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自古以来,地方政治管理制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自古以来,地方政治管理制度 篇一:历史试卷 安福二中(下)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命题人:陈洁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扩大。一切的团体和个人都消融在家国之中。除了家就是国,其他的一切社会组织都可以被家或国解释和取代。”由此可见,中国古代早期宗法家族社会的主要特征是() A.呈现出明显的家族血缘关系B.呈现出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特色C.呈现出君权、父权至上的特点D.呈现出明显的门第等级特色 2.周代文献中,“中国”一词有五种不同含义。《史记·齐太公世家》载:“是时周
2、室微,唯齐、楚、秦、晋为疆(强)。晋初与会,献公死,国内乱。秦穆公辟远,不与中国会盟。楚成王初收荆蛮有之,夷狄自置。唯独齐为中国会盟,而桓公能宣其德,故诸侯宾会。”材料中“中国”指的是() A.内陆地区B.周天子的直辖区C.中原地区 D.华夏族的诸侯国 3.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种“社会政治大转型”主要是指() A.从土地国有到土地私有B.从分封制到郡县制C.从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D.从奴隶制到封建制 4.中国
3、古代有避讳制度,如遇到与本王朝帝王名字相同的字时,必须改用其他字。下列属于这种情况的是() A.汉初改“相邦”为“相国”B.唐初改“内史省”为“中书省”C.北宋初改“昌南镇”为“景德镇”D.明初改“大都”为“北平” 5.秦汉以后,中国存在一种“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的政治现象。它指的是官员和胥吏的职位均不得世袭,但胥吏却常常利用日常工作程序繁琐、官员不熟悉政务之机,使其职位实际成为自家的“封建”领地。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 A.分封制的长期存在B.官僚政治的弊端C.中央集权的削弱 D.行政效率的低下 6.
4、《汉书·武帝纪》记载:“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由此可见当 时 ①分封制仍然存在②儒家思想已经影响选官制度③世家子弟失去优先为官的特权④选官的对象和内容比较开放A.①②B.③④C.①②③ D.②③④ 7.隋代以前地方长官可以自选僚属组成行政机构,但隋代以后“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由此可见,隋代() A.实行了科举制度 B.加强了君主专制C.加强了中央集权 D.三省六部制约皇权 8.元朝“??河南江北行省则合淮水南北为一;中书省直辖地区却跨太行山东西两侧,兼有山西高
5、原、华北平原和山东丘陵三种不同的地理区域;至于江浙行省,乃从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对上述关于行省制度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体现了元朝统治者实行省界犬牙交错,以北制南的治国理念B.使地方享有更充分的军事行政管理权C.借鉴了秦汉时期的地方管理方法D.体现了肥瘠搭配的划界原则 9.下图分别反映了汉、唐、明、清四朝中枢的演变过程,空白处应该填写() A.三公九卿制B.内阁制C.二府三司制 D.一省制 10.《宋史·职官志》记载:“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之预,一归三司。
6、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目为计相。”这说明北宋() A.把地方财政大权全部收归中央B.三司使掌财权是当朝宰相C.分散中枢机构权力以加强皇权D.强化财政管理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11.有学者指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王而不藩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这里的“国家政体”指()A.宗法分封制B.王位世袭制C.郡县制 D.中央集权制 12.《元史》记载:“至元十三年(1276年),初置江淮行省,治扬州。二十一年(
7、1284年),以地理民事非便,迁于杭州。二十二年(1285年),割江北诸郡隶河南,改曰江浙行省,统有三十路、一府。”从上述史料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①行省的管理区域时有变化②元朝的行省制度时行时废 ③路和府是行省以下的行政区划④行省设置和调整由中央政府决定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中国古代常出现品序较低的皇帝近臣参与军国大事的现象,下列属于这种现象的是 () ①汉武帝建立中朝 ②宋初设置“中书门下”③明太祖设立殿阁大学士 ④雍正帝设立军机处 A.①②④ B.①②③ C
8、.①③④ D.③④ 14.唐太宗时大臣长孙无忌等撰写的《唐律疏议》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它颁布前审批时需要通过() ①尚书省②中书省③门下省④皇帝A.③④B.②③C.①③ D.②④ 15.“统治中国的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