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17625
大小:32.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1-13
《社会学其它相关毕业论文 公民、公民社会与政治改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考籍号:XXXXXXXXX姓名:XXX专业:社会学其它相关论文题目:公民、公民社会与政治改革指导老师:XXX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考籍号:XXXXXXXXX姓名:XXX专业:社会学其它相关论文题目:公民、公民社会与政治改革指导老师:XXX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考籍号:XXXXXXXXX姓名:XXX专业:社会学其它相关论文题目:公民、公民社会与政治改革指导老师:XXX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20世纪90年代以来,“公民社会”的话语开始在中国悄然地萌生和兴起,然而自从其引入之初,中国有没有“公民社会”的争议就始终成
2、为这一话语的讨论背景。从国际视野来看,现代公民社会的理念是20世纪70~80年代以来伴随着“全球性的结社革命”而兴起的,它集中反映了在政府部门和市场部门之外、作为私营公共管理机制的“第三部门”的出现。这一现象在西方国家与社会结构的发展历程中,可以看作是分权与制衡理念的又一次实践。追溯公民社会的历史渊源,古希腊罗马时期,亚里士多德用之将文明社会与自然状态区分开来,为教会和国家的权限划分、契约国家理论提供了话语;18世纪中叶,随着国家主导秩序的衰落,资产阶级新贵族寻求国家政治统治以外的独立社会空间,产生与国家二元分立的“公民社会”概念;现代公民社会则更明确指向政府公共事务管理职
3、能的边界,其实质体现了对国家专政权力和市场经济霸权的双向制衡。因而,分权和制衡构成公民社会的核心理念,同时公民社会的进程在一定意义上又是有限政府、市场经济、契约文明的制度建构过程。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许多人认为将公民社会的话语应用于中国是不合适的,因为从根本上言,中国文化中很难找出明确的公民社会概念赖以存在的国家边界或者有限政府的话语前提。不过激烈的争论并没有妨碍公民社会成为探讨中国社会变迁,尤其是政治改革和民主进程的重要话语工具之一,这与其说是中国在改革进程已经形成了一个西方制度意义上的公民社会,不如说是国际话语取向与中国社会转型的实践相结合,推动中国政治进程的努力。一方面
4、,随着中国体制改革的深化,确实出现了与政府和市场机制所不同的社会空间,并在逐渐扩展;另一方面,人们关注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正是关注其背后内涵的制度性因素,这种话语本身构成了一种推动中国制度变革和政治发展的动力。发展中的公民社会中国近20余年的改革是一个“总体性社会”的全能型“国家”逐渐退出“市场”和“社会”领域的过程,或曰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重塑过程。“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党政分开”等举措,均意味着国家职能的转变,个人的经济活动、话语表达、自我组织、自我管理等的空间逐渐被释放出来,国家、市场、社会的三元格局正在形成。“社会”空间的出现体现在许多方面,其中最
5、重要的是公民社会的核心要素――公民社会组织的发展。1949年以来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演变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是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在单位体制下被行政整合的社会。1949年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不久开始了公有化、国有化的进程,在经济、公共事业、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形成以单位体制为核心的社会结构,个人作为“单位人”,隶属于不同的行政体系。原有的社会组织经过清理、整顿、取缔、重建等工作,形成党领导下的以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为主的统一战线格局,统和了社会各方面的资源。第二阶段是改革开放至1989年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重构,个体空间出现和社会团体复兴。经济体制改革首先释放了私人的经济活动空间,个
6、体意识逐渐兴起,在经济改革推进和“小政府、大社会”的政府职能转型带动下,社会空间迅速成长,整个公民社会呈现出活跃状态。有数据显示,1980年代社会团体的数量一路空前增长,至1989年,全国性社团1600多个,是1978年的16倍;地方性社团达到20万,是1978年的33倍。第三阶段是1989年至1990年代中后期国家主动对经济和社会空间的调整,主要表现为对经济空间的进一步放开和对社会空间的相对收缩。1989年国家对社会团体进行了清理整顿,此后的十年间,社会团体的数量增长不明显,但在分布结构上却发生了明显调整,经济领域的社团发展较快,并出现一些体制上的突破。国家的主动取向使得
7、经济改革愈渐领先于社会改革。第四阶段是1990年代中后期至今公民社会全面发展,以公民社会组织的多元化和制度化发展为特征。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到一定阶段,社会改革进一步推进,政府改革日渐提上日程,公共治理结构变革的呼声为公民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基础。1998年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的成立标志公民社会组织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一方面组织的表现形态和活动领域越来越多样化,除了社会团体之外,民办实体性公益事业机构获得“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法律认可,各种以工商登记、二级机构、小区备案、部门挂靠等多元的变通形式存在的公民社会组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