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职务发明专利的认定标准及其权利归属

论职务发明专利的认定标准及其权利归属

ID:17955899

大小:23.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9-11

论职务发明专利的认定标准及其权利归属_第1页
论职务发明专利的认定标准及其权利归属_第2页
论职务发明专利的认定标准及其权利归属_第3页
论职务发明专利的认定标准及其权利归属_第4页
论职务发明专利的认定标准及其权利归属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职务发明专利的认定标准及其权利归属》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论职务发明专利的认定标准及其权利归属关键字:论职务发明专利的认定标准及其权利归属本文为Word文档,感谢你的关注!  摘要:我国《专利法》第6条第1款规定:“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为职务发明创造。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该单位;申请被批准后,该单位为专利权人。”尽管专利法及合同法等相关法律已经对职务发明做了比较详细的规定,但司法实践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和争议,这主要是由于缺乏统一的条文解释,导致法律规定本身的可操作性不强。对于职务发明创造问题,首要解决的是如何认定职务发明,也就是职务发明的认定标准

2、。不管是理论上还是立法实践中,存在着多种不同依据的划分标准。这些标准虽然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难免有所偏颇。在设定职务发明判断标准时,从专利法的立法宗旨出发,始终坚持知识产权法的本质属性,即“权利平衡”,除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平衡外,还应当考虑发明人与其所在单位之间的利益均衡。长期以来,职务发明专利的权利归属问题是学术界争议的焦点之一。纵观国际社会,根据不同的国情和立法习惯,各国采取了不同的做法。在兼顾发明人及其所在单位利益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合同的作用是解决职务发明专利权归属问题的有效途�健�  关键词:职务发明;认定标准;权利归属;利益均衡  D

3、923.42A2095-4379-(2017)08-0027-03  作者简介:郑悦迪,女,汉族,硕士研究生,就职于北京市翔龙律师事务所,研究方向:国际商法。  一、职务发明的定义及立法宗旨  各国专利法关于职务发明的概念规定不尽相同,但核心内容大体一致,即强调职工在履行职务过程中,或者在执行所在单位指令过程中完成的新发明。[1]由此可知,判断职工的某一项发明是否为职务发明,应当以该项发明是否为单位交付的工作任务为标准,既包括本职工作也包括单位交付的本职工作外的其他工作,既可能是正常工作时间内,也可能是额外的其他时间。此外,包括我国在内的一些国家的

4、专利法明文规定发明人主要利用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完成的发明创造同样是职务发明。例如,泰国《专利法》第11条规定“雇佣合同并未要求受雇者进行发明活动,但受雇者曾利用过职务上供其支配的设备、资料及报告”的,属于职务发明。法律做出这样的规定,主要是考虑到单位的设备、场地、技术资料以及资金等物质技术资料对于职工的发明创造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离开了单位的这些物质技术资料,发明创造将无法完成或者达不到目前所具备的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2]  二、职务发明的认定标准  根据我国《专利法》的规定,职务发明的认定标准分为两类:其一是“职责标准”,即执行本单位

5、的任务而完成的发明创造;其二是“资料标准”,即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而完成的发明创造。[3]同时,《专利法实施细则》对上述两项标准做了进一步解释,然而这种列举式的解释必然无法涵盖实践中可能发生的所有实际情况,又因为缺乏一个高度概括统一的标准(如岗位责任制和聘任合同内容)供司法人员进行自由裁量,导致实务中出现了划分职务发明与非职务发明的困难。下文将对几种主要的判断标准进行分析和评价:  (一)单位的业务范围  以单位的业务范围为标准划分职务发明与非职务发明,是指职工完成的属于单位业务范围内的发明创造均为职务发明。例如《日本专利法》第35条第1

6、款规定,职务发明是指“其性质属于单位业务范围,且完成发明的行为属该单位管辖下的工作人员现在或过去职务范围内的发明”。以单位业务范围为划分标准,显然有利于单位一方,使单位能够自主地利用员工的发明创造发展其业务,然而作为发明人的员工只能享有获得报酬的权利,无法享有作为专利权人所享有的其他权利,因而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同时,如若职务发明人无法获得丰厚的,与发明为单位带来的收益相适应的报酬,这一划分标准便显失公平。  (二)是否利用本单位物质技术条件  依据这一标准,只要员工在完成发明创造的过程中利用了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即为职务发明。同前述划分标准一样,

7、这种做法仍然可能出现有失公平的情况。因此,立法者需要采取特殊措施以平衡单位与职务发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如《泰国专利法》在采取该种标准的基础上,专门制定了对职务发明人的特殊奖励办法。  (三)完成发明创造的时间是否为业余时间  这种观点曾在我国比较流行,它将在工作时间内完成的发明创造认定为职务发明,排除业余时间完成的发明创造。这一观点显然对发明这一智力性创造活动的性质和特点缺乏科学客观的认识,有些智力性创造活动并不能简单地区分是在工作时间还是在业务时间完成的发明创造,这些发明的创造过程既覆盖工作时间也覆盖业余时间,还有些发明甚至纯粹是业余时间完成的,

8、但确实主要利用了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并且该物质技术条件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关键性作用,此时若按照这一标准将这些发明认定为个人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