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外疝 新ppt课件

腹外疝 新ppt课件

ID:17828882

大小:6.47 MB

页数:57页

时间:2018-09-06

腹外疝 新ppt课件_第1页
腹外疝 新ppt课件_第2页
腹外疝 新ppt课件_第3页
腹外疝 新ppt课件_第4页
腹外疝 新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腹外疝 新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腹外疝Hernia概 述概念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部位,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称为疝(hernia)。病因腹壁强度降低:①某些组织穿过腹壁的部位,如腹股沟管、股管、脐环等处;②腹白线发育不全;③手术切口愈合不良、外伤、感染、肥胖、老年、久病等。腹内压力增高:慢性咳嗽、慢性便秘、排尿困难、搬运重物、举重、腹水、妊娠、婴儿经常啼哭等。病理解剖腹外疝组成:疝囊、疝内容物和疝外被盖。腹外疝类型:1.根据病因、部位、疝内容物等腹外疝的临床分类分类依据类型病因先天性疝复发性疝后天性疝外伤性疝发生部位腹股沟疝直疝斜疝股疝腹壁疝切口疝白线疝半月线疝腰疝疝

2、内容物成分小肠疝结肠疝大肠疝膀胱疝疝内容物状态可复性疝难复性疝嵌顿性疝绞窄性疝炎症性疝特殊类型滑动性疝肠管壁疝W形疝2.根据疝的病理及有无血运障碍易复性疝可复性疝无血运障碍难复性疝嵌顿性疝有血运障碍:绞窄性疝临床类型易复性疝(reduciblehernia):疝内容物很容易回纳入腹腔的疝,称易复性疝。临床类型难复性疝(irreduciblehernia):疝内容物不能回纳或不能完全回纳入腹腔内,但并不引起严重症状者,称难复性疝。其中,腹内脏器成为疝囊壁的一部分者,称滑动性疝。临床类型嵌顿性疝(incarceratedhernia):疝囊颈较小而腹内压突然增高时,疝内容物可强行扩

3、张囊颈而进入疝囊,随后因囊颈的弹性收缩,将内容物卡住,使其不能回纳,这种情况称为嵌顿性或箝闭性疝。临床类型绞窄性疝(strangulatedhernia):嵌顿疝未能及时解除,肠壁及其系膜受压情况不断加重,使动脉血流减少,最后导致完全阻断,即为绞窄性疝。此时,肠系膜动脉搏动消失,肠壁失去光泽、弹性和蠕动能力,变黑坏死。绞窄性斜疝:术中见疝内容物为小肠,肠管色泽变黑、变暗,蠕动减弱,系膜血管博动消失,肠管已发生血供障碍。第2节腹股沟疝InguinalHernia概 念腹股沟区是前外下腹壁一个三角形区域,其下界为腹股沟韧带,内界为腹直肌外侧缘,上界为髂前上棘至腹直肌外侧缘的一条水平

4、线。发生在这个区域的腹外疝称为腹股沟疝。腹股沟斜疝(indirectinguinalhernia):疝囊经过腹股沟管深环(内环)突出,斜行经过腹股沟管,穿出腹股沟管浅环(皮下环),并可进入阴囊。腹股沟直疝(directinguinaljernia):疝囊经直疝三角区直接由后向前突出,不经过内环,也不进入阴囊。分 类双侧腹股沟直疝内口:精索或子宫圆韧带穿过腹横筋膜而形成的一个卵圆形裂隙,即腹股沟管深环(内环或腹环)。外口:腹外斜肌腱膜纤维在耻骨结节上外方形成的一个三角形裂隙,即腹股沟管浅环(外环或皮下环)。前壁:腹外斜肌腱膜。后壁:腹横筋膜。上壁: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形成的弓状下缘。

5、下壁:腹股沟韧带和腔隙韧带。内容物:精索或子宫圆韧带。腹股沟管解剖直疝三角直疝三角(Hesselbach三角,海氏三角)是由腹壁下动脉、腹直肌外侧缘、腹股沟韧带三者之间形成的一个三角区。该处腹壁缺乏完整的腹肌覆盖,且腹横筋膜比周围薄,故易发生疝。由该处发生的疝称为腹股沟直疝。生理保护机制1.括约肌机制腹压,腹横筋膜、腹横肌收缩,凹间韧带牵向外上方,在腹内斜肌深面关闭内环2.闸门机制腹压,腹内斜肌收缩,弓状下缘拉直向腹股沟韧带靠拢,加强前壁发病机制发病机制典型的腹股沟疝的临床表现是腹股沟区有一突出的肿块,站立或咳嗽时出现,平卧后消失。疝内容物回纳后用手指紧压腹股沟管深环,让病

6、人起立并咳嗽,斜疝疝块并不出现,出现者即为直疝。难复性斜疝的主要特点是疝块不能完全回纳。嵌顿性疝临床上表现为疝块突然增大,并伴有明显疼痛,平卧或用手推送不能使疝块回纳,并有明显触痛。绞窄性疝的临床症状多较严重,可发生疝外被盖组织的急性炎症及肠袢坏死穿孔,严重者可发生脓毒症。临床表现斜疝直疝发病年龄多见于儿童及成年人仅见于老年突出途径经腹股沟管突出,可进阴囊由直疝三角突出,不进阴囊疝块外形椭圆或梨形,上部呈蒂柄状半球形,基底较宽回纳疝块后压住深环疝块不再突出疝块仍可突出精索与疝囊的关系精索在疝囊后方精索在疝囊前外方疝囊颈与腹壁下动脉关系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外侧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内侧

7、嵌顿机会较多极少斜疝与直疝的鉴别分型I型:疝环缺损直径≤1.5cm(约一指尖),疝环周围腹横筋膜有张力,腹股沟管后壁完整。II型:疝环缺损直径1.5~3.0cm(约两指尖),疝环周围腹横筋膜存在、但薄且张力降低,腹股沟管后壁已不完整。III型:疝环缺损直径≥3.0cm(大于两指),疝环周围腹横筋膜薄而无张力或已萎缩,腹股沟管后壁缺损。IV型:复发疝。鉴别诊断睾丸鞘膜积液精索鞘膜积液交通性鞘膜积液隐睾急性肠梗阻治疗(一)非手术治疗一岁以下婴幼儿有自愈可能,无嵌顿史者可暂不手术年老体弱或伴有其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