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竞争的激励机制分析

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竞争的激励机制分析

ID:43563334

大小:75.16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10-11

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竞争的激励机制分析_第1页
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竞争的激励机制分析_第2页
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竞争的激励机制分析_第3页
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竞争的激励机制分析_第4页
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竞争的激励机制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竞争的激励机制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竞争的激励机制分析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与经济体制逐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相适应,我国的财政体制也逐步由集权型向分权型演进。这种演进受到垂直的政治管理体制的约束,由此形成了具有经济分权和政治集权二维属性的中国式财政分权体制,它赋予了地方政府特有的双重激励即财政激励和政治激励,促使地方政府为促进经济增长而展开激烈的标尺竞争。本文试图对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竞争的激励机制给与理论和经验的系统解释,并揭示其政策含义。关键词:财政分权;地方政府竞争;财政激励;政治激励文章编号:1

2、673-0429(2011)04-0030-09一、引言经典政治理论认为,政府是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当然以强化社会公共利益为其终极价值诉求,即政府理应追求的是公共福利的最大化。公共选择理论却认为,政府的行为尽管会受到社会舆论、民意代表和公共利益等因素的约束,但作为“理性经济人”,它所追求的是自身效用的最大化或政府预算的最大化,这将导致政府行为对公共利益最大化目标的部分或完全偏离。正是基于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追求,兼之资源稀缺的约束,才在不同层次政府之间、不同辖区政府之间以及不同政府机构之间演变出对可

3、支配资源的竞争行为。本文仅重点分析一国内部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行为。从地方政府竞争理论的演进历史(历史论文)看,蒂布特(Tiebout,1956)最早从理论上阐述了辖区间政府竞争的思想,提出了“用脚投票”理论或'蒂布特模型'(TieboutModel)。[1]在严格的假设条件下,蒂布特认为,辖区政府之间的竞争是存在帕累托改进的,它实现了公共物品与分散的居民偏好之间更好的匹配。受蒂布特模型的影响,同时,伴随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辖区间政府竞争逐渐成为欧美国家讨论的重要话题。布雷顿(Breton,

4、1989)开创性地提出并论述了“竞争性政府”的概念,并认为在联邦制国家中政府间关系总体上看是竞争性的。[2]何梦^(He-mann-Pillath,2001)则结合中国、俄罗斯等转型大国的发展经验,把布雷顿的思想加以细化,构建了地方政府间竞争的系统框架。总之,国外学者主要运用古典或新古典分析范式探讨地方政府竞争问题,奠定了比较成熟的地方政府竞争理论,对于分析中国转型时期的地方政府竞争行为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是,西方地方政府竞争理论并不能有效解释中国地方政府间竞争的激励问题,因为不同政治体制和经济

5、制度框架下政府的竞争行为具有异质性,即使在同一制度背景下,不同辖区的地方政府竞争行为也非同质。那么,基于我国的转型背景下地方政府竞争行为的激励机制究竟是什么?探究地方政府间竞争的激励机制,是阐释中国转型时期特有的现象如地区经济增长的高度繁荣、社会发展的失衡、地方保护主义以及重复建设等的关键线索。为此,本文试图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范式,揭示我国地方政府间竞争的制度机制。诺思认为,制度是为约束在谋求财富或本人效用最大化中的个人行为而制定的一组规章、依循程序和伦理道德行为准则。也就是说,理性的个体总

6、是在一定制度框架或环境的约束和诱导下做出某种行为。从这个层面看,新制度经济学便为理解人的行为提供了重要的制度逻辑。那么,政治市场上的政府主体与经济市场上的经济主体的行为一样,总是被嵌入到各种约束其行为的制度环境中。同时,制度也提供了人类在其中相互影响的框架,使协作和竞争的关系得以确定,从而构成一个社会,尤其是构成一种经济秩序。[4](201-202)所以,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行为,其激励机制也应从现行制度安排集合中寻求根源,而现行制度安排中影响地方政府竞争行为最为重要的是转型期特有的财政分权体制。

7、具体来说,这种制度给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地方政府提供了两种强烈的激励:财政激励和政治激励,促使地方政府加快推进本辖区经济增长,以获取经济增长带来的财政利益和政治利益,在资源有限的约束下,必然加剧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下面将对这两种激励的具体传导机制和途径给与系统的理论和经验解释。财政分权体制的演进脉络与内生的财政激励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创新(创新论文)的逻辑起点在于现存制度框架的非均衡,制度供给满足不了经济、社会发展对相关制度的需求,需要打破现有制度框架,修正、完善供给新制度,才能获取现存制度框架下

8、不能保障实现的潜在利润。中国财政分权体制的变革或创新自然也遵循这一逻辑。目前,财政理论界基于财政分权的角度把财政体制变革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见表1):一是统收统支的财政体$0(1950-1979),二是财政包干体制(1980-1993),三是分税制财政体制(1994年至今)。从理论上说,不管怎样划分阶段,纵观我国财政体制发展变迁的历史,如何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合理分权以调动地方政府发展地区经济的积极性,始终是财政体制改革的核心和难点。那么我国实际的财政分权体制改革是否强化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激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