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的分权评价机制

科学技术的分权评价机制

ID:17839111

大小:183.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09-07

科学技术的分权评价机制_第1页
科学技术的分权评价机制_第2页
科学技术的分权评价机制_第3页
科学技术的分权评价机制_第4页
科学技术的分权评价机制_第5页
资源描述:

《科学技术的分权评价机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科学技术的分权评价机制不同科学哲学流派思想背后 隐含的科学评价观逻辑经验主义者和波普用“确证度”和“逼真性”来评价科学理论的观点,是一种理性主义的观点他们相信人的理性是无限的,完全能够胜任对科学理论进行评价这项活动,专家评审的理论基础就是理性主义,以此相对,库恩的历史主义则不相信理性主义(至少如西蒙所言,人的理性是有限度的),提出以“公认度”作为科学理论的评价标准他们不相信个别人的理性,不是把宝押在个别人的理性之上,而是将评价建立在大多数人的主观判断的一致性上。主体间性是这种评价的基础建立一个好的科技评价机制 需遵循的几个

2、原则评价应该基于产出,而不是基于投入衡量产出不光要看产量,更要看销量评价应该是分权的,而不是集权的。即评价不能仅由少数人说了算(如投稿时论文的评审人或成果鉴定时的几个专家),应该给所有同行,特别是成果的使用者,发表意见的机会评价应该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的为什么评价应该基于产出评价应基于产出的道理是显然的一个研究者或者一项研究获得了很多经费,但没有或少有成果,只能说这个人的这项研究没有做好,经费再多也是没做好那么,评价时既考虑产出有考虑投入对不对呢?如果这里的考虑是指按产出对成果加分同时又按投入加分,是不对的;如

3、果是指按产出加分、按投入减分,那倒是有道理的。如给定两个研究者都做出了一项同等水平的成果,显然花费少的更好。但是,如果水平有差别,花费多的成果水平高一点,花费少的成果水平低一点,那就难评判了所以,为简单起见,我们可以仅以产出来评价为什么衡量产出 不光要看产量更要看销量评价一个企业(物质产品的生产者)的产品的好坏,是看其是否适销对路,消费者是否欢迎、接受或使用它;而不是看它生产出多少产品。如果生产的产品卖不出去,就说明该产品不好,生产的越多越亏本同样,评价一个科研人员或机构(知识产品的生产者)的研究成果的好坏,也要看其是否适

4、销对路,消费者(同行科学家)是否欢迎、接受或使用它;而不是看他发表了多少文章或著作。如果其论文和著作不受同行欢迎、不被同行接受,生产得越多越浪费。在科研成果评价中,以发表的论文和发表论文的刊物的档次为依据来评价论文的好坏,就如同以产品上市和上什么档次的商店的货架来衡量产品的好坏一样,都不是最终的评价尺度。因为,上市甚至上高档商店的货架,不等于产品一定好,一定受消费者欢迎为什么评价应该是分权的 而不是集权的集权评价面临的问题首先是评价权向谁集中,似乎应该是专家,即专家评价。但专家评价必须事先确定谁是专家,而这本身又是一个评价

5、问题,所以专家评价并未最终解决评价问题即使找到了的真正的专家,如果把评价权集中于少数几个专家,评价结果的对错完全取决于他们的评判,风险其实是很大的。因为,专家的理性也是有限的,而且他们常常并不是真正的使用者,其评判可能还不如使用者正确更加糟糕的是,他们还可能以权谋私,从而歪曲评价结果(即明知不好却说它好,或者相反),而以权谋私之所以可能,就在于评价权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对专家评价的另一种分析从经济分析的角度来看,我们现在的专家评价的问题还在于,评价者实际上并不需要为他的错误评价支付成本,相反他是有所得的,即所谓的评审费(不是使

6、用及其带来的收获,因为评价者常常不是使用者),不论事后他的评价被证明是对是错,评审费总是事前就给的。我们不妨比较一下消费者对产品的评价,消费者掏钱去买产品就是在对该产品做评价,如果事后证明他掏的钱是值的,即他的评价是正确的,他自然得到了正确评价的奖励(买得值就是奖励);如果他的评价错误,他付出的成本或受到的惩罚就是他已掏的钱,注意这是事前支付的,无法赖帐。因此消费者有足够的积极性去做出正确的评价,而消费者的评价就是一种分权的评价试想一下,如果按照上述专家评议机制,消费者去商店买东西,他非但无需掏钱,反而是他要什么东西,商家

7、或厂家倒给他钱,这样的消费者还能作出正确的评价,即挑选出真正好的产品吗?不能。他所挑的很可能是倒给钱最多而本身并非最好的产品可是,在现实生活中竟然真有这样的事,拿回扣的公款消费就是如此,当然它不可能是评价产品的好机制。就此而言,专家评议就像拿回扣的公款消费,所以也不会是好的评价机制为什么评价应该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我们现在的评价体制实际上是一种不相信科学家本身的评价体制,是一种一次性的评价,如投稿时论文的评审人或成果鉴定时的几个专家的评价好的评价体制应该是多次的,甚至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发表和出版只是最基本的层次,以后还要经过

8、科学界反复的评价如黄禹锡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两篇文章,就把他捧到了天上,等到发现是造假,韩国政府的上亿韩元已被用掉了。这说明,即使是像《科学》杂志的把关也不是滴水不漏的,更何况其他杂志。所以,单靠发表(或鉴定)一个层次的评价是不够的,黄禹锡造假案之所以能大白于天下,恰恰是依靠了科学界同行的一次又一次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