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帕累托最优和福利经济学

10 帕累托最优和福利经济学

ID:18189967

大小:115.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9-15

10 帕累托最优和福利经济学_第1页
10 帕累托最优和福利经济学_第2页
10 帕累托最优和福利经济学_第3页
10 帕累托最优和福利经济学_第4页
10 帕累托最优和福利经济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10 帕累托最优和福利经济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十章福利经济学(续)第一节预备知识: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一、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的基本含义实证经济学研究实际经济体系是怎样运行的,它对经济行为作出有关的假设,根据假设分析和陈述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并试图对结论进行检验。简言之。所研究的是“是什么”的问题,或者说是人类所面临的实际经济问题“是如何解决”的问题。例如,我们在上一章中,从一系列假定出发,说明了整个经济体系中存在这样一组价格,使得所有商品的供求都恰好相等。规范经济学所研究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或者说是人类所面临的实际经济问题应该如何解决的问题。他们试图从一定的社会价值判断标准出发,根据这些标准,对一个经济体系的运行进行评价,并进

2、一步说明一个经济体系应当怎样运行,以及为此提出相应的经济政策。二、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的区别1、分析的依据不同。实证经济学为了使经济学具有客观科学性,就要避开价值判断问题;规范经济学要判断某一具体经济事物的好坏,则从一定的价值判断出发来研究问题。2、要解决的问题不同。实证经济学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即要确认事实本身,研究经济本身的客观规律与内在逻辑,分析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并用于进行分析与与预测;规范经济学要解决“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即要说明事物本身是好还是坏,是否符合某种价值判断,或者对于社会有什么积极意义。3、所得出的结论客观程度不同。实证分析学的内容具有客观性,所得出的结论可以根据事

3、实来检验,也不会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规范经济学本身没有客观性,它所得出的结论要受到不同价值观念的影响。三、微观经济学采用的分析方法主要是实证分析法。在假定的条件下,企业与个人会有什么样的行为。四、福利经济学是一种规范经济学。五、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较之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是两类不同的范畴,不应将这两类范畴相混淆。定性分析不一定带有价值判断,因此可能是一种实证分析。第二节判断经济效率的标准如何判断各种不同的资源配置的优劣,以及确定所有可能的资源配置中的最优资源配置呢?我们可以从一个具体例子谈起。例如:面包和米粉,哪一种更好吃?由此引出帕累托标准。一、单一的个人的判断标准现有单个人甲对两种资源配置状态

4、A、B判别其优劣。只有三种情况:A>B;A<B;A=B式中,符号“>”、“<”、“=”分别表示甲的三种看法;同样地,单个人乙对两种资源配置状态A、B判别其优劣也只有三种情况:A>′B;A<′B;A=′B式中,符号“>′”、“<′”、“=′”分别表示乙的三种看法;5.1-9,,services,andmakethecitymoreattractive,strengtheningpublictransportinvestment,establishedasthebackboneoftheurbanrailtransitmulti-level,multi-functionalpublictransp

5、ortsystem,thusprotectingtheregionalpositionandachieve二、从社会来看的判断标准从整个社会(至少两人以上)来看,这两种资源配置状态A和B谁优谁劣呢?由于甲有三种可能的选择,乙也有三种可能的选择,因此从整个社会来看就存在有九种可能的选择情况;1、A>B,A>′B2、A>B,A=′B3、A>B,A<′B4、A=B,A>′B5、A=B,A=′B6、A=B,A<′B7、A<B,A>′B8、A<B,A=′B9、A<B,A<′B这九种可能的选择情况,按甲和乙的不同态度可分为三大类型。第一类型是甲和乙的意见完全相反。这包括上述第3和7两种情况;第二类型是甲和

6、乙的意见完全相同,这包括第1、5和9三种情况;第三类型是甲和乙的意见基本一致。这包括剩余的第2、4、6和8四种情况。首先来看第一类型。如甲和乙的意见完全相反,则是否能够从社会的角度对状态A和B的优劣作出明确的说明呢?这里显然遇到了麻烦。除非能够假定甲的意见(或者乙的意见)无关紧要,从而可以不加考虑,否则不能判断A与B的优劣。换句话说,在这种情况下,从社会的观点看,状态A与B是“不可比较的”,即没有任何“客观”的标准对它们进行判断。如果去掉不可比较的第一类型的两种情况,则剩下的其余两种类型共七种情况均可看成是可以比较的。这七种可以比较的情况,按它们形成的社会观点可以重新分类如下:1、A优于B:如

7、果甲和乙中至少有一人认为A优于B,而没有人认为A劣于B,则从社会的观点看有A优于B。2、A与B无差异:如果甲和乙都认为A与B无差异,则从社会的观点看有A与B无差异。3、A劣于B:如果甲和乙中至少有一人认为A劣于B,而没有人认为A优于B,则从社会的观点看有A劣于B。三、由此引出帕累托标准: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V·Pareto)认为:如果两人中至少有一人认为A优于(或劣于)B,而没有人认为A劣(或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