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嵇康的音乐美学思想---毕业论文

论嵇康的音乐美学思想---毕业论文

ID:1811004

大小:67.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7-11-13

论嵇康的音乐美学思想---毕业论文_第1页
论嵇康的音乐美学思想---毕业论文_第2页
论嵇康的音乐美学思想---毕业论文_第3页
论嵇康的音乐美学思想---毕业论文_第4页
论嵇康的音乐美学思想---毕业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嵇康的音乐美学思想---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标题】论嵇康的音乐美学思想【作者】戴江东【关键词】   嵇康   音乐美学   声无哀乐  情感   《广陵散》 【指导老师】马晶【专业】汉语言文学【正文】【标题】论嵇康的音乐美学思想【作者】戴江东【关键词】   嵇康   音乐美学   声无哀乐  情感   《广陵散》 【指导老师】马晶【专业】汉语言文学【正文】【标题】论嵇康的音乐美学思想【作者】戴江东【关键词】   嵇康   音乐美学   声无哀乐  情感   《广陵散》 【指导老师】马晶【专业】汉语言文学【正文】【标题】论嵇康的音乐美学思想【作者】戴江东【关键词】   嵇康   音乐美学   声无哀乐  情感   《广陵

2、散》 【指导老师】马晶【专业】汉语言文学【正文】【标题】论嵇康的音乐美学思想【作者】戴江东【关键词】   嵇康   音乐美学   声无哀乐  情感   《广陵散》 【指导老师】马晶【专业】汉语言文学【正文】【标题】论嵇康的音乐美学思想【作者】戴江东【关键词】   嵇康   音乐美学   声无哀乐  情感   《广陵散》 【指导老师】马晶【专业】汉语言文学【正文】引     言    魏晋名士嵇康的《声无哀乐论》是我国音乐美学史上的一篇奇文,主要讨论音乐是什么,即音乐自身的规律性。它不仅仅讨论了音乐有无哀乐、音乐能否移风易俗,还涉及音乐美学上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即音乐的本体与本质问

3、题,音乐鉴赏中的声、情关系问题,音乐的功能问题等。我国真正对嵇康的研究,是进入20世纪后的事。鲁迅近代是研究嵇康的第一人,他首先校辑了嵇康的全部作品,拟定《嵇康集》,并写了《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鲁迅认为嵇康名义上虽然反对礼教,实则是“相信礼教,当作宝贝” [1]83的。还把嵇康的音乐美学思想理解为“为艺术而艺术” [1]85一派,这样讲也许有点过份,但其后几十年,学术界大多沿用此说。    建国后,学术界对嵇康的研究处于停滞状态,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不多。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八十年代以后,嵇康的思想研究却成为显学,随着学术研究气氛渐浓,《声无哀乐论》的研究也在短时间内涌现

4、出了一大批有影响的成果,人们在《声无哀乐论》所涉一系列音乐美学问题上展开了广泛的讨论与争鸣,渐渐形成了一股嵇康研究的热潮。一系列的问题的研究,如《声无哀乐论》到底是不是一个正确的哲学命题?音乐的本质是什么?《声无哀乐论》的本义是什么?它对后世最重要的影响是什么?和谐的音乐具有什么含义等待.对这一系列的问题的回答,各个学者观点不尽相同,有的甚至是完全相反的。    作为音乐家,嵇康十分关注音乐的本质及其相关问题,一反以前音乐著作只讨论音乐起源及社会公用的论调。这也与魏晋重艺术,并重视对艺术本身创作规律的探讨的学术风气相关。因此冯友兰说:“是中国美学史上讲音乐的第一篇文章”[2]1

5、98,这个评价可谓名至实归。一、嵇康音乐美学的理论体现(一)音乐的本质1.越名教而任自然    嵇康的思想和人格,都可以用越名教而任自然来概括,他的音乐美学思想也应该从“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境界去理解。嵇康认为,音乐的本质是自然之物,不会因为外界的变化而变化。《声无哀乐论》说:      夫天地合德,万物贵生,寒暑代往,五行以成。故章为五色,发为五音;音声之作,其犹臭味在于天地之间。其善与不善,虽遭遇浊乱,其体自若而不变也。岂以爱憎易操、哀乐改度哉?    夫五色有好丑,五声有善恶,此物之自然也。[3]12即是说,悦耳动听和难听刺耳的声音都是自然界客观存在的事物,好像空气和水存在

6、于天地间一样。颜色有五色,声音有五音。人的口鼻可以体会到芳香和甘苦就好像声音有和谐与刺耳的区别,这些都是物之自然,是大自然本身具有的属性,不会因为人的高兴或者悲哀而发生根本变化。这就是嵇康体会到的音乐的本质。    根据现代音乐理论,声音的发出在于物体的振动,音乐是各种乐器有规律的振动而发出的声响,而发出噪音的振动没有规律可言且杂乱无章。自然界充斥者各种复杂的声音,但人的耳朵可以很轻易的区别这些噪音。嵇康所处的时代没有这些现代音乐观点,但嵇康的“五声有善恶”观点已经和现代研究声音的客观性有了相似之处,从他的理论我们可以看到,他开始关注声音本身所具有的属性。      这就和传统

7、乐论所论述的音乐本质有所区别,因为最初的儒家的音乐理论在音乐起源的问题上主要持“王者作乐”说的观点。《易经?象上》曰:    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4]8即认为音乐起源于先王彰显功德,祭祀宗庙的政治目的。《乐记》继承了这种观点,并且进一步发扬光大。《乐记》代表了传统的音乐美学“正统”思想,他涉及了许多音乐理论中的重大问题,影响至为深远。魏晋以前对声、音、乐的理解完全继承了《乐记》的说法。对音乐的本身的研究处于停滞状态。音乐的本质是什么?这是一个被严重忽视的重要问题,《乐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