条件制约下,越是要注重训练的科学性,否则将难以达到预期的训练目标,甚至可能会导致制约训练效果提升的各类情况发生。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能够不断有效地提高军人体能水平。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对军人常态化体能训练中能不能练好体能、能不能避免训练伤病的发生、能不能提高训练的效率、第1页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能不能提高实战化体能训练水平,以及能不能在军人体能训练过程中做到精细化管理等方面起到关键作用。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是一个系统工程,其科学性不是单一要素的体现,而应是多种关键要素的综合体现,这些关键要素作用的同时发挥才能达到科学化的效果,缺少某种要素就可能会出现某些偏差,从而失去训练的意义或造成适得其反的训练效果。由于在目前组织体能训练过程中,存在训练伤病率高发、训练效果不明显、训练组织不规范、训练管理缺乏精细化和训练内容缺乏实战性等问题,针对这些普遍存在的问题,各级首长与相关专家都在力求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也都在倡导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只有科学训练才能避免这些类似问题的发生,但怎样做才算科学化,或者说科学化包含哪些要素都还没有一个清晰、明确的回答。清晰和明确回答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所包含的关键要素,并且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手段来进行有效的施控,使得整个训练活动更加科学或更加趋向科学是我们开展本课题研究的根本目标。1.1.2研究意义本研究在理论层面上,从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角度出发,结合科学化的相关概念和定义,提出了现阶段科学化体能训练应具备的五大特征,通过对影响军人体能科学化的目标和过程因素进行系统分析,从而引出三类不同层次的人员因素,并据此构建了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施控对象职能表现系统,对深化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认识,丰富军事体育训练理论,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意义;在应用层面上,从管理层、组训层以及受训层这三类人员入手,深入剖析了各类施控对象职能表现系统的主要职能表现,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施控对策,可以为更好地开展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提供操作借鉴。1.2研究现状利用“中国知网”网络平台数据库,对关键词“科学化训练”查询,发现关于科学化训练的研究从1981年就已逐步开始,其中2011年达到最热化。陈正在《科学训练概念的界定及若干理论问题的再认识》中提出遵循科学原理,遵循客观规律,是科学训练的基本原则;更新知识、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是科学训练的必然[2]要求。卢亮球,许宗祥在《现代篮球科学化训练主要趋势特征研究》中指出科学化训练需重视篮球竞技规律、重视训练方法与手段的科学性、重视全面系统的训练理论研究、重视篮[3]球技战术的创新以及重视训练过程的科学监控等。李山在《力量科学化训练新视角》中,分别从方法论视角、神经—肌肉系统观视角、协同学视角以及专项化视角对力量训练的科学化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提出科学化训练就是[4]运用科学的方法组织训练。陈小平在竞技运动训练中从科学训练的意义作用、科学训练的结构以及科学训练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等几个方面对科学化训练提出了构想,并指出,科学训练是通[5]过不断运用科学理论、技术和手段对运动训练的指导过程。第2页 第一章绪论艾冬生在《科学化是提高军事体育训练水平的必由之路》中着重强调科学化在军事体育训练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指出通过转变各级官兵的思想各级训练管理、组织人员和受训者要加强学习以及全军范围内要加大专业培训、认证和交流、演示的力度这三个方面[6]来不断实现军事体育训练的科学化。曹兴龙,李瑞景在《特种体能的科学化训练》一文中,结合现代军事体能训练的特点,构建了我国军事体能的科学化训练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重视科学化体能训练的观念;二是组建科学化体能训练团队;三是设置体能考核标准;四是加强与体育院校[7]的交流。通过大量阅读有关科学化训练的文献资料,使我收获很多,为论文的写作提供了思路和借鉴,同时也更加明确了我研究的方向和重点。在此过程中,发现存在五多五少的现象:一是从微观层面针对单个训练内容或身体素质的科学化训练研究较多,从宏观层面对整体训练方向把握以及训练内容系统的关联性出发研究的较少;二是针对地方竞技体育项目科学化训练的研究较多,对于部队军人体能训练科学化的研究较少;三是从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以及环境等外部因素出发研究的较多,从管理层、组训者以及受训对象心理因素或内部因素出发研究的较少;四是从管理和组训层面研究的较多,从受训者角度出发研究的较少;五是静态研究的较多,动态研究的较少。所谓静态是指将训练内容和训练对象等视为无生命的因素,可以随时随地按照人们的意愿来实现某种功能和作用,而动态研究则是将一切研究对象视为动态发展的,并且相互之间具有某种关联性,实现科学化训练是一个动态变化的控制过程,应该从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诸多影响因素的关联作用,这样才能更加全面系统地实现科学化的目标。随着部队实战化训练内容的丰富、标准的提高、环境的逼真、模式的改变以及强度的加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势必会给部队带来一些负面的训练问题(如训练伤亡),在正确看待训练问题的背后,必须要查找原因、深刻反思、举一反三,保证训练组织的科学性,通过综合考虑、系统设计、精准操作以及全面施控等具体方法手段,使整个军人体能训练的全过程更加趋向科学。1.3研究内容及流程1.3.1研究内容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是一个理想的训练状态,需要不断通过人为的调控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这一目标。文章紧紧围绕如何实现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这一终极目标展开研究,具体的研究内容如图(1)所示。第3页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提出论文写作的背景意义及创新点第二章对科学化体能训练、施控以及科学化体能训练施控等相关理论进行界定第三章从影响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施控的目标因素和过程因素进行分析,进而引出影响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施控的人员因素第四章构建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施控对象职能表现系统第五章从不同的角度对如何提高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水平提出相应的施控对策图1研究内容1.3.2研究流程在拟定研究内容的基础上,将论文研究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评价阶段,不同的研究阶段的主要工作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第4页 第一章绪论与导师沟通确定论文题目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收集有用信息准备阶段外出调研,收集整理问题提出论文的主要观点及创新点拟制(修改)论文提纲实施阶段撰写(修改)论文请导师及专家评审收集修改意见否合格评价阶段是外审论文答辩图2研究流程1.4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在课题研究的全过程,通过收集和查阅各大高校图书馆的纸质文献资料以及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百度文库等电子资料,全面收集和整理了国内外关于体能训练、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以及系统论和控制论等相关文献资料,为课题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2)访谈法结合课题研究的需要,通过下部队调研、电话咨询不同地区不同单位现役的同学以及向本校的专家教授请教等方法,广泛搜集不同单位、不同层级的现役指挥军官的意见建议,使我比较全面地了解基层部队在体能训练管控方面存在的现实问题,为论文写作切入点的选择提供了现实依据,同时也为论文核心章节的研究以及最终施控对策的提出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与帮助作用。(3)逻辑分析法在文献资料收集和访谈的基础上,运用逻辑学相关理论知识,结合论文的章节结构,对相关概念进行有效的归纳与演绎,形成具有专业特点的、属于自己的观点与创新点,为论文创新点的提出奠定理论与方法基础。同时,也为论文层次逻辑关系的构建奠定理论基础。第5页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系统分析法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亦是如此。通过对影响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的目标和环节因素分析,引出了影响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的人员因素,在此基础上,运用系统论相关理论构建了影响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施控对象的职能表现系统,通过对施控对象职能表现系统的分析,进而提出了相应的施控策略。1.5主要创新点(1)通过对“科学化”相关概念的分析研究,结合军人体能训练的环节和特点,提出了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的目标是应具备以下五个特征,即安全性、效率性、规范性、实战性和激励性;(2)通过对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施控的影响因素分析,得出这些影响因素主要来源于不同层次的人员,所以,只有通过对不同层次的人员表现实行有针对性的施控,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小影响因素发生的概率。基于此,本研究将这些不同层次的人员划分成三类,即管理层、组训层和受训层,并依据系统论相关理论构建了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施控对象职能表现系统,即:管理层职能表现系统、组训层职能表现系统和受训层职能表现系统,在系统分析施控对象职能表现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的几点对策。第6页 第二章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施控相关理论认知第二章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施控相关理论认知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是我们所期盼达到的一个理想训练状态,如何做才算科学,科学的意义又是什么,值得我们去探索。本章节首先对科学化相关概念和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的概念、特征以及必要性分别展开分析研究;其次,结合系统论及控制论相关理论知识,对施控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与探讨;最后,对如何有效开展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施控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提出了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施控的结构模型。2.1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的认知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是军人体能训练与科学化的有机结合,只有在充分理解和掌握科学化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对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进行较为准确的分析与定位。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是一种理想的训练状态,其宗旨就是降低训练伤病率,提高训练效率,在制度、策划、组织、保障、训练以及管理等各个环节做到尽可能的规范和科学,进而为军人体能水平的提升提供一个理想的训练环境。2.1.1科学化相关理论认知(一)科学自古以来,人们对于科学的认识和理解从未间断,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和被公认的定义。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研究领域以及不同的学者,都对“科学”有着不同的理解与看法。其中,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概括地将科学史划分为如下三点。第一是科学和生产的关系;第二是科学和意识形态、政治、阶级的关系;第三是科学自身的发展,即与自然界的各种运动形式和结构形式相对应而发展起来的自然科学和各个科学领域。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科学的产生是伴随着人类的生产劳动而诞生的,科学是为人类的意识形态、政治及阶级服务的,并且科学本身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需求而不断产生和改进。19世纪初,法国哲学家孔德对科学的本质、任务与目的的回答便是:科学只能描述[8]现象,而不能说明现象;科学只问是如何,而不问为什么。19世纪末叶,马赫认为,客体并不是在人的意识之外、独立存在的外部世界,它只是产生感觉的“常久的核心”。因而,在他看来,“说世界仅仅由我们的感觉构成,这是正确的”。从这种反思态度出发,关于科学是什么的问题,马赫的回答便是科学的知识“仅仅是关于感觉的知识”。19世纪上半叶,在德国还产生了对科学的另一种哲学反思,这就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开创并奠定基础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提出两个基本的观点即:第7页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科学发展的主要动力是社会需要。第二,制约科学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社会因素。通过对以上“科学”概念的不完全梳理,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发,并且认为科学至少应该具备以下三个部分:一是科学与知识有关。科学中所有的表达与陈述应该是有头有脚[9]的;二是科学并不是单一陈述的简单堆积,尽管堆积中的每个陈述都是正确的。;三是这一系统必须具备说理性与论证性。即科学上的所有东西都需要被得到证明,至少能够做到自圆其说。本研究所指的科学是:运动训练学理论、运动生理学理论、运动生物力学理论、运动解剖学理论、实战化训练理论、管理学理论和运动心理学等诸多理论知识体系的综合体。这些理论作为我们探索科学化体能训练的起点,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我们需具备超越科学、批判科学和反思科学的精神,努力寻求更加适合自己的科学理论体系,从而使科学更加的全面与具体,这才是不断追求真理、永不停步和科学精神的具体表现。(二)科学性科学性是连接人类生产实践活动与科学的纽带,即以科学为标准来衡量人类的行为是否符合科学的要求,通过人为的干预,使得人类的行为更加趋向科学,进而提高人类行为的准确性和效率性。本文中的科学性指的是利用科学的理论体系来衡量和判断在军人体能训练过程中,训练的计划拟制、训练的内容安排、训练的方法手段、训练的负荷控制、训练的监管监控、训练的场地设置、训练的环境选择、训练的情绪调动等一系列的训练活动是否符合科学的要求,是否能达到科学的训练效果。(三)科学化根据前文提出的科学概念可知,科学是伴随着人类生产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进步的,科学的发展反作用于人类的生产实践,并对人类的生产实践具有指导和规范作用,使之最终达到科学化,但科学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科学化的过程其实就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它会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产实践的需要不断发生变化,它是一个动态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科学化是指在事物发展进程中,随着时间地点等外部条件发生变化而随之调整变化,使事物的发展始终与客观实际相一致,从而使事物沿着科学的、规范的路径持续向前发展。科学化的过程,就是用科学的思维、科学的手段以及科学的方法不断催生事物科学向前发展的过程,最终的目的是努力使事物更加科学且成为科学。如在冷兵器时代,军人体能训练的主要内容则是以格斗术为主,那时所制定的一套训练内容体系在当时看来也许是科学的,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各军兵种的成立与任务划分以及作战样式的改变等,军人体能训练的内容也在随之发生改变,其目的就是为了适应和服务于现代战争的需要。如图3所示。第8页 第二章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施控相关理论认知服务需求指导形成科学的体能训练军人体能训练的战争军人体能训练理论体系科学化图3军人体能训练科学化形成过程(四)科学化与科学性的关系根据前文对科学化的论述,可知科学化是一个动态的形成过程,它随着时代的发展需要和社会需要的变化而不断出现新的科学、新的标准,而科学性则在科学化形成过程中充当着“裁判员”的角色,即对人类的各种行为与科学的理论体系进行比对,在人类社会实践的过程中,逐渐克服和修正不科学的因素,使得人类的行为活动更加趋向科学,并且最终达到科学化的理想状态。例如,在军人体能阶段训练过程中,首先要明确训练目标,然后依据训练目标制订训练计划并根据训练计划组织训练,在此过程中,如何判断是否科学呢?就需要用科学的标准来衡量训练活动,并且提出调节期望,发出修正指令,从而使整个训练活动更加的科学。(如图4所示)建立训练目标制订训练计划组织训练实施发出修正指令进行不科学提出调节期望科学性评定科学达到科学化并实现训练目标图4运动训练过程的基本结构2.1.2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的特征从科学论的角度出发,我们将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的特征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即训第9页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练的安全性、训练的有效性、训练的规范性、训练的实战性和训练的激励性。(一)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的安全性训练安全是训练活动得以顺利实施的基础,也是整个训练过程需重点关注的部分。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就是要遵循运动生理学规律,在计划制订、内容安排、负荷控制、恢复整理等方面充分考虑受训者的初始状态以及能力接受范围,同时,在器材保障、医疗保障和人员保障(器械练习时)等方面,也要能够做到充分预想预防,切实把安全隐患排除在萌芽阶段,确保训练的安全性。(二)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的有效性有效性在商业领域体现为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利用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利益,然而在训练领域,有效性则体现为利用最短的时间取得训练成绩的最大提升。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就是在训练的各个环节、各个阶段对体能训练进行科学的管理和控制,从目标设定、计划制订、制度建立、组训模式、人员编组、训练监管、训练考评等方面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促使体能训练进程的连续性,从而不断提升体能训练的有效性。(三)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的规范性自古就有“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之说,其中的道理不言而喻。在军人体能训练过程中,规矩就是指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我军自建军以来不断继承和发扬的优良传统、各类条令条例以及军人体能训练所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等,或许我们没有能力创立规矩,但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履行自己的职责,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就是要在现有规矩的基础上,通过有效规范和约束各类人员的行为,促使其有效履行义务,确保训练活动的规范性。(四)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的实战性军事演习是军事训练的最高表现形式,其根源就是通过军事演习可以最大限度地展现一个单位整体作战能力水平,主要包括指挥控制、兵力运用、火力打击、远程机动、协同保障以及人员素质等多方面的能力水平。作为军事训练基础环节的体能训练,需要紧贴作战任务需求,未来战场需要什么能力,就强化训练什么能力。但在具体操作环节上可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目前实战化体能训练已经成为全军一直研究和深入推进的重要课题,但无论实战化体能训练的内容如何构建、训练环境如何设置、训练方法如何变换、训练负荷如何安排都离不开科学的基础,只有训练科学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训练的实战性,才能更好地为战斗力提升服务,否则将难以达到训练的预期效果,甚至还可能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五)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的激励性“训练”与“教学”这两个名词在构造上看,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即分别由不同行为对象的具体行为来构成。“教”通常指的是教师的行为,“学”通常指的是学生的行为;而“训”则通常指的是组训者的行为,“练”则通常指的是受训者的行为,人们经常会强调学生的“学”,而往往忽视教师的“教”,同样,在体能训练过程中,经常强调受训者的“练”,而往往忽视组训者的“训”,从辩证法的角度来看,“教”与“学”、“训”第10页 第二章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施控相关理论认知与“练”本来就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脱离了任何一方,都是不可取的,所以,要想训练效果明显,两者都必须高度重视。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跃训练场气氛、调动受训者的积极性是组训者组训艺术的体现,其目的就是激发和培养受训者的兴趣,但并不是所有的组训者都具备这样的组训艺术,而组训者的兴趣如何培养如何激发,往往被人所忽略,但却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就是要通过各种正规渠道和途径,系统、全面、灵活地调动组训者和受训者的训练热情,从而使得训练更加科学有效。2.1.3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的环节依据军人体能训练的流程,可将军人体能训练划分为三个环节,即准备环节、实施环节和评价环节。在准备环节中,管理者和组训者要依据年度军事训练计划安排,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月计划和周计划,并且需筹备训练所需的器材及场地、组织教学法培训等相关工作;受训者需熟悉周或日训练计划安排,并适时合理调整身体状态,确保能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良好的身体状态去参加每一次训练。在实施环节中,管理者要做到时刻对训练状态进行监管,对组训者的组训方法、组训内容、负荷的把握等方面进行监督,对受训者的训练状态进行考查,能够及时发现并纠正一些不规范、不科学的举措,确保训练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组训者在此环节中起到关键作用,他们通过不断变换方法手段、调节训练负荷来调动受训者的积极性,从而促使训练水平的整体提升;受训者作为受训对象,在此环节中与组训者形成一个训练系统,其目标是提升受训者的整体体能素质水平,受训者在组训者的统一指挥与控制下,完成一系列肢体动作,在反馈与修正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体能水平。在评价环节中,管理者要对整个训练的过程进行评价,针对一些效果好的组训方法手段要及时收集整理并加以推广,对那些违背客观规律的组训方法,要及时制止,尽可能地做到训练的科学性;组训者要组织受训者进行整理活动,并对整个组训过程进行自我评价,广泛收集受训者的意见建议,对训练成效明显的方法能够做到整理归纳,对受训者提出的意见建议要虚心接受,并在下一步组训过程中加以克服,以此来不断修正和改进训练方法,最终达到预期的训练目标;受训者在此环节中要及时做到恢复、超量恢复,以保证身体机能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能够向组训者提出一些好的意见建议,为组训者更加科学地组织训练提供思路。2.1.4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的必要性在常态化体能训练过程中,训练不规范、训练效率底下、训练伤病率较高、训练水平停滞不前等现象屡见不鲜,这些问题的发生归根结底就是因为训练不够科学,要想解决这类问题,就必须全面、系统地进行科学化训练,而不能顾此失彼,所以,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的必要性被体现得淋漓尽致。(一)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是规范训练流程的重要依据训练流程指的是在训练过程中,各训练环节的先后顺序。如:在实施体能训练之前,第11页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步对受训者初始状态进行诊断,(包括训练成绩诊断、体能水平诊断及训练负荷诊断三个方面),第二步确定体能训练目标,第三步制订训练计划;在实施体能训练过程中,第一步训练准备,第二步训练实施,第三步训练评价;在实施体能训练之后,第一步组织整理活动,第二步撤收场地器材,第三步完善训练档案资料。军人体能训练流程的各个环节都需要完成大量的工作,如果某些工作处理不当,或者中间遗漏了某个环节,可能会对整个训练活动带来负面的影响,从近几年上级通报的训练事故原因分析来看,多半是因为组织不规范导致训练伤亡的事故发生,所以,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就是要强调各训练环节的科学性,确保每个环节都能以科学为基础,以此来不断规范训练流程。(二)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是提高训练效率的重要保证《现代汉语词典》对“效率”一词是这样解释的,“①机械、电器等工作时,有用功[10]在总功中所占的百分比。②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在军事训练领域,效率可以理解为有效训练时间在总训练时间中所占的百分比,亦可理解为单位时间内完成的训练量。从效率一词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到,提高训练效率的关键是增加训练的有效时间,减少训练的无效时间,从而可以提升单位时间的有效训练量。那么,如何才能增加训练的有效时间和减少训练的无效时间呢,我想方法有很多,但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方面要科学制订训练计划,避免没有效果的训练;另一方面,要合理进行人员编组,避免出现“好的吃不饱,差的受不了”的现象,进而降低训练效率;最后就是注重医务监督,尤其是加强自我医务监督,防止出现训练损伤,从而导致训练效率的下降。在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过程中,从训练目标的设定、训练计划的制订、训练组织的实施、训练保障的配备等各个环节都作了明确的要求和规范,以此来不断规范训练过程的各个环节,为训练效率的提高提供了重要保证。(三)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是减少训练损伤的重要举措在军事训练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急性或慢性组织器官的损伤称为军事训练伤,导致训练损伤的原因有主要有两个,一是由于受训者对技术动作的要领把握不够清楚,从而导致在训练实施的过程中由于动作不规范、不正确等现象的发生,进而可能导致训练过程中急性损伤的概率加大;二是由于组训者对训练负荷的把握不合理,如长期进行超负荷科目的练习,导致超出受训者身体承受的最大程度,最终导致受训者逐渐发生退行性病理改变,最终导致受训者身体的慢性损伤。从上述两个原因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导致训练损伤的诸多原因当中,都无法脱离人为因素而独立存在,其中导致急性损伤的原因可能是受训者没有按组训者的要求去做,也有可能是由于受训者本身身体素质太弱,从而无法完成正确的技术动作;而慢性损伤则主要是由于训练计划制订不科学,训练负荷控制不合理导致。除了上述两个原因之外,准备活动不充分、缺乏保护和自我保护意识、缺乏医务监督、身体状态不佳、场地器材损坏、服装不合适以及气候变化等因素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训练安全,甚至导致训练损伤的发生。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就是把训练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第12页 第二章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施控相关理论认知全隐患进行梳理,从而通过对训练过程的有效控制和监督,最大限度地减少训练损伤的发生。(四)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是提升训练水平的重要途径《体育大词典》中对训练水平是这样解释的,“训练水平也称‘训练程度’,运动员通过系统的训练后,在身体形态、机能、心理以及各种运动能力、运动成绩等方面所产生的生物适应性变化的程度。是衡量运动员训练效果的尺度。训练水平越高,运动能力越强,[11]运动成绩也越好。”训练水平是通过运动能力和运动成绩来体现的,能够反映近一段时间的训练效果,影响训练水平提升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组训者的训练方法出现了问题,可能是训练计划制定的不够科学,可能是负荷搭配的不合理,可能是由于受训者生理周期的不适应,也有可能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叠加效应。军人体能训练的目的是提升受训者的身心素质,进而提升受训者的整体训练水平,在常态化体能训练过程中,需不断通过确定科学的训练目标、制订科学的训练计划、安排适宜的训练负荷等方法途径,并且充分结合训练水平的变化,科学地控制训练过程,使得训练水平在周期训练过程中逐步得到提升。2.2施控相关理论的认知2.2.1系统、职能、施控的释义在本研究过程中,由于需要用到系统、职能以及控制这三个名词,故在此结合所查阅的相关资料,谈谈自己对这三个概念的认识,以更好地提高名词使用的准确性与严谨性。(一)系统我国著名学者钱学森认为: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12]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而且这个有机整体又是它从属的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由此可以看出,首先,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构成;其次,构成系统的诸多要素之间一定存在某种内在的关联;最后,构成系统的各要素需围绕同一系统目标实现各自的功能作用。(二)职能《现代汉语词典》里对“职能”是这样解释的:人、事物、机构应有的作用。百度百科对“职能”的解释与词典里相似,并且认为从人的职能角度来看,是指一定职位的人完成其职务的能力。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首先,职能是职位赋予人的一种能力要求。即不同的职位,对于不同的人群所赋予的职能也不尽相同;其次,职能是经验和智慧的结晶。不同职位人员的职能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目标、标准、要求等一系列的外部因素的改变而改变,能够延用至今的职能,是经过无数前人的实践总结和提炼出来的精华,是经验和智慧的结晶;最后,不同职位人员的职能作用是为了更好地适应任务需要,为更加有效地完成任务而进行合理分工的具体表现,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有利于更好地完成任务或实现目标。第13页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三)施控[13]“施控”是指对系统的一种有目的、有方向的调节、指挥和掌握。由此可以看出,“施控”是为达到某种目的,通过人为地干预、影响和调节,使得事物最终向预期的理想状态逐渐迈进的监督与纠偏过程。(四)系统、职能与施控的相互关系在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施控过程中,可以将参与体能训练的不同层次的人员看成一个系统,不同层次的人员在整个体能训练过程中所担负的角色不同,不同的角色赋予了系统不同的职能,在体能训练的过程中,不同的角色能否有效履行自己的职能,需要有制度的约束,更需要有人进行有针对性地施控,以保证军人体能训练沿着正确的、科学的路径向前发展,并最终达到科学化。2.2.2施控的目的施控的目的是为了更加有效地实现预期目标。在施控行为开始前,应首先要设定一个预期的目标,如在一个月内将3000米跑的成绩提升30秒,或在某个训练阶段内不发生安全问题等,围绕预期设定的目标展开有针对性的施控行为,为最终实现预期目标而不断采取干预、影响和调节等手段来进行施控,并最终实现预期目标。2.2.3施控的构成要素施控的构成要素应至少包含施控主体与被控对象这两个方面。(一)施控主体所谓施控主体,是指在施控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人员。施控主体在施控行为过程中,依据反馈信息,结合预期设定的目标,制订施控方案,并具体负责实施施控方案。(二)被控对象所谓被控对象,是指在施控行为过程中,属于被控制的对象。被控对象既可以是某一个人、也可以是某个特定的群体,同时也可以是某个具体的事物,它是随着施控行为的目的而不断发生变化的,不同目的的被控对象也不尽相同。(三)施控主体与被控对象的关系施控主体与被控对象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施控主体不能脱离被控对象而独立存在,同样被控对象也不能脱离施控主体而独立存在,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在某个施控行为过程中,施控主体对被控对象进行有针对性地调节与纠偏,使得被控对象改变了以往的状态,逐步向另一种新的状态不断发展变化,被控对象的表现能够不断反馈至施控主体,使得施控主体不断调和优化整施控方案,并最终实现预期设定的目标,由此可以看出,施控主体是依据施控目标与被控对象的现状来制订施控方案的,在实施施控方案的过程中施控主体依据施控方案作用于被控对象,同时,被控对象的现实表现不断反馈至施控主体,对施控主体起反作用,两者在不断调整和优化中不断趋向施控目标。第14页 第二章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施控相关理论认知2.2.4施控的途径通过前文的描述,我们知道施控是一种有目的、有方向的调节、修正与纠偏的过程。那么,施控者应必须清楚地知道现状是什么?如果现状符合预期的设想应该如何强化作用效果?如果现状与预期有所偏差,那么导致偏差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是违反了法规制度,还是相关人员未能有效履行职能?施控主体应依据反馈信息,对照相关法规制度来制订出相应的施控方案,以此来不断提升施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一)获取反馈信息反馈信息是制订和优化施控方案的前提,施控主体只有在充分掌握反馈信息的基础上,才能够对被控对象的现状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准确的判断,并结合施控目标修改和完善施控方案。反馈信息依据反馈性质的不同,可分为正反馈信息与负反馈信息。所谓正反馈信息指的是通过施控主体的纠偏,被控对象能够按照既定的方向和节奏向施控目标逼进,肯定了施控主体的施控行为;而负反馈信息则是指被控对象没有能够按照既定的方向和节奏向施控目标逼进,否定了施控主体的施控行为。(二)遵循法规制度法规制度是一切行为的准则,同样也适用于施控行为。施控主体制订施控方案以及在对被控对象进行施控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相应的法规制度要求,切不可越过法规制度的红线,也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施控行为的安全性与合法性。(三)改进施控方案施控方案是施控行为得以实施的参照。施控方案制订的是否合理、是否可行,将直接关系到施控的效果。施控主体通过对反馈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分析,依据反馈信息的性质,肯定或否定原先的施控行为,并结合施控目标与相关法规制度的要求,进一步强化或改进施控方案,使得施控方案更加的科学合理。施控的途径是首先获取反馈信息,尔后对比相关法规制度制订施控方案,最后是依据施控方案进行有针对性的施控行为。反馈信息是对前一次施控效果的评价,从反馈信息中施控主体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前一次施控的效果,以及下步的努力方向;法规制度是施控方案以及施控行为的约束,即在制订施控方案以及在施控行为的过程中,都必须充分考虑法规制度的约束,以此来保证施控方案和施控行为的安全性和合法性;施控方案是施控行为最直接的参照依据,施控主体依据施控方案对被控对象进行有计划、有方向的调节与控制,并最终实现预期设定的施控目标。2.3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施控的认知2.3.1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施控释义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的施控原理主要以“控制论”作为理论依据,结合军人体能训练的目的性,而提出的一种反映“目标控制”的训练施控原理。“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施控”是指从现实条件出发,为达到理想训练目标,通过对各类人员系统的职能表现进行有效控第15页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制,最大限度地提升军人体能训练的科学性,并最终达到科学化的理想状态,从而采取的有目的性和针对性的施控行为,为最终实现对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而采取的定量与高效的训练施控过程。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的核心在于它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方向的科学训练过程,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施控就是不断收集和获取反馈信息,并能及时对反馈信息进行整理,最终形成控制的方案或途径,通过对控制对象有针对性的监督与纠偏,使整个训练活动变得有目的、有计划、有方向且更加科学有效,以此来最大限度地逼近训练目标。2.3.2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施控的基本结构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的主体与客体都是担负不同角色的人(如管理者、组训者和受训者),他们围绕共同的训练目标,通过科学地制定不同阶段的训练计划,有效地组织与实施训练活动,并通过对训练过程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调节,使得整个训练活动沿着理想的、科学的轨迹向前推进。所以,要想控制整个训练活动,就需要对参与训练活动的人员进行有效控制,使得整个训练活动变得更加的科学有效。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的控制按控制的时间节点可分为三类,即前馈控制、同期控制和反馈控制。所谓前馈控制就是指管理者在训练之前,对在训练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一些影响训练科学性的因素进行有效控制,如制订训练目标以及制订规章制度等,以此来有效规避一些可预见性的干扰或影响因素对训练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期控制指的是管理者或组训者在训练的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确保本次训练的科学性;反馈控制则是指在一次训练结束之后,管理者或组训者通过各种渠道,广泛收集来自不同信息源的反馈信息,以此来提升下次训练的科学性。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的控制主要由施控主体、被控对象以及反馈装置等基本要素构成。(如图5)影响因素(外部环境、受训者身心状况等)前向信息通路输入控制信息控制信息输出施控主体被控对象施控主体被控对象(训练目(制订训标、政策法(制度、练计划、受训者状规等)管理层方案、培组训层场地设受训层态(成绩训等)置、负荷等)安排等)反馈输入反馈输入反馈装置完善控制信息对比分析(调整施控方向)反馈信息通路(获取反馈信息)图5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施控系统结构图第16页 第二章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施控相关理论认知2.3.3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施控的基本条件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施控的顺利实现,需具备以下几个条件:一是必须有施控主体与施控对象。在军人体能训练控制的环节中,管理者作为施控主体,对组训者进行施控,组训者相对于管理者是施控对象,但同时也作为控制主体,对受训者进行控制。二是必须有控制信息和前向信息通路。控制信息是施控者有效实施控制的依据,施控者若想有效控制施控对象,就必须使控制信息沿着前向信息控制通路传递给施控对象,如果这条通路被切断(如组训者不能及时对受训者讲解示范或提出规范要求),那么,施控者就无法对施控对象进行有效的控制,进而可能会影响控制的效果。三是必须有反馈信息与反馈信息的控制通路。反馈信息是进行有效控制的依据,其主要来源于施控对象,以及施控对象的训练效果,也有可能来源于施控主体的自我评价。反馈信息通过反馈信息控制通路传递给施控主体,施控主体依据反馈信息,在加工和处理之后,所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对整个控制过程实施调整和纠偏,以此来不断完善原有的训练计划、训练方法、训练要求或考核标准,最终实现有效的控制,使得军人体能训练更加的趋向科学。第17页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施控的影响因素分析在军人体能常态化训练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训练秩序混乱、训练损伤、训练效率低下等一些我们不愿看到的现象,究其原因就是由于缺乏训练施控导致训练的不科学。所以,必须对影响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施控的因素进行全面的剖析,从根源上找出影响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施控的因素,从而才能有针对性地提高军人体能训练的科学性。3.1影响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施控的特征因素分析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的特征主要体现在训练的安全性、有效性、规范性、实战性和激励性,只有同时符合这五个方面的特征,才能算是科学化。本节主要从这五个方面的特征出发,系统分析影响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施控的因素。3.1.1安全性影响军人体能训练施控安全性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技术动作是否规范、准备活动是否充分、负荷安排是否合理、是否具有保护和自我保护意识、医务监督是否及时、受训者身体状态是否良好、训练器材场地是否完好以及服装是否合适等,在对军人体能训练施控的过程中,把握住以上几个方面,可以有效提升施控的安全性。正确和规范的技术动作是快速提升训练水平的前提,但是我们调查发现在常态化体能训练过程中,大部分受训者都存在技术动作不规范的现象。在实施体能训练时,通常由组训者带领受训者进行训练课目的练习,尤其是在初次接触某一训练内容的时候,一般情况下,组训者会讲解训练内容的动作要领,但如果在这个时候,由于受训者没有认真听、仔细看的话,在实施训练的时候,难免会出现动作变形或姿势不正确的情况,如果不及时发现并加以纠正,受训者就很难快速掌握动作要领,最终的结果就是不仅训练成绩提升的缓慢,而且有可能会导致训练损伤,从而影响整体的训练进程。准备活动作为体能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常态化体能训练过程中往往被忽视,有的流于形式,有的甚至跳过此环节。体能训练前的准备活动有助于唤醒身体各个器官的运动机能,使身体由相对静止过渡到运动状态;可以提高机体对内外环境突然变化的适应能力;可以避免因运动量突然加大,造成内脏和运动器官功能的不适应等不良反应;也可以提高人体体温,消除肌肉、韧带黏滞性,增加肌肉弹性,加大关节活动幅度,如果在训练之前忽视准备活动的话,将会难以保证训练的效果,甚至会导致训练伤病的发生。负荷安排是组训者在实施体能训练过程中常用的一种训练手段,通过合理的负荷控制可以使受训者最大限度地提升能力素质水平,但如果不能合理安排训练负荷,不但起不到提高训练水平的效果,反而会给受训者的身体带来损伤,进而可能影响整体的训练进程。保护意识在常态化体能训练过程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训练危险系数较高的内第18页 第三章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施控的影响因素分析容时将显得尤为明显,例如在进行400为障碍训练过程中,组训者一般会在每个障碍物旁边设置一至两名保护人员,其目的就是防止受训者在通过障碍时发生意外摔落,但保护人员多数是以跨立的姿势站在障碍物附近,一旦受训者发生意外摔落,保护人员很难及时做出保护动作,因此,保护的作用被人为地降低,除此之外,还存在保护人员的安排不合理的情况,例如安排一名60公斤的保护人员保护一名80公斤的受训者,即使保护人员做出了保护动作,也难以保证保护的有效性,从而导致训练安全问题的发生。医务监督不仅指组训者和医务人员进行的负荷强度控制、身体机能监测、伤病预防与处理,还包括受训者的自我监督。由于在日常的训练过程中,很难保证每次训练都会有医务人员在场,只有在组织大规模考核的时候,才会安排医务人员进行伴随保障,因此,自我医务监督在常态化体能训练过程中的作用显得更为重要,毕竟身体感觉的变化只有自己能够在第一时间察觉,一旦发生身体不适的情况,应立即停止训练并向组训者报告,通过组训者的观察和判断之后,可根据实际情况临时调整训练计划,但依然存在部分受训者,由于组织意识和大局意识较强,抱着“轻伤不下火线”的态度参加训练,原本两三天就能恢复的小毛病最后花费几周甚至几个月才得以恢复,大大影响了训练的整体进程。受训者身体状态不佳也可能会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例如,受训者由于睡眠或休息不好,患病受伤或伤病初愈,疲劳和身体机能下降,或者是由于自身原因或家庭变故等外界的影响因素,导致其思想跟不上,肌肉力量、精确度和协调性显著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反常现象,若组训者未能及时发现,并及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和必要的关注,在训练过程中,极有可能由于注意力不集中导致动作变形或自我防范意识下降,进而可能导致训练安全问题的发生。训练场地、器材等硬件保障条件的安全性,也是影响训练安全的一个重要诱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场地较滑或者不平坦是造成受训者摔伤、扭伤或拉伤的重要影响因素;②地面过硬极容易诱发受训者出现疲劳性骨膜炎和跟(底)痛症,同时也会间接加重损伤程度;③训练器械不结实,如单杠、独木桥以及高墙不牢固,易发生意外事故;④室内训练场的灯光照明度不够,训练场周边障碍物过于靠近,也是一种安全隐患。服装不合适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可能导致训练安全问题的发生。受训者应根据训练科目的要求着装,一般情况下应着体能训练服或迷彩服,在没有明确要求着装的情况下,可以穿厚薄适当、宽紧适宜,不要过肥或过紧的运动服装,鞋子的大小要合适,不要穿硬底鞋、塑料鞋、皮鞋或高跟鞋参加训练,同时,禁止将别针、小刀、铅笔、钥匙等锋利的物品放在衣服口袋里,以免刺伤。3.1.2有效性军人体能训练施控的有效性通常表现为训练成绩的快速提升,其本质是快速提高受训者的身体机能,影响军人体能训练施控有效性的因素可以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训练计划是否系统全面、训练内容是否科学合理、训练方法是否灵活多变以及训练负荷是否控制得当等,在对军人体能训练施控的过程中,把握住以上几个方面,可以有效提升施控的有效第19页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性。训练计划的制订应结合单位年度军事训练计划,充分考虑受训者的初始状态,并结合各军兵种的专业特点进行周期计划的设计与制订,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提升单位整体体能水平。然而据调查发现,目前大多数基层部队并没有专门制订军人体能训练计划,只是在周军事训练计划里安排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进行体能训练,训练的内容大多以老三样(即俯卧撑、仰卧起坐和5000米跑)为主,而且训练内容不成体系,没有充分挖掘受训者的身体潜能,导致受训者错误地将经常练习的体能课目视为体能训练内容的全部,从而大大降低了训练的有效性。训练内容的安排应服务于周期训练目标,合理的训练内容可以有效提升受训者某一方面的机能水平,进而提升其某一方面的能力,不合理的训练内容将可能抑制受训者在某一方面机能的提升。如受训者在做单杠引体向上时感觉困难,这时就不能一味地强化单杠训练,应充分分析受训者到底在哪方面存在缺陷,是力量不够还是动作方法不正确,只有层层剥离动作细节和运动环节,才能找出根本症结,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单杠引体向上需要哪些部位做什么形式的运动,通过生物力学原理我们不难发现,单杠引体向上是以肩关节为起点,手掌为止点使身体向上的向心运动,此时我们可以利用迁移理论,所谓的迁移理论是指已经掌握的动作技术,对新技术的形成发生影响,或者反过来,学会了新的动作技术对已经形成的动作技术产生影响,这种现象称之为动作技术的迁移,可分为正迁移、负迁移、两侧迁移以及零迁移这四种形式。适当安排能够产生正迁移的训练内容,即在动作的方向、速度或用力上与单杠引体向上一致的训练内容,从而达到正向迁移的目的,切不可安排在动作的方向、速度或用力上相反的练习,这样不但起不到提升训练效果的作用,反而会产生负迁移的效果,从而导致抑制训练效果的提升。训练方法的选择对训练效果的提升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灵活运用训练方法可以提高受训者的训练热情,同时也可以间接提高训练效果,单一、枯燥的训练方法可能会导致受训者训练热情的下降,进而抑制训练效果的提升。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基层部队的组训者在组织体能训练时,只是简单地完成把部队带到训练场、部署训练内容、组织开展训练、将部队带回等一连串工作,至于部队如何训、训练的效果又是怎样等细节常常被忽略,在训练方法的运用方面通常比较单一,不能灵活组合练习动作,也不能通过变换外部条件来调动受训者的训练热情,从而大大降低了训练的效果。训练负荷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各种练习施加于受训者机体生理的和心理的训练刺[14]激,训练负荷是通过负荷量和负荷强度来决定的。曾有专家认为“体能训练的直接效应[15]是身体机能水平的提高,本质是身体平衡的打破与重建。”身体平衡的打破是通过对受训者施加负荷来实现的,但绝不能理解为负荷越大越好,负荷大小的控制一定要依据受训者的身体初始状态及训练目标来确定,负荷太大可能会超出受训者身体承受的极限,不但起不到提升训练效果的作用,而且有可能会导致训练损伤,然而,如果负荷太小,受训者身体平衡未能被打破,身体机能水平也不能得到提高,自然达不到训练的效果。第20页 第三章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施控的影响因素分析3.1.3规范性军人体能训练施控的规范性主要体现在训练场秩序和训练管理的规范,影响军人体能训练施控规范性的主要因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训练准备是否充分、训练组织是否严密以及训练监管是否严格等三个方面,在对军人体能训练施控的过程中,把握住以上几个方面,可以有效提升施控的规范性。训练准备作为训练实施的前提,主要包括训练思想准备、训练场地器材准备以及训练组织准备三个方面。“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只有思想上高度重视了,组训者才能够规范训练流程、严格训练要求,受训者才能够积极投入到训练中去,训练秩序才能正规,但如果未能做好训练思想准备,极有可能导致组训者简化训练流程或遗忘某个训练环节,受训者不配合或消极配合训练组织等现象的发生,最终导致训练秩序混乱;训练场地器材是训练实施的必要条件,在训练实施之前需将各类训练器材准备充分,同时需检查训练场地的完好情况,确保训练活动的顺利实施,如果发生训练场地器材临时缺少或损坏等不利的情况,有可能导致训练内容无法顺利实施,严重影响训练的规范性;训练组织准备主要是组训者在训练实施之前,对训练内容组织的流程、方法、控制、评价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知识和技能储备,其目的是保证训练秩序的正规和效果的提升,如果组训者未能及时进行训练组织准备,极有可能会导致训练的不规范、不科学。训练组织是训练活动的核心环节,组训者需对整个组织过程进行严格控制,按照训练大纲及相关政策制度的规范要求严密组织,也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体能训练的规范性。但据调查发现,目前基层部队及军队院校在组织体能训练的过程中,组训者不按规定程序组织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例如在组织游泳训练过程中,由于组训者未能有效地组织准备活动、未能及时安排安全观察员与救生员,未能严格人员分组以及未能控制好训练节奏,导致训练秩序混乱,甚至发生人员溺水身亡等训练故事的发生,严重影响的训练的规范性和科学性。训练监管贯穿军人体能训练始终,对提高训练的规范性具有绝对的指导和约束作用。主要包括对训练计划制订的监管、对训练实施环节的监管、对训练质量的监管以及对各类训练档案的监管等,只有进行严格的训练监管,才能对军人体能训练进行有效的控制,保证训练的质量,提高训练的规范性。通过访谈和调研发现,绝大多数单位缺少或忽视训练监管,负责基层体能训练的机关职能部门只负责收集基层训练计划,以及定期组织体能考核,对于基层体能训练计划制订得是否合适、是否科学无暇顾及,也不能够深入一线训练场去指导和监督训练实施情况,更没有与基层共同完善单位及个人的体能训练档案,最终导致基层单位体能训练的随意性逐步提升,其规范性也大大降低,这样的结果就是训练没有效果,训练不科学,不能有效地提升单位的整体体能水平。3.1.4实战性实战化的军人体能训练施控是提高训练实战性的重要保证,也是我军目前及今后一段时间重点研究和持续推进的一个重要课题,影响军人体能训练施控实战性的因素主要包括第21页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以下四个方面:是否具备实战化训练意识、是否具备实战化训练理论基础、是否拥有实战化训练组训骨干以及是否具有实战化训练器材场地,在对军人体能训练施控的过程中,把握住以上几个方面,可以有效提升施控的实战性。训练意识对训练质量起到直接影响的作用,不管是作为管理者还是组训者或者是受训者,其训练意识都将会直接影响训练质量的高低。对管理者而言,如果缺乏实战化的训练意识,就不会为单位设计整体的实战化训练规划,也不会思考如何构建实战化训练场地及各类配套设施,更不会与组训者一同研究制定实战化体能训练的实施方案;对组训者而言,如果缺乏实战化的训练意识,就算管理者为你制订出相应的训练计划、构建了相应的配套设施,也不会从实战的角度出发去培养和挖掘受训者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去提升受训者的实战化训练水平;对受训者而言,如果缺乏实战化训练意识,就会从心理以及身体等多方面抵触训练,导致不配合训练的现象发生,直接影响训练的效果。理论来源于实践,并将指导实践,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丰富与完善。自十八大以来,我军各大军事院校的专家与学者在潜心研究世界各大军事强国体能训练的基础上,结合我军的特点,提出了一系列实战化体能训练理论体系,为我军开展实战化体能训练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理论体系尚未能被基层部队的管理者们所知晓或接纳,导致部队体能训练还是和以往一样,仅仅满足于基础体能的考核达标,甚至连最基本的基础体能达标都难以实现,更别说是实战化体能训练了。所以,部队各级管理者与组训者只有在具备丰富的实战化训练理论基础的情况下,才能有效地组织实战化体能训练,并且在具体实践的基础上发现问题,提出更多的训练理论与方法,也只有这样,部队整体体能训练水平将会越来越趋向实战性。组训者是体能训练的具体操纵者,同时也是体能训练的主导者,其组训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部队整体训练水平提升的快慢,与基础体能训练不同的是,实战化体能训练要求组训者不仅要具备一定的组织指挥的能力和艺术,而且需要发挥更多的脑力、心力及智力,灵活运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自然气候、地理环境以及一些触手可及的自然地物,创造性地设置各种训练场景,让受训者对每一次的训练充满期待而不是充满厌烦,但通过访谈和调研的情况来看,现实情况并不乐观,大多数基层部队的组训者还是由老士官担任,他们的组训方法陈旧,而且有些方法根本不符合客观规律,更别说创造性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实战化体能训练了,由此可见,要想军人体能训练具有实战性,培养实战化训练的组训骨干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器材和场地保障是军事训练保障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同样,实战化体能训练也需要有配套的训练器材和训练场地作为保障。实战化体能训练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实案化训练,就是由组训者设计具体的任务目标,让受训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来提升自身的身体机能水平,但实案化训练必须建立在充分的场地器材保障之上才能得以顺利实施,目前,由于城镇化发展速度越来越快,部队营区所在的位置也由以往的城市近郊逐渐向城市中心靠拢,可供部队野外训练的场地越来越少,外加上如发烟罐、假肢、各类仿真火器等相关第22页 第三章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施控的影响因素分析辅助器材的缺少,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部队实战化体能训练的开展。3.1.5激励性在军人体能训练过程中,有效的激励将会对训练效果的提升起到一定的催化和助推作用。然而,据调查发现,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大部分组训者却未能足够重视激励的积极作用,训练不讲方法、不讲科学,纯粹为了训练而训练,从而大大降低了训练的效果,同时,也违背了训练的科学性。影响军人体能训练施控激励性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组训者是否具有一定的组训技巧;二是组训者是否重视受训者的训练态度对训练效果的影响;三是奖罚措施是否健全,在对军人体能训练施控的过程中,把握住以上几个方面,可以有效提升施控的激励性。组训者在实施训练的过程中,应根据训练的进度及受训者的客观实际,及时调整训练节奏,并能灵活变换各类训练手段来提高受训者的训练积极性,在提升训练激励性的同时,提高整体训练效益,但在实际训练过程中,由于组训者缺乏组训技巧,导致受训者训练积极性不高,整体训练效益提升缓慢的现象时有发生。受训者训练态度是一个隐性的变量,它是通过具体的训练活动才能得以体现,如受训者对训练充满热情,他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训练的各个环节中去,而且在训练过程中,注意力会非常集中,同时也会尽全力去参与训练,在保证自身训练安全的同时也能够迅速提高训练效益;但如果受训者在一开始就对训练有抵触情绪,在训练活动中就会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动作姿势不正确、不能够积极参与训练,极有可能出现训练伤病的情况,同时,也对训练效益的提升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作为组训者,在组织训练的过程中,首先要摸清受训者的思想状况,对那些训练态度不积极的受训者,要及时了解其根源所在,并力争做好引导和调节,使受训者能够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参加训练,从而才能保证训练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有效健全的奖惩措施是提高军人体能训练激励性的有力保证。我军在《军事体育训练改革发展纲要(2015-2020年)》中,提出了三大政策即:实行军人体重强制达标、推行[16]军事体育训练与人事管理挂钩以及建立军事体育训练荣誉体系,但从目前部队训练实际来看,还缺乏一定的执行力,有些措施还未能完全落实到末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于政策的操作性不强,二是由于政策的影响力不够,三是由于政策的覆盖面不广。在此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参考美俄两军的主要做法,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体现在训练成绩分开方面。将士兵们的体能训练成绩及时进行公布,这样不仅能够让士兵清楚自己的体能成绩,同时也能够掌握其他士兵的训练成绩,这样对促进士兵训练的积极性有很大的帮助;二是体现在物质奖励方面。美军对于训练总体成绩靠前的单位以及单项或综合成绩好的个人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俄军将体能训练成绩分为不同的等级,并且对于体能考核成绩达到一定等级的士兵给予加工资的奖励;三是体现在精神奖励方面。俄军在纪律条令中明确规定,体能训练成绩达到最高等级的军人应该给予嘉奖,并授予奖杯或军服标志符号,以此来提升类似军人的荣誉感和训练的积极性,美军对于体第23页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能考核优秀的士兵颁发“体能优秀徽章”,大大激发了广大士兵的训练热情;四是体现在训练奖惩方面。美军在《军官晋升(人事管理通则)》中明确指出,将军人体能训练成绩是否达标与晋升挂钩,即如果士兵由于体重超标或体能考核成绩不达标,以及由于个人原因没有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参加体能考核的,不得获得在职务上的晋升并且还有可能被免职,美军还将体重超标的士兵列入《体重控制计划》中,如果不能在规定时间里成功减肥,[17]则有可能被开除军籍。由此可以看出,有效健全的奖惩措施可以提高军人体能训练的激励性已经得到各大军事强国的认可,并且只有立竿见影和行之有效的奖惩措施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受训者的训练积极性。3.2影响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施控的过程因素分析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的过程是各个训练环节的有序叠加,并形成闭合回路。前文对军人体能训练的环节进行了阐述,提出了军人体能训练的环节可分为准备环节、实施环节和评价环节,本节分别从这三个环节入手,系统分析影响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施控的过程因素。3.2.1准备过程在军人体能训练的准备环节中,无论是管理者、组训者还是受训者,都需要完成相应的准备工作,如果由于自身态度或能力原因,不能在训练实施之前有效地完成相关准备工作,则可能会给训练施控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从而导致训练不科学的现象发生。如:①管理者自身对体能训练不够重视,可能会导致对单位整体体能训练不够重视,从而导致压缩单位体能训练时间、忽视体能组训骨干的培养以及忽视单位体能训练场地器材设施建设等情况的发生;②管理者制定周期计划的能力水平较弱,将会导致制订出来的训练计划缺乏整体性和连续性,对受训者身体素质的提升起不到连续性的作用,极大地降低了单位整体体能水平提升的速度;③体能训练制度的制定和落实情况不实,可能会导致训练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降低,从而使体能训练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和规范的约束,最终导致各类训练问题的发生,影响整体训练进程;④单位训练场地和器材数质量情况不佳,一方面由于场地器材的缺少可能会影响训练的整体效率和进程,另一方面,由于器材的质量较差或存在安全隐患的训练器材,也有可能造成受训者的身体损伤,给后续训练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⑤组训者对受训对象体能现状的了解程度不深,导致制订出来的训练计划针对性和目的性不强,在实施过程中对人员的编组及负荷安排也无法做到面面俱到,从而大大降低了训练的有效性;⑥组训者对训练方法手段的理论认知程度较差,导致在训练过程中,无法灵活地变换训练方法手段来提高训练的激励性和有效性,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训练的质量效益;⑦受训者对日计划或周计划的安排了解不够,就会造成在思想上的不重视,不能做好相应的身体和心理准备,在某种程度上也会给训练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带来一定的影响;⑧受训者对自身身体状态把握不准,当受训者存在病情隐患的时候,可能会导致受训者不能及时发现身体微妙的变化,更无法预料带来的后果,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仍然坚持训练的话,第24页 第三章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施控的影响因素分析将会严重影响受训者自身的身体健康,同时也为训练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3.2.2实施过程在训练实施环节中,无论是管理者、组训者还是受训者,都应该按照相关规定要求严密组织、精准操作,在保证训练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升训练质量,使得整个训练活动更加趋向科学。但在训练施控环节中,我们无法保证每个细节都能达到科学化的标准,但我们可以对影响体能训练科学性的因素进行分析整理,形成相应政策与措施,力争避免或减少不科学的现象发生。通过调查和访谈,得出影响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施控的主要因素有:①管理者对训练过程监管不严,导致管理者不能够掌握训练实施的第一手资料,在后续训练计划的制订、组训骨干的培养、训练场地的设置等方面缺少有力的参考依据,同时也不能及时发现组训者在训练实施过程中种种不符合规定的举措,有助于滋生组训的随意性;②组训者组训水平较弱,可能会导致在组训的过程中不能够很好地驾驭整个训练场,最终可能会导致训练秩序混乱、训练成绩提升不明显等不科学的现象发生;③组训者对训练负荷的把握不当,可能会造成身体基础好的受训者无法达到训练效果,而身体基础较差的受训者不能承受相应的训练负荷,最终导致训练伤病的发生,为后续的训练埋下了安全隐患;④组训者对器材场地的选择不当,可能会导致达不到预期训练的效果,如果器材场地在使用之前未经过安全检查,存在安全隐患的话,将极有可能导致受训者在实施训练的过程中发生事故,导致训练伤病的发生;⑤组训者应对恶劣气候临机调整训练计划的能力不够,在遇到恶劣气候且无法继续满足训练条件的情况下,如果组训者不能够及时调整训练计划,将极有可能导致训练质量下降,且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⑥受训者配合意识较差,可能导致在训练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规范,同时,也不会尽全力去完成组训者交待的各项训练任务,最终可能会导致训练效率低下;⑦受训者自我医务监督能力较差,导致受训者不能及时通过身体的外在特征表现判断身体承受负荷的能力,也不清楚自己身体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荷是多少,而一味地追求完成动作的数量和时间,最终可能导致身体无法承受负荷压力,导致训练安全事故的发生;⑧训练过程中医务保障不及时,可能会导致当受训者发生突发情况时,不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的救护,错失了救治的黄金时间,最终导致受训者的病情加重或者更为严重的后果发生。3.2.3评价过程在常态化的体能训练施控过程中,评价环节往往被人们所忽视,但这个环节恰恰是使整个训练形成闭合回路的关键环节,缺少了评价,也就缺少了回馈信息的来源,整个训练施控活动将会变成“单行道”,导致组训者不能对整个训练活动进行客观的评价,也无法通过多次的训练活动来不断改进自己的组训方法和组训技巧,长期以往,将会导致组训方法死板、训练效率低下等不科学的现象发生。通过访谈我们得出以下几点影响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施控的因素:①组训者对训练成绩的整理归档不及时或者没有进行成绩归档。可能会导致受训者无法第一时间掌握自己训练水平在单位整体水平中的位置,使得受训者失去继续前行的动力,同时,组训者在制定后续训练计划的时候,也无法客观地结合受训者第25页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的现实训练水平,最终导致制订出来的训练计划缺乏科学性;②受训者对组训者组训能力的评价不客观,导致组训者无法正视自己在组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更无法及时让其加以改进,最终将会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训练的整体效率;③受训者对训练负荷的评价不准确。在训练结束之后,受训者可依据身体在接受不同负荷刺激过程中的状态变化,得出个体所能承受的适宜负荷和最大负荷,为下一步组训者对负荷的控制提供现实参考,但如果受训者不能准确地反馈适宜负荷和最大负荷,就可能导致组训者不能客观了解受训者对负荷的接受程度,也就无法合理安排训练负荷,最终导致训练的不科学;④组训者对组训过程的自我评价不客观。组训者应及时根据受训者的训练情绪、训练状态以及训练成绩等外在表现来客观评价自身的组训能力,而不是单向的认为自己有或者没有问题,如果组训者不能客观地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可能会对军人体能训练的科学性造成一定的影响;⑤管理者对组训过程的评价不及时。管理者在训练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对组训活动进行监管,并能够及时发现组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于一些好的训练方法要做到及时收集整理,并加以推广应用,如果评价不及时,对于组训者而言,缺乏领导的肯定,可能有挫组训积极性,对于受训者而言,如果不能将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运用到训练中去,将会导致训练成绩提升不明显,进而影响整体体能水平的提升。3.3影响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施控的人员因素分析通过以上两个角度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影响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施控的因素主要是集中在各类人员上面,毕竟军人体能训练施控的主体与客体都是活生生的人,只有从各类人员入手,才能够从源头上找到影响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施控的诸多因素,进而通过有效的控制避免各类因素对科学化体能训练的影响与制约。本节提出影响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施控的人员角色可分为管理层、组训层以及受训层,并对各个人员角色的构成、目标以及功能进行了阐述。3.3.1管理层管理层是一个单位军事训练的领导者,对所属单位的训练重点、训练方向、训练趋势等方面具有指引性和领导性的作用。(一)管理层的构成管理层是由各级管理层构成。如在旅(团)级作战部队中,管理层主要由旅(团)军事主官、分管训练的副职、参谋长、作训科(股)长以及各营的军事主官等人员构成。(二)管理层的目标管理层的目标是提高所属单位整体体能水平,为单位整体战斗力的提升提供有力的支撑。为达到此目标,管理层需根据所属单位的任务需要,结合单位兵种的特点,在有效完成基础体能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展开拓展性或实战性训练,使所属单位整体体能水平得到综合发展。(三)管理层的功能第26页 第三章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施控的影响因素分析管理层的功能实际上就是为实现系统目标所表现出来的各类举措的综合体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根据年度军事训练总体计划,统筹安排体能训练时间及进度;②制订周期训练计划;③明确各训练课目的实施程序及考核标准;④构建完善单位体能训练器材场地;⑤完善落实各类奖惩机制;⑥培养所属单位的体能组训骨干等。3.3.2组训层组训层在管理层的指导与带领下,对单位所属人员实施体能训练,是训练计划的具体实施者,对单位整体体能水平的提升具有直接影响作用。(一)组训层的构成组训层是由各级组训者构成,在《军事体育训练改革发展纲要(2015-2020年)》中指出要在部队训练部门配备军体参谋负责军事体育训练计划管理,营连分队配军体军士长组织军事体育训练,但目前部队的组训者一般还是由班长、排长或连长担任。(二)组训层的目标组训层的目标是通过具体的训练实施,有效完成各类训练计划,最终提高受训者的整体体能水平。为达到此目标,组训者需不断加强相关理论知识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组训水平。(三)组训层的功能组训层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协助管理层制订训练计划;②保证训练计划的有效落实;③对受训者训练成绩进行收集整理等。3.3.3受训层受训者是训练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同时也是训练的对象,在训练实施过程中,通过配合组训者的组训行为,以及自身积极努力的训练,来不断提高自身体能水平。(一)受训层的构成受训层是由各类受训人员构成。事实上每名军人都可能成为受训者,无论其担任什么职务,都需要进行相应的体能训练,本文所提及的受训层特指基层部队中不担任班长职务的战士以及军校学员。(二)受训层的目标受训层的目标是通过不断的训练,最终提升自身的综合体能水平。(三)受训层的功能受训层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配合组训者完成训练计划;②协助组训者提高训练质量;③对组训者的组训能力进行评价等。第27页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四章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施控对象职能表现系统的构成通过前一章对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施控的影响因素分析得知,影响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施控的关键因素来源于不同层次的人员,只有通过对各个层次人员的职能表现进行深入剖析,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出相应的控制方案,进而才能有效地规避不科学的因素发生,使得整个训练过程更加的科学有效。4.1管理层职能表现系统构成管理层职能表现有很多,本文着重研究以下几个方面:①强化训练意识;②确定训练目标;③明确训练考核标准;④把握训练方向;⑤审核训练计划;⑥完善训练机制;⑦落实训练监督与评价等,这些表职能现有些是可以控制的,而有些则是不可控,但却可以影响的,下文将对这七个方面的职能表现逐一进行论述。4.1.1强化训管意识管理层体能训练意识的形成主要体现在对待体能训练的态度上,管理层对待体能训练的态度将对本单位体能训练整体水平的提升起到指引和推动作用,如果一个单位的管理层只注重本单位的专业训练而忽视本单位的体能训练,那么下级单位的管理层自然也不会下功夫研究体能训练,当体能训练时间与正常的业务学习及各类公差勤务发生冲突的时候,就不能保证体能训练的连续性与科学性,这样就会导致部队的整体体能水平的不断下降,最终只能通过临时突击,即所谓的强化训练或找人、托关系来应付上级的体能考核。管理层体能训练意识的形成,是由管理层自身所决定的,属于不可控因素,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上级机关部门对其施加影响,来逐步提升其对体能训练的重视程度,如可以通过增加对管理层的体能考核频率,考核的方式变抽考为普考,同时可以加大体能训练益处的宣传力度等,促使其从思想上接受并重视体能训练,这样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调动管理层的训练积极性。4.1.2确定训练目标部队在不同的时期,针对不同的受训对象,其训练的重点也有所不同。管理层应结合单位年度军事训练计划,统筹安排、系统设计单位体能训练周期计划,确定体能训练的任务目标,在保证年度大项军事任务的顺利展开的同时,合理安排体能训练内容和时间,确保体能训练时间和效果的双落实,这样在某种程度上也能够保证体能训练的连贯性与系统性,对于单位整体体能水平的提高具有正向的推动作用。管理层确定训练目标通常表现在制订单位周期训练计划方面,因为周期计划是反映一个单位的管理层对所属单位体能训练的总体规划和总体设想,是对所属人员体能水平成长过程的系统设计,能够对所属人员体能素质的全面提升起到指引性和推动性的作用。第28页 第四章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施控对象职能表现系统的构成对于管理层是否按时间节点制订所属单位的周期训练计划,是可以进行控制的。如上级机关在年初下发年度军事训练计划之后,可派相关业务部门的人员到下级单位进行检查监督,看下级单位的管理层是否能够及时结合年度军事训练计划制订本单位的各类训练计划,如果没有及时制订相应的训练计划,则应督促管理层尽快制订,如果已经制订相应的训练计划,应对计划的科学性、可行性及操作性进行系统评价,确保训练计划的科学性和训练目标的可实现性。4.1.3明确考核标准《军事训练与考核标准》中对各个训练科目都有明确的考核标准,但由于各单位所担负的作战任务不同,对所属人员的体能考核标准也不尽相同,有些训练科目只需达到及格的标准,而有些训练科目则需要达到良好或优秀的标准,这就需要管理层对本单位的兵种特点及所担负的任务进行进一步的明确,以此来不断提高所属单位专项体能水平,从而更好地为提升部队整体战斗力服务。军人体能训练考核标准如何制定,取决于管理层对本单位体能综合素质的期望值,管理层对所属单位体能综合素质水平期望值越高,制定的标准就会越高,反之则越低。如某特战单位在当年的年度军事训练中明确要参加全国性的比武竞赛,如果单位的管理层对参赛结果特别重视,且对自己单位获取好名次的期望值越高,那么在日常训练过程中对一些训练内容的安排就会有所侧重,对能够提升相关竞赛课目成绩的关键体能素质也会有更高的要求,通过明确体能训练内容的考核的标准,来不断促进受训层提高其某方面体能素质的快速提升,进而为更好地完成比武竞赛课目提供强大的身体素质保证。军人体能训练考核标准是可以控制的,这就要求管理层对所属单位体能训练现状及预期达到的训练目标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相关训练科目的考核标准有一个明确的规定。从某种意义上讲,考核标准能够代表一段时间的训练方向和训练重点,管理层在明确重点训练科目考核标准的同时,需兼顾到一般体能训练项目,既要保证重点训练科目的质量标准,同时也要保证受训层素质的全面发展。4.1.4把握训练方向管理层应依据单位体能训练现状,从整体上把握训练方向,以保证训练的科学性。在全军上下大抓实战化军事训练的背景下,军人体能训练也在逐渐向实战化聚集,作为单位的管理层,应积极学习和探索实战化体能训练的方法路子,并努力在单位现有条件下大力开展实战化的体能训练,以此来不断提升单位整体实战化体能水平,与此同时,管理层必须的清醒地认识到,实战化体能训练的前提是基础体能训练,基础打不牢,不仅不会提升单位整体实战化体能水平,而且有可能在实施实战化体能训练的过程中,导致意外情况的发生,从而影响单位的安全稳定,也不利于单位整体战斗力的提升。影响单位体能训练方向的因素主要来源于该单位全年各阶段所担负的主要军事训练任务,军人体能训练作为军事训练的基础组成部分,应该服务于军事训练任务的需求。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认为体能训练的方向是可以控制的,如在入伍训练阶段,体能训练的第29页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主要内容则是基础体能训练和强化阶段,在此阶段单位的管理层需对单位整体基础体能的情况有一个全面的、客观的认识,哪些基础体能科目合格率较高,哪些基础体能科目不及格率较高,为下一步训练方向的调整奠定基础;在专业训练阶段,单位主要军事重心放在业务学习和岗位培训方面,在这个阶段,管理层应结合单位不同岗位对体能素质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安排专业体能训练,以此来不断提高所属人员的专业综合素质水平;在野外驻训和演习期间,单位军事训练的重心又有所改变,此时,管理层应结合驻训和演习任务,适时利用有利的自然地理环境和近似实战的场景,灵活安排实战化体能训练,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所属人员的综合体能实战化水平,为单位整体战斗力的提升提供有力保证。4.1.5审核训练计划训练计划制订的科学与否,将直接影响到训练效果的好坏。一般情况下,管理层在确定完训练目标之后,下级管理人员及组训人员将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制订出各单位的月训练计划和周训练计划,由于无法保证下级管理人员和组训人员制定训练计划的科学性,所以作为管理层,需对各单位的训练计划进行仔细的审核,主要看训练时间安排是否合理、看训练内容设置是否科学以及看训练场地安排是否有冲突等,从而确保训练计划的科学性。训练计划的审核是训练计划实施前的必要环节,通过审核之后的训练计划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可操作性和科学性,为部队训练的实施提供了一层有效的保证。训练计划的审核主要受两个方面的制约,一是管理层对下属单位体能训练的重视程度。如果管理层重视下属单位的体能训练情况,就会主动询问相关训练情况,了解下属单位整体体能现状,也会主动对下属单位所制订的计划进行审核和把关,确保计划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反之,管理层则不会过多的关心下属单位相关训练情况,自然也不会亲自过问训练计划制订的科学与否;二是管理层自身相关理论水平。训练计划审核的目的就是发现训练计划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加以纠正和改进,这就需要审核计划的人员具备一定的理论功底,训练内容的设置、训练负荷的把握、训练节奏的控制、训练时间的安排以及训练场地器材的保障都需要进行严格的把关,如果审核计划的管理人员不具备相应的理论功底,那么,就不可能对下属单位的训练计划进行严格的审核,训练计划审核也就失去了原本的意义,最终可能导致管理层对下属单位制订的训练计划不管不问,象征性的签个字盖个章就算完成了审核,从而无法保证计划制订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为下属单位下一步训练的实施埋下了一定安全隐患。管理层对训练计划的审核是可以控制的。首先需加强管理层对下属单位体能训练的重视程度,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制订相应的连带机制加以约束,如规定单位年底的评功评奖与下属单位体能考核成绩挂钩,下属单位有体能不合格的或在体能训练过程中发生意外伤亡,导致影响部队安全稳定的事件,则年底取消相关评功评奖的资格。再如,将管理层个人晋职晋衔也与单位整体体能水平挂钩,如果下属单位有消极怠训的或发生由于训练不科学导致训练伤亡的,取消晋职晋衔的资格,这样一来,通过外因的作用,就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管理层提高对下属单位体能训练的重视程度;其次是提高管理层的相关理论水平,第30页 第四章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施控对象职能表现系统的构成这一点可以通过对各级管理层进行系统培训以及通过各种理论考试等方法加以控制,使管理层具备审核训练计划的能力。4.1.6完善训管机制有效的训练机制可以提升单位所属人员参加体能训练的积极性,同时也是提高训练质量的重要保证。管理层应依据相关制度要求,进一步完善本单位的训练奖惩制度、训练管理制度、训练考核制度以及相应的训练保障制度等,并积极运用相关制度来指导和规范训练实践活动,以此来不断规范训练秩序、严格训练管理、明确训练保障和提高训练积极性,确保整个训练活动科学有效。管理层能否有效地完善训练机制,主要受以下两个方面因素的制约:一是对现有训练机制了解程度和落实情况。作为管理层需对现有的相关训练机制做到心中有数,如所属人员体能成绩不及格将会对其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再如什么时间该组织所属单位体能考核,以什么样的形式组织,什么样的人群及格的标准又是多少等都应做到心中有数,除此之外,管理层必须严格执行上级所制订的各类训练机制;二是能否依据本级单位实际制订相应的训练机制。在执行上级相关训练机制的同时,管理层应善于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订出适合本单位的具体的补充训练机制,以此来填补机制上的空白,为更加规范的组织体能训练,以及更有效地提升训练效果提供制度保证。管理层能否完善训练机制是可以控制的。首先,上级机关部门应加强对下属单位管理层执行训练机制情况的检查力度,有效敦促下级管理层执行相关训练制度,对于那些拒不执行相关训练机制的管理人员进行惩罚或通报批评,这样可以有效提升管理层对现行训练制度的执行力度;其次是积极宣传和表彰那些在训练过程中,能够结合所属单位特点和实际,积极制订相应补充训练机制的管理层,在鼓励先进和宣扬典型的共同驱动下,使得部队各类训练机制得到不断的充实和完善。4.1.7落实训练监管训练监管是管理层掌握第一手训练信息的重要途径,同时,也能够真实、客观地发现训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获得反馈信息的重要来源之一。在训练实施过程中,管理层需适时对训练实施情况进行监督与评价,主要是看组训层是否能严格落实训练计划、看组训层是否能正规训练场秩序、看组训层是否能活用训练方法、看训练场地使用情况、看受训层训练态度、看受训层训练效果以及看各类保障是否到位等,以此来评价组训层的组训水平以及训练各环节的科学性,进而可以不断完善各类调控因素,使得整个训练活动不断趋向科学。管理层能否有效落实训练监督与评价主要受以下两个方面因素的制约:一是管理层对所属单位体能训练现状及组训层组训能力的满意度。如果一个单位的管理层,对下属单位体能训练的现状非常满意,每次的体能考核都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且从未发生训练伤病的情况,管理层自然不会花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在下属单位的体能训练上,而是会将工作的重心放在其它方面,反之,如果下属单位的体能训练的现状不容乐观,每次体能考核都有第31页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很多不及格,且在实施体能训练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生人员伤病的情况,作为管理层自然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下属单位体能训练上面,会对训练的全过程实施监督与评价,力求寻找导致问题发生的根源,从而为更加科学的实施训练提供了有力保证;二是管理层对科学训练标准的把控情况。如果一个单位的管理层,其自身对科学化训练的相关理论及标准要求不清楚,就难以在监督与评价的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和效果,例如在组训层实施5000米跑强化训练的过程中,对于那些成绩较差的受训者采用“以量求效”的训练方法,一味地增加其训练的量,而没有从技术动作和跑步节奏及呼吸方法等方面进行强化训练,此时,如果管理层具备一定的科学训练的相关理论基础,就能快速地发现问题并及时的提醒组训层变换训练方法,使得训练方法更加科学,训练成绩提升更加明显。反之,如果管理层自身对如何科学组训都不清楚,也不具备一定的训练理论知识,就不会及时发现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及安全隐患,进而导致训练监督流于形式,训练评价结果的可信度大打折扣,不利于单位体能训练的长期健康发展。管理层有效落实训练监督与评价是可以控制的。首先应不断增强管理层对所属单位体能训练现状的危机感和提升单位整体训练水平的紧迫感。这就要求上级机关灵活运用多种手段来进行影响,如可以定期组织单位与单位之间的体能比武竞赛,也可以采用不定期的体能考核,并以单位综合成绩为依据进行排序,并将排序结果通报至各个单位等方法手段,来不断增强管理层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其次是加强对管理层的培养力度。如可以精心设计和培养示范队伍,安排各级管理层参观学习,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提高管理层的相关理论认知水平,明确科学训练的各项指标体系,为更加科学客观地组织训练监督评价提供有力的保证。4.2组训层职能表现系统构成组训层作为实施体能训练的主导者和操控者,其职能表现形式有很多,本节主要从以下九个方面进行阐述:①制订训练计划;②落实训练制度;③把握训练周期;④控制训练负荷;⑤设置训练器材场地;⑥监控训练过程;⑦调动训练热情;⑧健全训练成绩档案;⑨评价训练效果等,并对这些职能表现是否可控进行系统的分析。4.2.1制订训练计划组训层的一个重要职能表现就是制订训练计划,在管理层确定完年度训练目标或年度体能训练计划(即大周期训练计划)之后,下级的管理层或组训层就应依据训练目标或大周期训练计划的时间节点要求,结合所属小单位的体能现状,制订出相应的周或日训练计划,以此来更加明确地规范训练活动。组训层能否制订出科学的训练计划,主要受以下几个方面因素的制约:一是组训层对受训对象初始状态的诊断结果是否客观真实。对受训层初始状态诊断主要从训练成绩、体能水平和训练负荷这三个方面进行,组训层需依据受训层在平时训练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体能水平,以及在训练过程中所承受的训练负荷还有在体能考核中所表现出来的成绩水平第32页 第四章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施控对象职能表现系统的构成来进行客观诊断与评价,不可依据一次训练或者一次考核来进行粗略诊断,应结合多次训练及考核成绩来综合衡量,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诊断结果的客观性与真实性,才能为更加科学地制订训练计划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撑和现实依据;二是组训层是否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理论来源于实践,并用于指导实践。组训层在制订体能训练计划过程中,需运用到一些科学的理论知识作为支撑,如组训层需具备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及运动解剖学相关理论原理,充分考虑到受训层身体素质提升的规律,并且需结合运动牵移理论对训练内容的作用和影响关系,来科学安排训练的内容。如果组训层缺乏相应的理论基础,那么,其所制订出来的训练计划一定不是科学的训练计划;三是组训层是否能够结合年度训练目标或大周期训练计划进行系统设计。训练月计划和周计划是年度训练计划或目标的细化,是实现年度训练目标的具体表现形式,所以在制订月计划和周计划的同时,必须按照年度训练计划或目标进行系统设计,切不可随意制订,如果组训层在制订训练计划的时候,未充分结合年度训练计划和目标进行设计,那么,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全年训练节奏,也会对年度训练目标的实现带来负面的影响。组训层能否科学制订训练计划是可以控制的。首先,应保证对受训对象初始状态诊断结果的客观真实,这就要求组训层在平时训练过程中加以留意和观察,并将受训层的相关信息及时记录下来,在制订计划的时候,要充分结合受训层在前一段时间的总体表现,确保计划制订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其次,要加强组训层相关理论知识的储备,这就要求组训层平时多收集一些相关理论资料,并利用时间学习和研究,或者可以通过相关培训来丰富受训层的理论知识体系,为更加科学地制订训练计划提供理论支撑;再次,管理层应加大对组训层制订计划的审查和督导力度,确保其所制订的训练计划符合年度训练计划总体目标要求,为更加有效地实施训练以及最终实现年度训练目标提供有效的监督和保证。4.2.2落实训练制度训练制度是为更加科学地组织训练服务的,是提升训练科学性、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制度保证,组训层在实施体能训练的过程中,需严格按照相关制度要求严格组织训练,确保训练制度的有效落实。组训层能否有效地落实训练制度,主要受以下几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组训层对相关制度的了解程度。与训练有关的制度有很多,如训练奖惩制度、训练保障制度、训练考核制度以及训练管理制度等,组训层如果对相关制度不够了解,就无法用制度来激励受训层,同时,也无法用制度来约束自己的组训行为,如组训层在实施游泳训练过程中,对训练保障制度不清楚,可能会导致救护人员不能及时到场,或者安全员和救生员不能及时到位等不利于训练安全的现象发生,势必会给训练安全带来很大的隐患;二是组训层是否时刻具备落实制度的意愿。如果组训层在知晓相关训练制度的前提下,但由于个人的主观意愿,没有及时落实相关训练制度,也会导致相关训练问题的发生。如在组织完体能考核之后,按要求是要将考核成绩及时做好登统计,并及时完善受训层的训练档案,但如果组训层由于个人主观意愿,没有及时将受训层的训练档案进行完善,这样就会导致后期在制订第33页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计划时缺乏客观真实的信息来源,进而导致训练计划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组训层是否具备行使制度的权限。在训练过程中,组训层为提高训练的积极性不可避免会对受训层进行有效的激励,但如果组训层给予受训层的“承诺”无法兑现时,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组训层的权威性,同时也会给受训层带来一种被“欺骗”的感觉。如,组训层在受训层参加体能考核之前对受训层承诺取得第一名给立个三等功,但他不知道,他自己没有这个相应的权限,这样的激励反而不能给受训层带来真正意义上的动机激励,也无法起到激励的本质作用效果。组训层能否有效落实训练制度是可以控制的。首先,应加强受训层对相关训练制度的学习和掌握。利用业务学习和组训骨干集训等时机对组训层进行相关训练制度的讲解,并通过有效的考核机制促使其尽快全面掌握训练制度;其次,管理层要加强监督。对组训层在训练实施的各个环节是否有效落实训练制度进行监督,最大限度杜绝由于组训层自身的惰性导致在训练制度落实上打折扣的现象发生,从而确保训练的全过程能够在制度的保障下规范、有序、安全、有效的运行;最后是明确行使制度的权限。组训层在学习和掌握相关训练制度的过程中,需明确相关制度行使的权限,切不可越界行使制度,这就要求管理层在训练监管和评价的过程中,对组训层的相关行为进行约束和控制,保证训练制度的有效落地以及训练制度的权威性。4.2.3把握训练周期“周期是一种将训练时间分成较小且容易管理的部分,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训练阶段。[18]”由于受训层的生理和心理状态无法始终维持在一个高水平的状态,所以,组训层需通过对不同训练阶段训练内容及训练负荷的控制,在有效提升训练水平的同时,使得受训层能够以最佳的状态去参加考核或完成任务。组训层对训练周期的把握主要是体现在制订训练计划上,在管理层确定年度训练目标,即制订完大周期训练计划之后,组训层依据大周期训练计划来丰富和完善小周期训练计划,通过小周期的训练最终实现大周期的目标。除此之外,组训层还须在训练考核之前对受训层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和恢复训练,也就是要遵循受训层身体运动能力提升的周期变化,以便受训层能够以最佳的状态去参加考核。由于周期训练能够更好地控制训练的节奏,可以将不同训练阶段进行严格详细的划分,所以也便于实施与管理,同时,也有利于受训层身体运动能力的提升,在地方竞技体育中运用较为广泛,相关的理论也比较成熟。在军人体能训练的过程中,也应充分借鉴地方已经成熟的运动训练理论,从而才能更好地为提升部队整体体能水平提供理论支撑和应用借鉴。组训层能否准确合理地把握训练周期,主要受以下两个方面的制约:一是组训层对周期理论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如果组训层对周期理论不了解,就不知道该如何合理的划分训练阶段,也不知道该如何适应受训层身体运动能力提升的周期变化来安排训练内容和训练负荷,同时也不可能制订出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更加不可能通过对训练内容和训练负荷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得受训层在身体运动能力处于较高水平的阶段去参加考核;二是组第34页 第四章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施控对象职能表现系统的构成训层是否具备运用周期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组训层具备了周期训练理论是在训练过程中把握训练周期的基础,关键是要看组训层是否具备运用理论来指导实践的能力,如果组训层不能将已有的理论,结合受训对象的实际情况加以灵活运用,那么,将无法达到预期理想的训练效果,也就失去理论应有的意义与价值。组训层能否准确合理地把握训练周期,是可以控制的。首先,应加强对组训层周期理论的学习和理解,切实扭转传统“以量求效”的训练理念,即无论训练什么科目,不考虑训练阶段的划分和受训层身体的接受能力,一味地加大训练量,认为只有不断的重复和加量才能提高训练水平的观念,不仅要让组训层了解和掌握什么是周期训练理论,更重要的是要让组训层从本质上认识到周期训练理论的重要性和科学性,从而才能使组训层由内而外地认同它并运用它来指导实践;其次,应培养组训层运用周期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这就要求管理层要加大对组训层这方面能力素质的培养力度,通过单位试点或组训骨干培训等多种途径,有效提升组训层运用周期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4.2.4控制训练负荷在体能训练实施环节中,组训层需遵循机体“刺激——适应——再刺激——再适应”的生物学规律,对受训层的训练负荷进行有效控制,使得受训层运动成绩水平健康、平稳的提升。不同的训练负荷对机体的刺激程度也不尽相同,那么所带来的运动成绩变化也会有所区别。(如图7)+绩新的新的新的成不同不同不同动的训的训的训运训练练刺练刺练刺-刺激适激适适激适激应应应应+绩成相同相同相同动训练的训的训的训运刺激练刺练刺练刺-适激适激适激适+应应应应绩成动过度运训练的训过度过度-刺激练刺的训的训适激适练刺适适应应应练刺应不不激不激不良良良良图6训练刺激与适应(引自李少丹、李艳翎译《周期——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2011)要想使受训层运动成绩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那么组训层就必须合理控制训练负荷,负荷过小会导致对机体的刺激较小,从而达不到训练效果,如果负荷过大则会导致机体适应不良,从而会降低运动成绩,要想有效地提升运动训练成绩,只有给予受训层适宜的训练负荷。训练负荷包括负荷的量与负荷的强度。其中,负荷的量主要反映的是训练负荷对受训层机体刺激量的大小,一般通过次数、时间、距离或重量等来体现,负荷的强度则反映的第35页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是负荷对机体刺激的深度,一般通过练习的速度、远度、高度、单位练习的负重量或练习的难度等予以衡量,那么,组训层对受训层的负荷把握主要从这两个方面进行有效的控制。组训层能否科学把握训练负荷,主要受以下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组训层能否对受训层的适应情况进行准确判断。把握训练负荷的前提是及时掌握受训层对已有负荷的接受程度,并据此来不断调整训练负荷,从而才能达到理想的训练效果,如果组训层不能通过训练成绩的变化,及时发现受训层的适应情况,那么,就无法准确掌握已有负荷的合适程度,也无法及时进行调整,最终导致训练负荷的不科学;二是组训层是否具备合理把握和随机调整训练负荷的能力。在了解受训层对已有负荷适应情况之后,组训层需根据情况适时适量地调整训练负荷,使达到对机体最佳的负荷刺激,但如果组训层不具备这方面的能力,就可能会导致修正负荷过量,要么负荷偏大使得受训层无法适应,要么负荷偏小使得受训层的训练成绩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组训层能否科学把握训练负荷,是可以进行控制的。首先,须准确把握受训层对已有负荷的适应程度,这点可以通过对训练过程中受训层的训练状态及能力表现进行仔细观察,也可以通过连续几次的训练成绩进行综合衡量,这就要求组训层在平常训练过程中以及对于受训层的训练成绩要具备善于观察和分析思考的能力;其次,需重点培养组训层合理调整训练负荷的能力。这就要求管理层在组训骨干培养环节中重点关注其这方面的能力素质,可以采用案例分析、集中讨论或小班实验等方式来逐步提升组训层这方面的能力素质。此外,组训层通过多次组训实践,也能不断提升其这方面的能力素质。4.2.5设置器材场地训练器材场地是实施体能训练的依托,合理的选择和设置器材场地,有利于提高受训层的训练效果,同时,也能够为训练安全提供一定的保障。组训层在训练准备阶段,需对相应的器材场地进行准备和设置,主要完成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看训练场地安排是否有冲突。在基层部队,由于训练场地资源有限,且体能训练时间相对集中,所以训练场地是相对比较紧张的,经常会有提前“占场”的现象发生,作为组训层,在训练实施之前,应加强与兄弟单位组训层之间的沟通与协调,以免发生因争抢场地而发生影响单位团结的情况;二是看训练场地是否能够满足训练内容的需要。由于训练内容不同,对训练场地设置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如3000米跑一般会选择在操场组织实施,5000米跑既可以选择在操场组织实施,同时也可以选择在单位环道或野外组织实施,相对而言,对场地没有过多的要求,只需场地平整即可,但在组织5公里武装越野的时候,就需要对路线进行规划与设置,既要保证训练的安全性,同时也要兼顾训练的有效性,在场地的选择上,最好是能够具备不同地质及不同坡度的道路,既不能过于平坦,同时也不可过于危险,这就要求组训层能够针对不同的训练内容,合理的选择和设置训练场地;三是看训练器材数量是否足够。由于基层部队体能训练时间是相对固定的,如果训练器材数量不足就会导致单位时间的训练量降低,进而可能会影响训练效果。例如在单杠训练过程中,如果单杠数量较多,则可以划分更多的小组进行练习,每个受训者练第36页 第四章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施控对象职能表现系统的构成习的机会也会增加,练习的时间和量自然就会更多,反之,则会缩短受训层整体训练时间和训练量,大大降低了训练的效率。这就要求组训层能够尽自己最大之所能,为所属单位争取更多的训练器材;四是看训练器材的质量是否完好。训练器材是有效实施训练活动的依托,也是实现组训层意图的工具,但从辩证的角度出发,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面,作用越大其负作用必然也就越大,训练器材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与此同时,它的负作用也是非常明显的,所以,能否通过训练器材实现组训层的组训意图,关键是要看组训层如何运用以及要看训练器材的质量是否完好,例如在组织器械训练过程中,组训层可以通过有效运用器械来提升受训层指定部位的能力素质,但如果在训练过程中,由于器械的突然故障,不但可能无法继续训练,而且也有可能对正在训练的受训层带来危险,所以,在训练实施之前,组训层需对训练器材进行严格检查,确保质量的可靠性和器材的安全性。组训层能否有效设置训练器材场地是可以控制的。首先,管理层应结合单位实际制订出相应的训练场地器材管理规定,加强单位所属训练场地器材的管理,特别是在训练前后,加大对训练场地器材的维护与检查力度,保证训练器材的安全性,其次,管理层应对单位所属训练器材的分配进行适当的明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地给每个连一级单位配备相应的训练器材和划分训练场地,防止出现训练场地混乱、无人维护和保养训练器材等现象的发生;最后,应通过加大问责力度、奖惩力度等手段,加强对组训层责任心的培养,使其能够始终保持对受训层安全负责、对训练质量和效果负责的态度来组织训练,这不仅适用于设置训练场地器材上,同时也适用于体能训练的方方面面。4.2.6监控训练过程在军人体能训练实施过程中,组训层需对整个训练过程进行时时监控,使得整个训练活动更加的规范,以及确保训练更加的安全有效。组训层对训练过程的监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对受训层的身体状态变化情况进行监控。在实施体能训练过程中,由于受训层的身体基础不尽相同,其适应负荷的能力也有所差异,受训层能否适应训练负荷,可以通过受训层身体状态的变化得以呈现,所以,组训层在实施体能训练的过程中,要适时对受训层的身体状态进行监控,确保训练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二是对受训层的训练积极性进行监控。由于人是感情动物,思想上的不稳定可能会导致行为上的不协调,受训层如果对训练的积极性不高,就会导致动作迟缓、动作姿势不规范等不利于提升训练效果的现象发生,组训层要通过训练监控及时发现这类人群,通过沟通了解其本质原因,进而可以对症下药,使得问题得到快速有效的解决;三是对训练场秩序进行监控。正规的训练秩序可以有效提升训练效率,同时也能在某种程度上保证训练的安全,在训练实施过程中,组训层是整个训练场的主使者,也是整个训练活动的操控者,所以组训层有义务维持整个训练场的秩序,使得整个训练活动更加的正规有序;四是对训练效果进行监控。军人体能训练的根本目的就是打破身体平衡,使得机体能力素质在不断适应的过程中得到发展与提高,所以作为组训层要经常对训练效果进行监控与评价,也许通过一次训练无法达到理想的训练目的,但是通过长期的训练监控,组训层第37页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能够从中发现规律,并通过受训层的训练成绩折射出训练的整体效果,最终为改进训练方法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组训层能否对训练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控,主要受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影响。一是组训层是否具备严格的评判标准。标准是衡量事物的尺度,如果组训层自身对规范的训练没有一个严格的评判标准,那么,就无法衡量训练过程是否规范,也就起不到训练监控的作用和效果;二是组训层是否具备及时发现问题的能力。监控训练的过程其实就是发现问题的过程,组训层能否通过受训层在训练过程中的各种表现,包括行为上、语言上、动作上、肢体上以及生理上的表现等,从中发现潜在的问题,是进行有效监控的基础,如果组训层不能具备这方面的能力素质,那么,将无法对整个训练活动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控;三是组训层是否具备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监控训练过程的目的就为了解决问题,使得整个训练活动更加的规范、更加的科学,这就要求组训层具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发现的现象通过客观的分析和整理,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所在,从而才能为更科学地实施体能训练奠定基础。组训层能否对训练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控,是可以控制的。首先,应加强组训层对训练规范标准的认识,管理层需对训练组织过程中如何做才是标准给予明确的规定和要求,使组训层清楚地知道规范的标准和要求;其次,要培养组训层及时发现问题的能力,管理层应加强对训练过程中经常出现的现象及原因进行梳理,并组织组训层学习和掌握,让组训层能够及时进行对照检查;最后,要培养组训层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点可以采用案例分析或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使组训层在案例分析以及意见分歧与统一中不断拓宽思路和视野,进而可以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2.7调动训练热情在军人体能训练实施过程中,组训层应具备适时调动训练热情的能力,能够充分调动广大受训层的训练积极性,激发受训层的训练潜能,从而才能更好地为训练效果的提升助力。组训层调动训练热情的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通过变换训练方法来调动训练热情。在实施体能训练过程中,单一的训练方法可能会使受训层感觉到枯燥和无趣,长期以往,可能会对训练效果的提升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组训层则需依据受训层在训练过程中的表现并结合训练任务的需要,通过灵活变换训练方法来活跃训练氛围,调动广大受训层的训练积极性,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提升训练效果;二是通过行为激励来调动训练热情。在训练实施过程中,组训层应及时发现表现突出的受训层,如训练刻苦的、动作规范的、成绩提升明显的或遵守训练场纪律的各类受训层群体,并及时对他们的突出表现表示肯定,这样既可以调动这类人群的训练积极性,同时也能够促使其他受训层向他们看齐,对整个体能训练组织活动来说,也能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三是通过奖惩制度来调动训练热情。在训练实施过程中,组训层应通过适时明确奖惩制度来促使受训层时刻保持一种积极的训练热情,让其在制度的规范和约束下强化自我锻炼意识,从而由内而外地表第38页 第四章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施控对象职能表现系统的构成现出训练的积极性。组训层能否有效地调动训练热情,主要受以下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组训层是否具备灵活运用训练方法的能力。灵活运用训练方法的前提是掌握多种训练方法,只有在完全掌握的情况下才能够根据需要运用自如,如果组训层自身对训练方法的种类以及使用时机都不能准确掌握,那么,就无法做到适时变换训练方法,自然也就无法通过变换训练方法来提高训练的积极性;二是组训层是否具有调动训练热情的意愿。并不是所有的组训层都能时刻以积极主动的状态投入到训练中去,组训层有时也会遇到烦恼或困惑的事,此时,极少部分组训层可以通过自我发泄得到转移,大多数组训层则会把这些不顺心的事表现在具体的行为上,其直接的表现就是对训练活动不重视,自然也就不会想办法来调动训练热情;三是组训层是否掌握各类奖惩制度。奖惩制度是用来表扬先进、激励后进的一种手段,各个单位对不同训练标准的奖惩力度也不尽相同,不同的级别所制定的奖惩制度也不一样,所以,作为组训层,需对各级的奖惩制度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只有在全面了解相关奖惩制度的前提下,才能够给受训层更加权威的解读,使得受训层能够清楚自己的定位与奋斗目标。组训层能否有效调动训练热情,是可以控制的。首先,应加强对组训层组训方法的培养,使其能够熟练掌握各类组训方法,并能够根据训练需要做到适时调整与创新,从而才能提高受训层的训练积极性;其次,各级管理层需时刻关注组训层的心理变化,并及时对相关心理问题进行疏通和解决,确保组训层能够积极地投入到训练中来,并且在训练过程中,加强对组训层的指导与帮助,使其能够灵活运用行为激励来提升受训层的训练热情;最后,各级管理层需通过各种途径,向组训层传授和解读各级机关所制定的训练奖惩制度,尤其是本级单位的奖惩制度,使组训层能够对各类奖惩制度了如指掌,并能够灵活运用相关奖惩制度激励广大受训层,对提高训练的积极性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4.2.8健全成绩档案健全训练成绩档案标志着一个训练阶段的结束,同时也预示着下一个训练阶段即将开始。通过健全完善训练成绩档案,受训层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在前一阶段中训练成绩的变化趋势,同时也能够直观地看到自己与其它战友之间的差距,为下一步训练重点的选择提供参考,除此之外,组训层与管理层也能够通过训练成绩档案,掌握所属单位体能水平的现状,为后续计划的制订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组训层健全训练成绩档案需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保证健全训练成绩档案的时效性。组训层需在第一时间完善受训层相关训练成绩档案,如果组训层不能及时完善,一方面可能会导致训练成绩的失真,另一方面也极有可能导致在后期制订训练计划时缺乏实时的数据参照;二是确保受训层训练成绩的真实性。受训层训练成绩档案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受训层身体素质水平发展的变化趋势,所以,组训层在完善相关档案信息时必须要保证成绩的真实性,这就要求组训层在考核实施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标准,做到实事求是,切不可弄虚作假,真实客观地记录考核成绩,只有这样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受训层的第39页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真实水平;三是保证健全训练成绩档案过程的透明性。组训层在健全训练成绩档案过程中,切不可因私人感情或单位建设等外在原因,随意更改受训层的训练成绩,要本着对受训层负责和对单位负责的态度来完成此项工作,这就要求组训层在此过程中做到公开透明,确保时间、地点、成员、流程、成绩等要素的公开,随时接受管理层和受训层的监督,以此来保证受训层训练成绩档案的真实性和有效性。组训层能否有效地健全训练成绩档案,是可以控制的。首先,应把好训练成绩来源关。组训层对受训层进行体能测试过程中,管理层要加强管理和监督,确保考核流程的规范性、考核标准的统一性以及成绩记录的真实性,确保能够反映受训层的真实水平;其次,通过管理层对组训层的监督,可以使组训层能够及时对受训层的训练成绩档案进行整理,以保证时效性;最后,在组训层对训练档案整理的过程中,管理层要加强检查和巡视,确保过程的规范性以及训练成绩档案的真实性。4.2.9评价训练效果评价训练效果是组训层对组训过程进行自我评价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可以让组训层客观地认识到自己在组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同时,也能够让组训层肯定某些组训方法和技巧,是实行自我控制反馈信息的主要来源。组训层对训练效果的评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受训层在训练过程中的参与度来进行自我评价。组训层组训水平的高低,可以通过受训层参与训练的热情来进行判断,训练热情高,受训层投入的精力和关注度自然就会增加,训练效果才会明显,反之,如果受训层参与训练的热情较低,那么,训练效果肯定不好,所以,受训层训练的参与度是组训层进行自我评价的一个重要参考;二是通过受训层训练成绩的变化趋势来进行自我评价。训练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受训层的整体体能素质水平,评价训练效果的好坏可以通过受训层在某一阶段的训练成绩变化趋势来反映,在一个训练小周期内,受训层的训练成绩应该会有一定的提升,如果通过测试受训层的训练成绩不但没有提高,反而有所降低,那么,组训层就需要认真的进行反思了,一定是在训练过程中的某些环节出现了问题,所以,受训层训练成绩的变化趋势是组训层评价训练效果的最有效,也是最直观的方法途径;三是通过与其他组训层的对比来进行自我评价。前面两点主要是组训层通过对受训对象的观察与判断来进行自我评价,评价的标准较为模糊,即不知道自己下一步该往哪方面努力,努力的标准又是什么等都无法给出一个明确的反馈,而通过与其他组训层的对比,能够简单直观地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包括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和预期达到的目标都会变得清晰可见,所以,与其他组训层对比是获得评价训练效果的根本途径和必由之路。组训层能否客观地对训练效果进行评价,主要受以下几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组训层能否对受训层在训练中的表现进行客观评价。只有客观认识受训层在训练中的表现,才能准确反映组训层自身组训的水平和组训的效果;二是组训层能否及时对周期训练成绩进行总结与思考。如果组训层不具备自我提升的意愿,就不会结合受训层的训练成绩变化趋势来对自己的组训水平进行客观评价,更不会有提升自身组训水平的行为;三是组训层能第40页 第四章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施控对象职能表现系统的构成否积极向其他组训层学习和请教。如果组训层能够放低姿态,积极向身边其他的组训层学习和请教,这样不仅可以从中发现自己在组训过程中的问题和缺陷,同时也能够帮助其他组训层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起到了互赢的作用和效果。组训层能否客观地对训练效果进行评价,是可以控制的。首先,应加强组训层提升组训水平意愿的培养。如管理层可以采取观摩、竞赛等方法手段,以此来不断促进组训层主动提升自身的组训水平;其次,管理层应对训练过程中常见的训练现象及问题的根源进行梳理总结,让组训层能够像对账单一样对照自己的组训行为,这样可以有效提高评价的质量;最后,管理层可以制订相关制度,加强各级组训层之间的交流与学习,使各级组训层能够在互相学习和相互对比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组训水平。4.3受训层职能表现系统构成受训层是体能训练的对象,也是战斗力生成的主体,在军人体能训练过程中,受训层的职能表现有很多,本节主要对以下四个方面的职能表现进行分析:①清晰任务目标;②服从训练管理;③调整训练状态;④自我医务监督,并对这些职能表现是否可控逐一进行系统的分析。4.3.1清晰任务目标在训练准备阶段,受训层需对训练计划进行预先了解,能够做到训练内容与训练目标心中有数,这样,受训层才能在思想上和行为上为后续训练的实施做好准备,同时,也会为自己设定一个训练目标,可以提高训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受训层清晰任务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周期训练计划的总体把握。受训层通过对周期训练计划的把握,可以清楚地了解时间周期内训练的重点,这样可以使受训层能够及时做好思想和身体准备,为更好地实施训练提供思想保证;二是对周或日训练内容的精准掌握。受训层通过对周或日训练内容的精准掌握,可以让受训层提前做好更为详实的准备工作,如受训层可以调整好身体状态,可以提前从理论上对训练内容的动作要领进行学习,可以对训练内容常见问题加以剖析等,以此来提高对训练的重视程度,从而才能够为更好地实施体能训练打好基础;三是对各个训练内容的目标要求能够做到了如指掌。受训层需对相关训练内容的考核标准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依据自身的体能现状设定一个适宜的目标,从而可以为下一步训练的实施指明方向。受训层能否清晰任务目标是可以控制的,首先,需具有让受训层了解周期训练计划的途径。这就要求管理层或组训层将制订出的周期计划及时公示,并要求受训层及时了解,让他们及时掌握训练的动态和趋势,以便做好相应的身心准备;其次,应培养受训层预先了解训练内容的意识。如果受训层没有预先了解训练内容的意识,那么,就算你将计划给他看,他也未必会仔细了解,所以,组训层要通过一些方法手段,如训练开始之前对训练内容、考核标准、常见问题以及处置方案等进行提问,以此来促使受训层对相关训练内容进行预习,提高训练的有效性;最后,应明确各个训练内容的考核标准。在周训练计划里,第41页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不仅要体现训练的内容、时间、地点、组训者,另外还需增加一项考核标准,这样受训层才能更加直观地将考核标准与自身的水平现状进行对比,可以进一步明确训练的方向和重点。4.3.2服从训练管理服从训练管理是指在训练过程中,受训层应积极主动地配合组训层完成各项训练任务。服从训练管理可以大大地提升训练的规范性,同时,也能够提高训练的有效性,是每名受训层都应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表现。受训层是否服从训练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受训层是否能够做到令行禁止。训练场如同战场,在训练实施过程中,受训层必须要听从指挥,做到令行禁止,否则,整个训练场的秩序将会变得非常混乱,严重影响训练的规范性和安全性;二是受训层是否能够按动作规范操作。受训层需按训练内容的动作要领来进行实施,切不可随意改变动作姿势,如在400米障碍训练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组训层所教授的动作要领来通过各个障碍,否则,将可能导致训练安全问题的发生;三是受训层是否尽自己最大之所能配合组训层完成训练任务。在训练过程中,组训层往往会依据受训层的身体反映和训练成绩来适时调整训练负荷,受训层如果不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训练内容,则可能给组训层带来错误的判断,以至于使组训层不能正确合理地调整训练负荷,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训练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受训层能否服从训练管理是可以控制的,首先,管理层或组训层应加强对受训层训练作风养成的培养,使受训层清醒地认识到训练场的严肃性,通过学习教育、示范观摩等有力的方法手段来提高受训层听从指挥、令行禁止的训练作风;其次,要加强受训层对动作规范的重视程度,防止因随意变更动作要领引发训练安全问题,确保训练的安全性。这点可以通过观看一些典型案例分析的学习视频,让受训层切身感悟到不按动作要领训练的严重后果,强化受训层的自我保护意识;最后,组训层要加强训练的监控,通过测量脉搏、观看脸色等直观的方法,判断受训层是否全身心地投入到训练中来,以此来适时地调整训练负荷,确保训练的安全性和有效性。4.3.3调整训练状态受训层的训练状态主要指受训层对待训练的心理状态和身体状态这两个方面,在训练过程中,受训层通过积极地调整训练状态,可以大大地提升训练效率。受训层的训练状态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训练内容的难度、训练负荷的大小以及训练持续时间长短等外在因素对受训层的训练状态能够产生影响,除此之外,受训层的能力水平高低以及受训层情绪的变化等内在因素也能对受训层的训练状态产生影响,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受训层在心理和身体两方面难以适应或无法适应训练的安排,进而表现出心理上的抵触、畏惧或恐慌以及身体上动作的迟缓、变形或错误,最终导致训练质量的下降,训练效率的降低甚至训练安全问题的发生。受训层能否及时调整训练状态,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制约:一是受训层是否具第42页 第四章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施控对象职能表现系统的构成备自我锻炼的意识。自我锻炼意识能够对积极投入并尽快适应训练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自我锻炼意识包括训练前了解训练计划、做好训练的身体准备;训练过程中积极主动配合组训层完成训练任务;训练结束后能够积极调整身体状态,并能够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自身弱项的补差训练。相信如果受训层具备自我锻炼的意识,那么在训练过程中一定能够及时调整状态去适应训练;二是受训层能否具备不畏艰难的意志品质。不畏艰难的意志品质主要体现在当遇到困难和训练极点时,受训层能否能克服心理的障碍,突破心理防线,向困难与极点挑战的品质,如果具备这样的意志品质,受训层就能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困难和挑战,但如果受训层不具备这样的意志品质,则会导致产生心理阴影,心理和身体上的压力则会加大,无法做到及时调整状态;三是受训层是否具备自我调整状态的能力。自我调整训练状态是需要方法的,有效的方法可以使训练状态调整的效率更高、效果更好,反之,则有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受训层能否及时调整训练状态是可以控制的。首先,应加强受训层自我锻炼意识的培养。组训层可以将热爱锻炼的受训层同其他受训层编成同一个小组,通过群体中个人的影响,让其余受训层在不自觉的过程中培养自我锻炼的意识,要知道,任何一个行为和习惯都是可以培养的,自我锻炼的意识也不例外,然而,自我锻炼的意识一旦形成,在训练过程中则可以变被动为主动,进而可以保持始终以积极的状态来参加训练;其次,应加强受训层不畏艰难的意志品质的培养。组训层可以利用典型示范或案例分析等途径,不断增强受训层解决困难的决心和毅力,培养其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使其在训练过程中遇到困难时能够及时进行心理暗示,促使其尽快调整训练状态,去克服和解决各类训练难题;最后,需注重培养受训层自我调整训练状态的能力。调整训练状态可以通过心理和身体两个方面进行,其中,心理调整是身体调整的先行,所以,组训层应加强对受训层心理状态调节的指导与帮助,如可通过邀请心理专家或有经验的受训层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培养受训层心理暗示和心理状态调节的能力,另外,通过传授一些简单实用的调整身体状态的方法,培养受训层调整身体状态的能力。4.3.4自我医务监督自我医务监督是指受训层在训练实施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身体状态的变化做出准确的判断,并且需及时向组训层反馈自身的身体状况,以便组训层及时掌握并临机处置,是训练安全的重要保证。自我医务监督的重要前提是受训层需掌握一定的医学知识,只有在具备一定的医学基础上,受训层才能对身体状态的变化做出准确的判断,并不是所有的疼痛都是不好的,如由肌肉疲劳或乳酸堆积引发的不适感(你全力以赴时那种肌肉燃烧的感觉)是好的疼痛,这意味着你的锻炼强度足够;训练后第二天肌肉有些酸痛说明你的肌肉在修复和生长。但是,关节、骨骼或韧带的不适感或者强烈的撕裂感则是坏的疼痛一旦出现这些感觉,你就应当立刻停止锻炼。如果受训层不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是很难准确把握的,进而可能错失训练的良好时机。第43页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受训层能否进行有效的自我医务监督是可以控制的,首先,组训层在训练之前要对受训层身体情况进行仔细排查,确保没有“轻伤不下火线”的受训层;其次,在训练过程中时刻提醒受训层注意自身的身体变化,并传授其常用的评判方法及标准,如测量脉搏的次数等,有利于受训层随时随地进行自我医务监督;最后,在训练之余,可以通过讲座及论坛的形式,向广大受训层传授医务监督的相关小知识,以便广大受训层灵活使用,从而大大降低训练伤病率的发生,提高训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第44页 第五章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的施控对策第五章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的施控对策通过第四章的分析可以看出,三类人员的职能表现基本都属于可控的范畴,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施控就是要通过对这三类人员职能表现系统进行控制,才能够使整个训练施控活动更加趋向科学,最终实现科学化。依据施控的时间节点和重点部位不同,在实施控制的过程中,既要注重训练的前期控制,实现体能科学化训练的整体施控;也要做好训练同期控制,实现体能科学化训练的动态施控;还要抓好训练反馈控制,实现体能科学化训练的持续施控;同时也要重视训练预防控制,实现体能科学化训练的应急施控,尽可能地使施控效果达到理想化。5.1加强训练前期控制,实现体能科学化训练的整体施控军人体能训练是一个系统工程,是由诸多影响因素和实践环节有机结合的动态发展过程,要想最终实现军人体能训练的科学化,首先必须加强训练前期控制,主要体现在对管理层科学训练意识与方向把握能力以及各类训练管理和监督机制进行有效的控制,确保军人体能训练方向的正确性和制度的全面性。5.1.1提升管理层科学训练意识与方向把控能力管理层是训练方向的主要把控者,对单位整体体能训练水平的发展趋势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管理层是否重视单位体能训练管理层是否能够科学制订单位体能训练的发展规划管理层能否结合兵种专业特点及未来战场需求准确把握单位体能训练的重心与方向管理层是否具备制订与审核单位体能训练周期计划的能力管理层在重视单位体能训练的情况下,一方面可以保证体能训练的时间,如:当体能训练时间与其他事务性工作(如公差勤务)发生冲突时,管理层则会优先保证体能训练时间的有效落实,从而保证了体能训练的持续性与连贯性;另一方面也能够积极主动地申请、自建或升级完善体能训练的场地器材,为单位体能训练的有效落实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由于军人体能水平的提升是一个长期与漫长的实践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所以,管理层应对所属单位整体体能水平有一个清晰准确的判断,并且在此基础上,能够制订出一套科学可行的发展规划,以此来明确单位体能训练的目标,既能保证训练方向的正确性与训练阶段的层次性,同时也能避免乱训、偏训、漏训等不利于单位实现整体体能训练目标的种种行为,为系统科学地实施训练提供方向指引。军人体能训练的作用不仅仅是提升广大受训层的身体综合素质,更重要的是能够使受第45页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训层尽快适应未来战场需要,更加熟练地使用手中武器装备保存自己消灭敌人,军人体能训练的三个阶段(即基础体能─专业体能─综合体能)就是基于此设计的。作为管理层,应充分考虑所属单位的兵种专业特点及任务需求,结合未来战场对军人提出的能力需求,在保证基础体能训练质量的前提下,加大专业体能与综合体能训练的时间比重,切实做到瞄准未来战场需求展开训练,切不可片面地将考核达标作为体能训练的终极目标,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扭转传统训练观念,最终实现部队战斗力的整体、有效提升。军人体能训练计划体现了管理层对训练活动的总体设想,是组训层实施体能训练的客观依据,更是提升受训层体能水平的现实举措,因此,作为管理层须具备科学训练意识,在制订与审核所属单位周期训练计划的同时,应把控训练方向合理搭配训练内容,这样才能从源头上确保训练内容安排的科学性。5.1.2健全各类训练管理与科学化训练监督机制训练管理制度是规范和约束训练行为的标尺,也是整个训练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依据。因此,完善的训练管理与科学化训练监督机制有利于军人体能训练科学化的尽快实现。管理层应在现有制度的基础上,本着切实提升单位科学化体能训练水平的原则要求,不断健全和完善各类训练管理机制,在此基础上,着重丰富和完善组训层的培养与考评制度、场地器材维护与保养制度、训练成绩档案管理制度以及训练奖惩制度等。组训层的培养与考评制度的完善有助于提升广大组训者的组训水平。管理层应依据单位实际,结合年度军事训练计划的时间安排,除了每年一次的预提士官集训之外,应充分利用单位教导队的人力与信息资源,分批次有计划地安排各级组训者参加相关机构的培训,培训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提升组训者本身的体能素质水平,更重要的是提升其组训能力水平,培训过程即为考评过程,只有顺利通过相关培训机构的考评,才具备担负组训者的资格,否则将被淘汰或取消相应资格。场地器材维护与保养制度的完善能够提升体能训练过程中的被动安全性。管理层应对所属单位的场地器材的数质量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在相应的训练器材场地旁应设立该场地器材的使用规定,并且应明确管理与负责的单位或人员,通过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对所属单位或人员是否能够按规定对场地器材进行维护与保养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场地器材的完好率。训练成绩档案管理制度的完善有助于管理层与组训层准确掌握受训层的成绩变化,进而可以据此有针对性的调整训练重心,使受训层的体能水平能够均衡稳步提升,同时也有助于受训者本身时刻掌握自身成绩变化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激发其训练的热情。组训者应依据周或月计划安排,针对不同的课目,划分不同的时间周期,对受训层进行考核,并且如实记录考核成绩,同时能够将相应周期内所采用的训练方法、训练强度等因素进行总结与记录,以便日后的查阅。训练奖惩制度的完善有助于调动受训层的训练积极性。管理层应抓住新大纲施训的契机,不仅仅需要将体能考核成绩与晋职晋衔、职务调整等与个人前途命运直接相关的事务第46页 第五章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的施控对策挂钩,而且,需要制定相应的物质与精神奖励相结合的奖惩机制,如结合单位军事训练任务实际,安排每月、每季或每半年组织一次体能考核,成绩优秀的颁发荣誉证书,制作并发放具有显著标志的标识符号,以及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等手段,不断丰富的完善各类奖惩机制,以此来不断激发广大受训层的训练积极性与主动性。科学化训练监督机制是保证各项训练管理机制有效落地的制度保障,管理层应不断规范和细化科学化训练监督机制,分别在训练准备、实施与评价等各个过程中,明确各级管理层及组训层应重点关注的部位与节点,确保训练的各个过程都能始终保持在监管视线范围之内,避免监管盲区与漏洞的出现。通过不断完善各类训练管理制度,达到制度的全面覆盖,使训练活动的各个环节各个步骤都能够受到制度的约束,从而可以从制度层面防止各种人为的不科学的现象发生,进而更加有效地促使军人体能训练科学化。5.2注重训练同期控制,实现体能科学化训练的动态施控文章的第二章节提出了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应具备的五个特征,其中,安全性是基础、有效性是目标、规范性是标准、实战性是要求、激励性是手段,这五个方面的共同作用使得整个军人体能训练活动更加趋向科学,并且认为,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的关键是要保证训练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因此,在对军人体能训练实施过程中,应重点关注这两个方面,实现对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的动态施控。5.2.1提升组训层科学组训与动态纠偏能力受训层训练成绩提升的快慢虽然与其先天身体素质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与此同时,后天的努力也是不可忽略的,俗话说勤能补拙,对于军人体能训练来说同样适用,后天的科学训练同样可以弥补先天身体素质弱的缺陷。然而对于受训层而言,后天的科学训练离不开科学的训练方法以及合理的训练负荷,在军人体能训练实施过程中,组训层能够提供较为科学的训练方法,并且能够合理地安排训练负荷以及训练周期,为受训层训练成绩的有效提升提供有力的外部条件。依据组训层在组织实施军人体能训练过程中的职责任务可将其科学组训能力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制订训练计划的能力;二是落实训练制度的能力;三是把握训练周期的能力;四是控制训练负荷的能力;五是设置训练器材场地的能力;六是监控训练过程的能力;七是调动训练热情的能力;八是健全训练成绩档案的能力;九是评价训练效果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共同作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军人体能训练的有效性。组训层的动态纠偏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能够及时发现训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偏差;二是能够对所发现的问题与偏差进行正确的处置与修正;三是能够对训练过程中的突发情况进行及时处置。从走访调研情况来看,目前大多数基层单位的组训层是由班、排长担任,虽然在任用前也经历了相应的专业培训,但从效果来看并不是很理想,这些组训层往往自身素质过硬,第47页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但组训水平却远远达不到一名优秀组训骨干的标准,这就要求各级管理层充分重视组训骨干人才的培养,建立和完善严格的组训人才选拔—培养—考核—任用—评价制度,切实将提升组训层能力水平作为一项重点工程来抓落实,通过多种渠道来共同提升整体组训与动态纠偏能力水平,以此来保证军人体能训练的有效性。5.2.2强化受训层安全意识与自我防护能力俗话说“年头出事,白干一年;年尾出事,一年白干”,虽然这句话太过绝对,也缺乏有力依据,但从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广大基层官兵对训练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训练安全是保底工程,是训练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各级训练参与者都必须高度重视,但同时也要正确看待训练安全问题。首先,需要肯定一点,就是在体能训练的实施过程中发生安全问题是不可避免的。谁也无法保证绝对的安全,因为在实施训练的过程中,可能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在这些因素当中,有些是人为的,而有些则是非人为的;有些是可预见性的,而有些则是不可预见的;有些是可控的,而有些则是不可控的,所以,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和看待训练安全问题。其次,降低训练安全风险的途径绝不是减少险难训练科目的时间比重,这种消极保安全的举措是需坚决杜绝的。军人体能训练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广大受训层身体综合素质,更好地运用手中武器适应未来战场,有效地杀伤敌人保存自我,所以,在日常的体能训练过程中,就应该注重提升受训层综合能力素质,尤其是需要通过险难科目的训练培养其克服困难、战胜自我、挑战极限的毅力品质,以此来不断激发其战斗潜能,而不能以牺牲战斗力为代价来保证一时的训练安全,否则,将会导致未来战场更多的牺牲。最后,有些训练安全隐患是可以预防和排除的。从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及近几年全军通报的训练安全事故情况来看,大多数已经发生的训练安全事故是由人为因素导致的责任事故,然而事故发生的原因几乎都是可以避免的,由此可以看出,只有在充分准备、提前预想预防各类潜在安全问题的基础上,才能最大限度地将安全风险降至最低。在常态化体能训练过程中,受训层往往是发生安全问题的主体,尽管客观上可以通过管理层及组训层对安全隐患进行预测,并采取相应避免安全问题发生的有效措施,但由于受训层人员数量较多,组训层无法做到及时掌握所有受训对象的生理特征变化,如果受训层缺乏一定的安全意识或自我防护能力,将对整个训练活动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这就要求受训层应不断强化训练安全意识,通过参考书本、讨论交流以及训练实践等手段不断强化自身的防护能力水平,最大限度地降低训练安全风险,提高训练的安全性。5.3抓好训练反馈控制,实现体能科学化训练的持续施控军人体能训练的科学化是一个动态的变化发展过程,即需不断适应时代发展与战争需要,以新的更加科学的训练理论作为参照,进而使得整个训练过程更加的趋向科学。在此过程中,需不断完成调整训练目标、优化训练周期、细化训练标准、明确训练分工、健全训练制度等一系列工作,以此来不断提升军人体能训练整体的科学性,然而这一系列工作第48页 第五章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的施控对策得以有效完成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及时获取有效的反馈信息,及时有效的反馈信息是实施控制的重要依据。所以,在实施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控制的过程中,既要广开言路拓展丰富反馈途径,也要及时对反馈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与评价,最后要将反馈的信息作为实施有效控制的重要依据,以此来不断调整优化各项工作的结构与重心。5.3.1拓宽相关训练参与者的有效信息反馈渠道信息反馈渠道是有效获取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能否及时收集反馈信息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信息反馈途径越丰富,所获取的反馈信息就越全面,代表性就也就越强,如同“大数据”决策一样,只有具备了大量的反馈信息样本,才能够更加准确地做出判断与决策。信息反馈依据反馈主客体关系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两种形式,一种是自我反馈,即反馈的主体与客体是同一个人或系统,且反馈信息是通过自我观察、对比、分析总结得出来的结论信息,具有很强的自主性,无论是管理层、组训层或受训层,还是单个的管理层、组训层或受训层,都能够随时随地进行自我反馈;而另一种是外部反馈,即反馈的主体与客体不是同一个人或系统,反馈信息是通过反馈主体的观察、对比、实践和分析总结出来的结果,并通过反馈渠道传达至反馈客体。个别或少量的反馈信息不能充分说明问题或真实反映情况,所以,要想及时获取大量的反馈信息,就必须充分拓展丰富反馈渠道,使得反馈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传达至反馈客体,保证反馈信息的完整性与时效性。拓宽丰富信息反馈渠道的主要途径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丰富反馈信息的来源渠道。外部反馈信息的来源主要是反馈主体的自我反馈,这就要求反馈主体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发现、探索、对比和自我总结,形成具有自主意识的反馈信息,为更加科学有效地实施军人体能训练提供合理的意见建议。丰富信息来源渠道的主要做法有:①积极组织管理层到优秀单位调研,学习和借鉴好的经验做法,有助于形成全面合理的反馈信息;②通过采取定期教学法培训、观看示范观摩的影像资料以及聘请专业人士授课等途径来拓展和丰富组训层反馈信息的来源渠道;③适时组织受训层参加体能竞赛,或者观摩本单位优秀组训层的组训过程,以此来不断丰富受训层反馈信息的来源渠道。二是拓宽信息反馈主体的覆盖面。反馈主体覆盖面越广,反馈的信息就越全面,代表性也就越强。管理层除了需善于发现问题,积极形成自我反馈信息,以及获取本级单位组训层与受训层的反馈信息之外,还要善于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人力资源,如同学、战友等,通过不断拓宽反馈信息主体的覆盖面,进而获取更加全面综合的反馈信息。三是丰富反馈信息的传输渠道。反馈信息的传输渠道越多,收集到的反馈信息就越及时,对及时调控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其主要做法有以下三点:①每次军人体能训练结束之后,组训层需依据训练实施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形成自我反馈信息,除以之外,还需广泛收集受训层对本次训练的意见和建议,获取外部反馈信息,以此来不断改进训练方法和调整训练强度;②管理层要充分利用行政例会分析阶段训练情况,广泛收集组训层的意见建议,以此来不断修正和调整训练重心和规范训练秩序;③利用军事训练综合信息网搭建第49页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信息反馈平台,广泛收集受训层、组训层以及下级管理层的意见建议,为单位整体体能水平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元素。5.3.2注重训练环节过程的科学评价与合理修正由于反馈信息数量大、针对性相对较弱,所以需对反馈信息进行整理和做出科学评价,同时也需对相关情况进行核实,确保反馈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科学评价反馈信息的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一是合理分类。将获取到的反馈信息按照不同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合理分类,以便后期信息的加工与处理,同时将无用的反馈信息进行逐一排除,确保反馈信息的针对性与合理性。二是科学诊断。对反馈信息进行分析与处理,针对反映强烈且共性的问题需进一步分析问题存在的深层次原因,为后期有针对性的整改与施控提供有力依据。三是精准核实。通过问卷调查、实践考察以及走访调研等方式对反馈信息的真实性做进一步验证,以此来确保反馈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对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进行有效施控的前提是获取真实可靠的反馈信息,真实可靠的反馈信息能够有效指导管理层对训练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控制,从而使得整个体能训练过程更加趋向科学,有效发挥反馈信息的指导作用是获取反馈信息的目的所在。依据反馈信息的作用可将反馈划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种是正反馈,即通过反馈信息进一步肯定已有的科学的组训行为,并希望能够继续保持或进一步推广某一行为的力度,以此来达到更加科学的目的;另一种是负反馈,即通过反馈信息否定已有的不科学的做法,并要求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修正或改变某种训练行为,以此来不断消除不科学因素,使得整个军人体能训练逐渐趋向科学化。管理层要充分发挥正反馈的肯定作用,如:对于优秀的组训骨干要及时给予肯定,并大力推广其科学的组训方法;对于已有的科学的训练制度要坚持有效落实,并能够不断依据形势任务的需要进一步完善与细化;对于科学合理的训练周期安排要及时加以推广等等,同时应更加注重发挥负反馈的修正作用,不断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整个军人体能训练活动逐渐趋向科学,实现反馈信息辅助决策与控制的功能作用。5.4重视训练预防控制,实现体能科学化训练的应急施控由于军人体能训练是一个开放性系统,影响系统科学性的因素有很多,既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既有可控的也有不可控的;既可预见的也有不可预见的,因此,在对显性的、可预见的以及可控的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之外,还应该兼顾那些隐性的、不可控的或不可预见的影响因素,毕竟这些因素是客观存在的,只是我们不知道它们将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在我们面前。所以,这些影响因素同样值得我们去关注。5.4.1提高管理层对突发事件的预案制订水平在常态化军人体能训练过程中,有些突发情况是不可预知和不可控制的,这些突发情况极大地影响着军人体能训练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规范性,同时对军人体能科学化也带来第50页 第五章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的施控对策了极大的负面影响。鉴于这种情况,管理层应结合历史经验教训,并积极征求广大组训层与受训层的意见建议,尽可能地将不可预见的突发情况降至最低,变不可控因素为可控或可预防因素,以此来不断拓展和扩大施控范围,逐步提升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程度。管理层应及时对收集到的各类突发情况进行分类与整理,以危害程度或可能发生的时间节点进行合理分类,并且结合各个单位的实际情况,邀请相关专家和各个单位的代表,通过群策群力,针对各种突发情况制订出切实有效的处置方案,并且将各类突发情况的处置预案下发至所有下属单位,使每名军人都能够清楚地知道遇到相应的突发情况该如何进行有效应对,从而达到群策群防的效果。5.4.2强化组训层对突发事件的预案处置能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突发情况的处置预案制订的效果如何,还得通过实践来检验。管理层应结合季节特点或任务需要,适时组织相关突发情况演练,在检验所属单位是否掌握突发情况的处置预案的同时,也能够检验处置预案本身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在实践与修改中逐步完善与健全各类突发情况的处置预案,同时也能逐步提升所属单位人员应对突发情况的处置能力水平,为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提供一份安全保障。第51页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六章总结与展望6.1总结“强军先强体、强军必强体”,军人体能训练作为军事训练的基础组成部分,需紧跟新军事变革的步伐,不断适应未来作战环境与作战样式的变化,以此来不断提升广大官兵的战斗力水平。随着新版《军事体育训练大纲》的颁布与实行,可以看出军人体能训练科目正逐步向实战聚焦,即不同军兵种、不同任务方向要求军人具备什么样的体能素质,我们就专攻精练什么体能素质,这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不仅要求训练的内容与环境贴近实战,而且要求保证训练效果,同时也要防止训练伤病的情况发生,这就对科学化组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研究从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施控相关理论入手,提出了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的五个特征,即训练的安全性、效率性、规范性、实战性和激励性,在系统分析这五个特征及军人体能训练三个环节的基础上,梳理总结了影响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施控的诸多因素,通过对这些诸多影响因素的剖析,构建了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施控的三类人员职能表现系统,即管理层职能表现系统、组训层职能表现系统以及受训层职能表现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对这三类人员职能表现系统进行可控性分析,最后提出了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的施控策略,即加强训练前期控制,实现体能科学化训练的整体施控;注重训练同期控制,实现体能科学化训练的动态施控;抓好训练反馈控制,实现体能科学化训练的持续施控;重视训练预防控制,实现体能科学化训练的应急施控,为部队更加科学地实施军人体能训练提供参照。6.2展望由于本人的研究水平有限,对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施控研究得还不够透彻,论文中所提及到的内容与观点还不能充分涵盖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施控的所有内容,同时也远远达不到科学化的标准,仅仅是个人在阅读有限的文献资料以及走访调研的少数单位之后的心得与感悟,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也遇到过难题和瓶颈,有些通过向导师请教得到了有效解决,有些还有待下一步继续研究,例如,进一步围绕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的特征展开研究与探索,进一步优化与完善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的施控模型等。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施控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同时也是实现强军目标的必经之路,我坚信,在全军广大专家学者以及部队官兵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使我军的军人体能训练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合理运用科学的理论知识丰富和完善科学化训练施控的理论体系,为培养“能打仗、打胜仗”的战斗集体提供强有力的身心素质基础。第52页 致谢首先,我要感谢原单位给了我这个出来学习深造的机会,使我能够在工作5年之后重返母校接受更多的教育。其次,我要感谢读研期间给予我教诲的人生导师王雷教授,是他带领着我一步一步负重前行,从未放弃。不管是在生活上还是在学术上都给予了我许多帮助,在我家庭遇到困难、学术研究遇到瓶颈的时候,总是能够看到他慈祥的表情和坚定的从容,在他身上不仅学到了专业的精华,更重要的是让我学到了遇事不忙乱的生活态度,使我终生受益。最后,我要感谢我的爱人,是她的日夜操劳、不求回报的艰苦付出,才换来我学习的时间和动力,还要感谢基础部李丙午教授在这三年来对我学习和生活上的关怀与帮助。我将把曾经的感动化为日后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动力,用实际行动去回报他们的付出,同时也努力成为一名像他们一样能够感动别人的人。二〇一八年四月十五日第53页 参考文献[1]总参谋部.牢记能打仗打胜仗是强军之要[N].解放军报,2013-2-21(1).[2]陈正.科学训练概念的界定及若干理论问题的再认识[J].中国体育科技,2005,41(5):3-5.[3]卢亮球,许宗祥.现代篮球科学化训练主要趋势特征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24(2):10-12.[4]李山.力量科学化训练新视角[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26(6):42-44.[5]陈小平.当前我国竞技运动训练科学化的构想[J].体育科研,2005,26(6):47-54.[6]艾冬生.科学化是提高军事体育训练水平的必由之路[J].军事体育学报,2015,34(1):36-37.[7]曹兴龙,李瑞景.特种体能的科学化训练[J].当代体育科技,2016,6(8):31-32.[8]黄顺基.科学论[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0:2-4.[9][德]汉斯•波塞尔.科学:什么是科学[M].李文潮(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11.[10]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缉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1390.[11]陈安槐,陈荫生.体育大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61.[12]钱学森.论宏观建筑与微观建筑[M].开封:杭州出版社,2001.[13]霍绍周.系统论[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8:24-30.[14]田麦久,刘大庆.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40.[15]林建棣.我军体能训练的实战化研究[J].军事体育学报,2014,33(1):20-22.[16]原四总部联合颁发《军事体育训练改革发展纲要(2015-2020年)》,2014.12.[17]陈应表.美俄军队体能训练及启示[J].军事体育学报,2013,32(3):23-26.[18]李少丹,李艳翎译.周期——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1:100.[19]常莉彬.运动训练的科学化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0,20(6).[20]熊斗寅.浅析“体能”概念[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0,19,(3).[21]李志诚,等.教练员指南[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2.[22]体育理论编写小组.体育理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23]袁运平.我国高水平男子百米跑运动员体能训练理论体系的研究[C].博士学位论文.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2.[24]苟波等.“体能”概念辨析[J].体育科研,2008,29(2):47-52.[25]闫子龙,林建棣.“体能”辨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27(6):11-13.[26]高鹏.论教育学知识的科学化[D]:[博士学位论文].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4.[27]王统领.关于科学训练的哲学思考[J].山东体育科技,2010,32(3).[28]田麦久.关于运动训练原则的辩证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3).[29]沈震,王雷.基于城市作战的军人体能实战化训练探讨[J].军事体育学报,2017,36(2).第54页 [30]陈勇.新军事变革中军事体育的定位与发展[J].军事体育学报,2013,32(3).[31]师小蕴.关于科学训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5,19(6).[32]马也.高水平运动员有氧踏板操成套动作施控因素的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7.[33]田野.陆军基层部队体能训练现状与对策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首都体育学院,2017.[34]李发伟.论科学化训练与训练科学化[D]:[硕士学位论文].曲阜师范大学,2017.[35]郭可雷.现代运动训练发展趋势探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27(6).[36]体育科学.百度百科http://baike.so.com/doc/6483205-6696910.html.[37]曹兴龙,李瑞景.特种体能的科学化训练[J].当代体育科技,2016,6(8).[38]刘尧.论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与科学化问题[J].教育研究,2001,6.[39]毕红星,付革.运动训练科学性的现实需要与发展[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8,24(5).[40]梁大宇,关朝晖,张力.中国国奥足球队运动员体能特征及其调控策略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0,46(4).[41]田麦久,武福全等.运动训练科学化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1.[42]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1999,09.[43]徐纪敏.科学学纲要[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04.[44]孙学川.现代军事体能探索[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1,20(1):1-6.[45]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90-134.[46]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96-116.[47]田麦久,刘大庆.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90-115.第55页 附录专家访谈提纲一、访谈目的1.了解部队体能训练科学化组训的现状及存在问题;2.对下一步问题梳理、原因分析以及措施制订寻找现实依据。二、访谈对象各调研单位的军事领导干部。拟:30人三、访谈问题1.您认为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应该是什么样?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2.您认为在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过程中,管理层应该担负什么样的角色?起到什么样的作用?3.您认为在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过程中,组训者应该担负什么样的角色?起到什么样的作用?4.您认为在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过程中,受训者应该担负什么样的角色?起到什么样的作用?5.您认为在体能训练准备环节中可能存在哪些不科学的因素?6.您认为在体能训练实施环节中可能存在哪些不科学的因素?7.您认为在体能训练整理评价环节中可以存在哪些不科学的因素?8.你们单位基层连队体能训练一般由谁负责实施?有没有经过系统培训?9.你们单位连一级的体能训练计划内容由谁来制订?谁来审核?有没有不按计划落实训练的情况发生?10.你们单位在实施体能训练过程中是否能够按照规定程序落实?有没有发生由于组织不规范导致训练伤病的情况发生?第56页 作者简历一、个人简历(教育经历和工作经历)沈震,男,1986年4月生,江苏江都人。2003年12月至2005年8月上海警备区海防1旅高炮营战士;2005年9月至2009年6月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学员,系统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南昌陆军学院学员,步兵指挥专业,获军事学学位;2010年7月至2015年8月陆军航空兵第5直升机旅任排长、参谋;2015年9月至今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军事训练学专业。二、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1.基于城市作战的军人体能实战化训练探讨,《军事体育学报》,2017年第2期,第一作者2.系统论视域下军人体能科学化训练的控制系统及其可控性分析,《军事体育学报》,录用待发,第一作者3.军人体能剥需分层训练理念,《演兵》,2017年第4期,第二作者(导师为第一作者)三、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科研情况1.2016年信息工程大学科研项目《军人科学化军事体育训练的关键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未结题,排名1第57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