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新宇--化学反应速率--教学设计

刘新宇--化学反应速率--教学设计

ID:17895251

大小:120.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9-09

刘新宇--化学反应速率--教学设计_第1页
刘新宇--化学反应速率--教学设计_第2页
刘新宇--化学反应速率--教学设计_第3页
刘新宇--化学反应速率--教学设计_第4页
刘新宇--化学反应速率--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刘新宇--化学反应速率--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08年北京市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优质课评比活动参赛序号:11区县:海淀区学校:北京市中关村中学教师:刘新宇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2(人教版)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第一课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2(人教版)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第一课时)一、教学设计思路1.学习背景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必修模块要求选修模块要求《课程标准》要求《北京市模块学习要求》《课程标准》要求《北京市模块学习要求》通过实验认识化学反应的速率;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1.通过实验认识化学反应的速率及影响因素。2.了解控制反应

2、条件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1.知道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通过实验测定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2.知道活化能的含义及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3.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4.通过催化剂实际应用的事例,认识其在生产、生活和科研领域中的重大作用。1.1知道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其定量表示方法,能进行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简单计算。1.2了解测定化学反应速率的方法,通过实验测定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2.1知道活化分子、有效碰撞、活化能的涵义及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3.1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3.2认识温度、浓度、

3、压强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一般规律。4.1通过催化剂实际应用的事例,认识其在生产、生活和科研领域中的重大作用。(2)学生情况分析从学生对化学反应认识的几个维度上进行分析,学生通过近两年的化学学习,已经基本能主动地从物质的角度认识和分析化学反应,也基本能够认识到化学物质的合成对生产、生活和科技研究的重大作用;直至本章,学生才开始从能量的视角去认识化学反应;而从快慢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则是一个全新的视角。因此,在课堂教学时先要设计情境,引导学生在原有的认识角度上,增加对化学反应快慢的关注。学生对于使用物质的量来定量描述物质多少的思维方式已经基本形成,对于物质的量浓度虽有认识,但仅限于对溶

4、液浓稀大小的描述和比较中,还不能理解单位体积在这里面的限定作用,即对物质多少的绝对描述和相对描述的差异。因此,要设计学生活动,引导学生过渡到应用物质的量浓度进行描述。(3)整体设计思路本章教材围绕着化学反应的应用这一主题分三节进行讨论。因此,从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化学反应快慢实例引入本课,先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反应有快慢之分,再引导学生发现控制化学反应快慢的必要性,进而形成如何描述化学反应快慢和如何控制化学反应快慢的知识。由于学生具备相应的知识基础,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考虑如何引导学生回忆起这些知识,用原有知识帮助学生自己形成新的概念。通过实验获得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外部因素的感性认识,再利用

5、归纳的方法上升为理性认识。对于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不是为了让学生记住概念和影响因素,而是让学生体会到认识化学反应快慢是有用的,是因为有用才去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描述和影响因素的分析,也即“学是为了用”!二、学习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目标(1)形成化学反应的速率的概念,并能够进行简单应用。(2)通过科学实验认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并能解释简单问题。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引导,体验概念形成的过程和方法。(2)体验结论的形成过程:即先通过实验获得影响因素的感性认识,再利用归纳的方法上升为理性认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体会并初步运用速率的视角认识和分析化学反应。(2)感受科技发展对人类

6、做出的贡献,同时感受控制反应速率对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3)通过参与合作,进一步形成“乐于合作、善于合作”的人生态度。三、重点和难点分析1.学生的学学习重点:建立化学反应速率概念,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学习难点:在定量描述化学反应速率时,由量的改变过渡到浓度的改变。2.教师的教重点:设计活动带领学生关注化学反应的快慢、建立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难点:如何设置适宜的情境引导学生体会将量的改变过渡为浓度的改变来描述化学反应速率。四、教学用品Ø教师用: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设备Ø学生用:学案、学生实验(药品仪器共6套)H2O2溶液(5%)、FeC

7、l3溶液(催化剂)、MnO2粉末、镁条、镁粉、盐酸(1mol/L0.1mol/L)、试管、药匙、胶头滴管、烧杯、热水、砂纸五、主要教学方式头脑风暴,形成概念;实验探究,得出结论;信息整合,应用化学。六、主要教学过程知识主线定性描述反应快慢定量描述反应快慢影响速率的因素研究价值认识发展初步形成概念修正完成概念体会认识影响因素学有所用问题主线如何定性描述?如何定量描述?哪些因素?如何影响?如何解决实际问题?实际问题如何解借鉴物理概念形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