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障碍者道德情绪判断及归因模式研究

智力障碍者道德情绪判断及归因模式研究

ID:17879352

大小:27.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9-08

智力障碍者道德情绪判断及归因模式研究_第1页
智力障碍者道德情绪判断及归因模式研究_第2页
智力障碍者道德情绪判断及归因模式研究_第3页
智力障碍者道德情绪判断及归因模式研究_第4页
智力障碍者道德情绪判断及归因模式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智力障碍者道德情绪判断及归因模式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智力障碍者道德情绪判断及归因模式研究【摘要】为探讨智力水平及两难情境类型是否会对被试的道德判断和归因以及道德情绪判断和归因造成显著影响,本实验选取智力障碍者以及智力水平相当的正常儿童为被试,采用2*2的混合实验设计,对比研究二者在不同的道德两难情景下的道德情绪判断以及其归因模式,结果表明:1情境的类型对正常儿童被试的道德判断和归因有显著影响,不影响智力障碍者的道德判断和归因。2智力水平对被试的道德判断影响不显著。对两组被试在亲社会情境中的道德判断归因没有显著影响;对一般两难情境中的道德判断归因造成显著影响。3

2、情境类型对正常儿童被试的道德情绪判断和归因有显著影响;对智力障碍者的道德情绪判断和归因影响均不显著。4智力水平对被试的道德情绪判断影响不显著;智力水平对两组被试的道德情绪判断归因均有显著影响。【关键词】智力障碍道德情绪亲社会1智力障碍者道德情绪判断及归因模式研究【摘要】为探讨智力水平及两难情境类型是否会对被试的道德判断和归因以及道德情绪判断和归因造成显著影响,本实验选取智力障碍者以及智力水平相当的正常儿童为被试,采用2*2的混合实验设计,对比研究二者在不同的道德两难情景下的道德情绪判断以及其归因模式,结果表明

3、:1情境的类型对正常儿童被试的道德判断和归因有显著影响,不影响智力障碍者的道德判断和归因。2智力水平对被试的道德判断影响不显著。对两组被试在亲社会情境中的道德判断归因没有显著影响;对一般两难情境中的道德判断归因造成显著影响。3情境类型对正常儿童被试的道德情绪判断和归因有显著影响;对智力障碍者的道德情绪判断和归因影响均不显著。4智力水平对被试的道德情绪判断影响不显著;智力水平对两组被试的道德情绪判断归因均有显著影响。【关键词】智力障碍道德情绪亲社会1智力障碍者道德情绪判断及归因模式研究【摘要】为探讨智力水平及两

4、难情境类型是否会对被试的道德判断和归因以及道德情绪判断和归因造成显著影响,本实验选取智力障碍者以及智力水平相当的正常儿童为被试,采用2*2的混合实验设计,对比研究二者在不同的道德两难情景下的道德情绪判断以及其归因模式,结果表明:1情境的类型对正常儿童被试的道德判断和归因有显著影响,不影响智力障碍者的道德判断和归因。2智力水平对被试的道德判断影响不显著。对两组被试在亲社会情境中的道德判断归因没有显著影响;对一般两难情境中的道德判断归因造成显著影响。3情境类型对正常儿童被试的道德情绪判断和归因有显著影响;对智力障

5、碍者的道德情绪判断和归因影响均不显著。4智力水平对被试的道德情绪判断影响不显著;智力水平对两组被试的道德情绪判断归因均有显著影响。【关键词】智力障碍道德情绪亲社会1前言   儿童的道德心理发展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道德发展不仅包括了道德认知的发展,还包含道德情感的发展[][1],关于道德认知的研究,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进行了相关实验,通过采用对偶故事法,对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规律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他设计了一些含有道德价值内容的对偶故事让儿童回答,要求儿童判断故事中行为的是非对

6、错,然后从他们对特定行为情境的评价中投射并推测出儿童现有的道德认知和道德判断水平,总结出儿童的道德发展经历了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认知、转化过程[][2]。所谓他律,是指早期儿童的道德判断只注意行为的客观效果,不关心主观动机,是受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的道德判断,具有客体性。所谓自律,则是指儿童自己的主观价值主观标准所支配的道德判断,具有主体性。但是只依靠了解儿童对特定情境的是非评价判断来探索儿童的道德发展规律并不能全面准确的对儿童的各种行为进行解释。面对这一不足,科尔伯格后来的研究则是对这一缺漏进行了完善,科

7、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研究以皮亚杰的早期理论为基础,虽然沿用了皮亚杰的方法,但目的却有所不同,他不像皮亚杰那样旨在了解儿童对行为是非的道德判断,而是希望借助道德两难的问题情境,了解儿童作出行为的是非道德判断和其判断理由。通过儿童对两难故事的判断以及理由阐述,科尔伯格在研究中也形成了自己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他将儿童、青少年道德认知发展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每个水平包含两个阶段,即前习俗水平(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习俗水平(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和遵守法规取向阶段);后习俗水平(社会契约取向阶段和普遍伦理

8、取向阶段)[][3]。科尔伯格的这一理论认为是道德推理导致了道德判断,而道德情绪则并非道德判断的直接结果,尽管这一理论在一定意义上奠定了道德心理学在科学心理学中的地位,但是这一理论也明显的忽视了道德情绪在道德发展中的重要作用[][4]。  柯尔伯格的观点是道德判断是理性的,不受情绪的影响。然而,情绪和认知虽然是独立的心理过程,但是二者却有着密切的联系[][5]。按照情绪的功能主义理论观点,情绪作为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