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骨质疏松症诊断与治疗探讨ppt课件

老年骨质疏松症诊断与治疗探讨ppt课件

ID:17852660

大小:1.56 MB

页数:66页

时间:2018-09-07

老年骨质疏松症诊断与治疗探讨ppt课件_第1页
老年骨质疏松症诊断与治疗探讨ppt课件_第2页
老年骨质疏松症诊断与治疗探讨ppt课件_第3页
老年骨质疏松症诊断与治疗探讨ppt课件_第4页
老年骨质疏松症诊断与治疗探讨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老年骨质疏松症诊断与治疗探讨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老年骨质疏松症诊断与治疗探讨1概述世界卫生组织,WHO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1993年世界卫生组织香港会议上提出骨质疏松定义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每年的10月20日定为“世界骨质疏松日”2全身性代谢障碍性骨病骨量减少骨微结构退变骨骼脆性增加骨折危险3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lH)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的骨髂系统疾病,骨强度反映了骨骼的两个主要方面,即骨矿密度和骨质量。2001年美国国立卫生

2、研究院关于骨质疏松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大会提出4骨质疏松症的概念解析骨量减少:包括骨矿物质(钙、磷等)和骨基质(胶原组织等)比例的减少;骨微结构退变:表现为骨小梁结构破坏、变细和断裂;骨的脆性增高:骨的生物力学强度下降,对载荷承受力降低,易于发生微细骨折或完全骨折。5NormalBoneOsteoporoticBone6Boneinosteoporosis7骨质疏松症的类型(按病因)1.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I型、II型I: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绝经后到70岁妇女;II:老年骨质疏松症老年男性及70岁后女性;2.特发性骨质疏松症主

3、要发生在青少年,病因尚不明,多半有家族遗传史。3.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是指伴有明确的原发病或导致骨质疏松的继发性病因者。8骨质疏松症的类型(按骨转换)高转换型:骨吸收和骨形成均增加,但是成骨细胞骨形成骨功能滞后于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功能。主要见于绝经早期妇女、甲亢、甲状旁腺亢进、pager,s病、风湿性关节炎骨病。低转换型:骨形成明显减少,骨吸收正常或减少。主要见于70岁以上老年人、放射病、药物毒性损害(化疗药、雷公藤等)。9Ⅰ、Ⅱ型骨质疏松症骨丢失特点绝经后骨质疏松(Ⅰ型)高转换型,由破骨细胞活性增高所致,以松质骨丢失为主,骨小

4、梁变细、变薄、穿孔乃至断裂。老年性骨质疏松(Ⅱ型)低转换型,由成骨细胞活性降低引起,松质骨与皮质骨同时丢失,骨小梁变细,不发生骨小梁的断裂和穿孔性变化。10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特点在正常成年男性,骨吸收和骨形成的循环周期约为4个月,而在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者这一周期约需2年。男性骨质疏松症皮质骨骨丢失与女性相似,但松质骨丢失较皮质骨严重,而且男性皮质骨内侧面吸收较慢,骨膜形成较多。另外,男性骨质疏松症以骨小梁变细为特征,而女性骨质疏松症以骨小梁断裂、穿孔为特征。11骨质疏松症患病率Meta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韩亚军,

5、帖小佳,伊力哈木•托合中国组织工程研究第18卷第7期2014–02–12出版ChineseJournalofTissueEngineeringResearchFebruary12,2014Vol.18,No.7新疆医科大学对中国2000至2013年发表的有关中老年人骨质疏松流行病学的文献32篇进行采用Meta分析。共提取40岁以上人群样本总量58254例,其中男26844例,女31410例,所在地包含20个省市自治区。以10岁为一个年龄组段分别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得出国内骨质疏松症的总体流行病学趋势。12骨质疏松症不同年龄组

6、患病率(%)50岁以前,男性骨质疏松发病率大于女性,50岁以后女性迅速超过男性,70岁以前Lumbar检出率相对较高,70岁以后Ward’s检出率相对较高;Troch在男性及女性人群中检出率均最低;Neck部位检出率相对稳定。13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南北方对比(%)从不同年龄组对比观察可见,同部位男性及女性人群中均呈现50岁以前北方地区骨质疏松症患病率略高于南方地区,50岁以后南方地区患病率明显高于北方地区。14按照Lumbar,Neck,Troch,Ward’s4个检测部位分别计算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时,在北方地区以Lumbar

7、检出率最高,南方地区以Ward's检出率最高。15骨质疏松男女患病率动态变化5年前,男性患病率为7.3%,女性为22.9%,男女之间比较P<0.05;近5年,男性患病率为15.4%,女性为12.3%,男女之间比较P>0.05;骨质疏松症总患病率近5年及5年前无明显差异(P>0.05)。在不同性别中呈现为:男性人群中骨质疏松症患病率近5年较5年前增加,且P<0.05;在女性人群中骨质疏松症患病率近5年较5年前减小,且P<0.05。16老年骨质疏松症病因机制171.老年人生理功能减退不论年龄,妇女一旦绝经,体内的雌激素即急剧下

8、降,骨丢失呈对数增加。从40岁到绝经,每年丢失0.3%-0.5%,绝经后1-8年,每年丢失2%-3%。18男性在38岁达到峰值骨量(Peakbonemass,PBM),在此之后,会逐渐丧失大约30%松质骨量以及20%皮质骨量;男性在40岁以后睾酮开始减少,骨转换增加,骨形成减少,最终导致骨质疏松。60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