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突状细胞与脑胶质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树突状细胞与脑胶质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ID:18072924

大小:21.14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9-13

树突状细胞与脑胶质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_第1页
树突状细胞与脑胶质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_第2页
树突状细胞与脑胶质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_第3页
树突状细胞与脑胶质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_第4页
树突状细胞与脑胶质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树突状细胞与脑胶质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树突状细胞与脑胶质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关键词】树突树突状细胞,因其表面有许多膜样或树枝状突起而得名,它在体内数量极少,却广泛地分布于机体几乎所有的组织和器官。DC作为一种专职抗原递呈细胞,是目前所知抗原递呈能力最强的APC,而且具有启动初次免疫应答的能力,故DC被认为在抗肿瘤免疫中具有核心地位。以往认为中枢神经系统缺乏DC,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中枢神经系统不但存在着DC,而且抗瘤效果明显,在此就DC与脑胶质瘤免疫治疗概述如下。1DC的免疫学特征DC的来源1868年Langerhans首次发现了Langerhans细胞,即皮肤DC。1973

2、年StEinman和Chon分离并鉴定了鼠脾脏的DC,从此才引起人们重视。研究发现,DC起源于两个途径[1]:骨髓来源的DC:由骨髓CD34+细胞分化而来,具有双向分化潜能,由M-CSF诱生为巨噬细胞,由GM-CSF、TNF-α诱生为DC。这类DC主要包括CD34+干细胞来源的DC、人单核细胞衍生的DC和皮肤Langerhans细胞等。主要功能为参与抗原的摄取、加工及处理,递呈抗原给T细胞并引起T细胞的激活。淋巴组织起源的DC:由胸腺中分离的前体细胞发育而来,表达低水平CD34+而无其他T细胞标志,主要分布于胸腺髓质和脾T细胞居住区,目

3、前对这类DC研究不多,可能与自身及外来抗原的免疫耐受有关。DC的特征StEInman[2]阐述了DC与功能相关的几大特征:DC捕获加工处理抗原的能力强;高表达MHC-Ⅰ和MHC-Ⅱ类分子;表达丰富的黏附分子及共刺激因子,如ICAMs、LFA-3、β-整合素、B7、CD40、IL-12等;DC的限制性标志为CD83、P55、S100b等。骨髓及血液中的前体DC随血流分布于皮肤、胃肠道、心、肝、肺等非淋巴器官发育为未成熟DC,主要参与抗原的摄取、加工和处理,高表达CD86和HLA-DR等,这时期抗原提呈功能较弱。然后未成熟DC通过淋巴系统在

4、抗原所在区提取抗原,经血液及淋巴液这一移行阶段,以隐蔽细胞的形式到达次级淋巴组织成为成熟DC,丧失加工处理抗原的能力,而表达高水平的MHC-Ⅰ和MHC-Ⅱ类分子、共刺激分子B7-1、B7-2、CD40以及某些黏附分子LFA1、LFA3、ICAM1等[3],即抗原提呈能力强,摄取抗原能力弱。  2DC与肿瘤免疫有效的抗肿瘤免疫反应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其中较重要的是CD8+CTL为主的细胞免疫。诱导抗肿瘤的细胞免疫离不开APC,DC是体内最重要的APC。DC捕获、提呈肿瘤抗原并递呈给处女T细胞使之激活[4]。通过其表面高水平的MHC-Ⅰ

5、和MHC-Ⅱ类分子提呈丰富的肿瘤抗原肽,同时提供高水平的B7-1、B7-2、CD40分子,充分激活T细胞。DC还可分泌某些生存因子而促进T细胞的生长,维持T细胞反应[5],以此保持效应T细胞在肿瘤部位的长期存在。Gyure等报道将荷瘤和无瘤大鼠的DC在体外与瘤细胞接触一定时间后,再注入大鼠体内,能产生针对该瘤的特异性免疫应答。Knight等发现小鼠脾脏DC与肿瘤抽提物混合培养后,注入小鼠体内,肿瘤生长延迟或停止。Porgador等[6]证明骨髓来源的DC加上MHC-Ⅰ类分子限制性多肽可作为CD8+CTL的有效诱导物,并发现DC加CVA抗

6、原诱导的抗肿瘤免疫亦受MHC-Ⅱ类分子的限制且需要CD4+T细胞的活化。国内邱立华等[7]实验发现体外人外周血DC、LAK有抗人急淋白血病细胞系HPBALL的作用。另外,通过组织活检发现肿瘤组织中DC的数量、功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预后等密切相关[8]。DC密集浸润的肿瘤分化程度高,预后较好;DC轻度浸润则常伴有肿瘤的分化程度低和恶性进展。 3DC与脑胶质瘤的治疗.1胶质瘤的免疫学特性正常机体中存在的免疫监视系统,可以及时、有效地清除外侵物以及衰老细胞、癌变细胞等。但胶质瘤却能够逃逸免疫监视,并在脑内存在,其原因主要如下:胶质瘤细

7、胞免疫原性弱,遗传性状高度不稳定,可通过突变而丧失肿瘤抗原,或肿瘤细胞等位基因缺失或表达下调,从而抑制了肿瘤细胞表面抗原的呈递;胶质瘤细胞能够产生免疫抑制因子,抑制了淋巴细胞增殖,降低巨噬细胞活性及抗原提呈能力,并可抑制T细胞的免疫反应[9];肿瘤细胞不表达共刺激分子和黏附分子[10]。因而,抗肿瘤免疫的关键是将肿瘤抗原有效递呈给T细胞,激发机体产生抗肿瘤免疫。大量的研究发现,DC能够高表达MHC-Ⅰ和MCH-Ⅱ类分子、共刺激分子和黏附分子,从而克服肿瘤细胞免疫原性弱及共刺激分子和黏附分子表达的缺陷。这些发现使胶质瘤的免疫治疗成为可能。

8、.2中枢神经系统的DC脑胶质瘤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原发肿瘤,恶性程度高、生存期短。尽管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治疗方法已有很大进展,但是患者的预后仍无明显改善。一般认为,脑组织是一个免疫特免部位,原因是: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