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928508
大小:2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9-10
《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中资助体系的现状与思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中资助体系的现状与思考 【摘要】介绍了我国实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以来,新型研究生资助体系的现状与效果,对改革实施过程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与初步研究,提出了完善新型研究生资助体系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资助体系 我国研究生教育经过二十年的改革与发展,在规模上已经进入世界研究生教育大国行列。当前研究生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提高培养质量,造就一批拔尖创新人才,但以往形成的研究生培养机制,难以激发导师与研究生的内在动力,还制约了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高。 2005年起,教育部
2、提出了以完善科学研究为主导,以导师负责制和资助制为核心,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建立长效保障机制为主要内容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2006年,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首先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3所高校进行试点工作,2007年又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14所高校中进行改革试点,2008年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全面推广至所有设有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中。 一、资助体系改革的现状与效果 各试点高校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都是以资助体系改革为切入点,在资助经费总量增加的基础上,统筹规划和合理配置资源,建立新的研
3、究生资助体系,以吸引更多的优质生源,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1.拓宽资金来源,加强资金管理 各试点高校为推动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统筹使用学校各类资源,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了资助体系的经费投入。研究生资助经费基本上由国家财政拨付的研究生培养经费、科研项目中的人力资源成本费、学校专项划拨的资金、社会捐赠资金、研究生交纳的学费等几部分组成。同时各高校成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对资助经费进行明确的管理和合理的分配,以期财尽其用。 2.增大资助范围,加大资助力度 多数试点高校增大了研究生奖助学金资助范围,硕士生奖助学金的
4、覆盖面在70%以上,博士生则基本达到100%。同时资助力度的加大,增强了对优秀研究生生源的吸引力,各高校提前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人数大幅增长,可以看出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研究生,是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最大最直接的受益人。 3.明确资助层面,实现多元资助 由于学习层次、学习年限、学科特点不同,在研究经费、师资力量、研究生培养方案等方面都有比较大的差异,多数试点高校的培养机制改革方案中都明确了硕士生与博士生、低年级与高年级、优势学科与基础学科资助的不同层面。同时,在“奖、助、贷、补、减”的资助基础上,增加了“三助”岗
5、位的设置,真正实现多元化资助。 4.优化资助制度,创新激励机制3 各试点高校通过优化资助制度,将研究生资助体系与研究生的学习、研究工作紧密挂钩,促进了研究生之间的公平竞争,激发研究生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增强了研究生从事学习与研究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初步建立了研究生培养的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同时明确导师在招生与培养过程中的责任与权利,逐步建立起了导师负责制下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二、资助体系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新生奖助学金的评定标准不易掌握,“一刀切”痕迹明显 随着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实
6、施,新生奖学金的评定在入学前进行。新生奖学金原则上是按照入学考试成绩和已有的科研成果来确定的,但研究生入学考试尤其是博士生人学考试,不同研究方向之间考核科目有很大差异,复试成绩也是千差万别,另外,研究生的生源背景各异,应届生和往届生不同,毕业院校不同,学科背景、学术背景不同,如何界定每个人的现有科研水平、科研潜力,在实际操作中如何分配不同等级奖学金的名额、保证奖学金评定结果的公平公正是一个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2.增加了学术失范产生的几率 新的培养机制实行的是动态的资助体系,一般以年度科研考核结果为重要依据
7、来评定学生奖学金的等级。由于事关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学生很难全身心投人科研,他们可能为了发表论文而东拼西凑炮制文章,或者将研究成果拆分以达到多发文章的目的,甚至可能会有研究生做出学术不端行为。此外,原创性的科学研究往往需要相当的积累,不容易出科研成果,以科研考核为依据可能导致研究生不愿意从事原创性、基础性研究,这些都是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宗旨相悖的。 3.削弱研究生团队合作精神 在信息社会,学科交叉和融合日益加速,科学研究的对象和手段逐渐复杂化和多样化,仅靠个人的力量很难取得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但由于科研成果的多少
8、决定了研究生获得奖学金等级的高低,原来单纯的同学关系升级为对手关系。为了得到较高额的奖学金,也为了将来毕业时比别人多一份筹码,研究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可能减少。同学间在进行交流时可能有所保留,就谈不上知识资源的共享,也无法实现问题的创新性求解,这将阻碍研究生创造力的发展,不利于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也不利于学术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4.无法保障研究生的合理利益 培养机制改革后,导师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