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腥味的形成及脱腥的几种方法

大豆腥味的形成及脱腥的几种方法

ID:1792178

大小:35.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1-13

大豆腥味的形成及脱腥的几种方法_第1页
大豆腥味的形成及脱腥的几种方法_第2页
大豆腥味的形成及脱腥的几种方法_第3页
大豆腥味的形成及脱腥的几种方法_第4页
大豆腥味的形成及脱腥的几种方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豆腥味的形成及脱腥的几种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大豆腥味的形成及脱腥的几种方法食品产业网(2005-12-2610:17:45)大豆腥味的形成及脱腥的几种方法大豆腥味的形成及脱腥的几种方法食品产业网(2005-12-2610:17:45)大豆腥味的形成及脱腥的几种方法大豆腥味的形成及脱腥的几种方法食品产业网(2005-12-2610:17:45)大豆腥味的形成及脱腥的几种方法    脱除豆腥味的问题一直是豆类加工过程中提高产品质量的关键性技术难题之一。围绕着这个问题,本文总结出了一些技术方法,并对这些技术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 大豆原产于中国,古称“菽”,通常包括黄豆、青豆、黑豆、杂色豆等。大豆是

2、我国传统的五谷之一,也是四大油料作物之一。目前世界上已约有52个国家和地区种植大豆,而且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逐年上升。 我国大豆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广、种植面积大,全国主要产区有24个省市,品种资源极为丰富,产量居世界第三位。其中三分之一用做人民的主食和副食。 大豆不仅是重要的出口商品,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据研究,大豆除直接供食用外,也是生产纤维蛋白、组织蛋白、人造肉、人造奶油及调制奶粉等的重要原料,还可以制作油漆、印刷油墨、甘油、人造羊毛胶合剂、脂肪酸、卵磷脂等工业产品。 大豆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大约合有40%的蛋白质,18%脂肪和17%的碳水化

3、合物,此外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营养价值非其他植物性食品可比。 大豆虽营养丰富,但大豆有特殊的豆腥味和苦味,大豆用于制造食品时,其制品也往往有不良的风味,因此必须除去这些滋、气味。 豆腥味的形成 大量的研究证明,大豆腥味主要由挥发性气味和不挥发性气味组成。这些气味物质中,有的表现出青草味、腥味,有的则表现出苦味、涩味、辣味、酸味、香味、以及各种不同的刺激性气味。所有这些不良气味的综合作用,便形成了大豆特有的豆腥味。豆腥味的形成,有其极为复杂的原因和反应过程。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大豆本身含有的不良气味成分 大豆本身含有的不良气味成分中,挥

4、发性呈味物质主要有甲醛、乙醛、正己醛、异戊醛、正庚醛、丙酮、乙庚酮、正己醇、正庚醇、醋酸、丙酸、戊酸、己酸、辛酸、甲胺、二甲胺、硫化氢等。不挥发呈味物质主要是酚酸、绿原酸和大豆磷脂酰胆碱(SPC)。这些不良气味成分与大豆蛋白质结合在一起,使大豆具有青臭气和豆腥味等。 ◆大豆脂肪的自动氧化反应 大豆中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其中,油酸(9-十八烯酸)约占20%,亚油酸(9,12-十八二烯酸)约占52%,亚麻酸(9,12,15-十八三烯酸)约占10%。由于油酸、亚油酸、亚麻酸中不饱和双键的存在,它们极易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氢过氧化物等一系列不良气味物质。

5、 ◆大豆脂肪的酶促氧化反应 大豆中含有多种酶类,它们能促使大豆中的营养物质发生分解,其中,尤以脂肪氧化酶的含量最高,活力也最高。大豆中丰富的亚油酸和亚麻酸是脂肪氧化酶的良好底物。脂肪氧化酶作用于不饱和脂肪酸的初级产物是氢过氧化物,再经过进一步的复杂变化,生成醛类、酮类、醇类、酚类等各种挥发性呈味物质。其中,己醛、己烯醛、壬二烯醛、3-顺式(反式)-己醛、顺式与反式戊基吠喃等,都表现出较强的豆腥味。 除了脂肪氧化酶外,大豆中还有四种脂肪氧化酶的同功酶,促使大豆脂肪发生氧化降解产生各种腥臭味物质。 ◆氨基酸与糖之间的反应 大豆中含有多种氨基酸和低级糖类

6、。在一定的条件下,氨基酸和糖发生反应。这种反应属于美拉尔德(Maillard)反应的范畴。反应过程中,氨基酸分解为甲醛、乙醛等多数羟基化合物、以及氨和二氧化碳;糖则形成糠醛和羟甲基糠醛等。接下来,二羟基化合物和氨基酸之间发生斯特勒克尔(Strecker)降解反应,由氨基酸发生脱羧、脱氨作用,生成少一个碳的醛。含硫氨基酸,如半胱氨酸和胱氨酸,经斯特勒克尔降解之后,除生成醛外,还生成硫化氢。由此生成的醛类和硫化氢,都产生不良气味。 ◆氨基酸与醛类、酮类的反应 由大豆脂肪氧化作用产生的醛和酮,以及氨基酸与糖反应或者氨基酸降解产生的醛,继续与大豆蛋白质的氨

7、基酸发生非酶促褐变反应,这种反应仍属于美拉尔德(Maillard)反应的范畴。这类反应的产物是有不良气味的胺类、氨和新的羟基化合物。同时,还生成具有高分子量和复杂结构的褐色或黑色色素。 ◆大豆蛋白质的水解 大豆的特殊不良气味与大豆蛋白质的肽链原本结合着其它呈味基团有关。蛋白质经酶水解后,释放出这些呈味物质;同时也导致蛋白质产生苦味。水解蛋白质的苦味取决于蛋白质原有的氨基酸的组成。大豆蛋白质中的疏水性氨基酸是导致蛋白质水解后产生苦味的重要原因。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色氨酸等便属于这类氨基酸。半胱氨酸的降解则产生氨、硫化氢和乙醛。 脱腥方法 去除腥

8、味的过程,称为脱腥。大豆脱腥应分为三个阶段 :原料选用、生产过程控制及产品处理。 ◆原料选用 在进行大豆除腥研究中,美国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