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822793
大小:2.65 MB
页数:3页
时间:2018-09-06
《对郭熙_林泉高致_中_三远_的思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绘画美学55对郭熙《林泉高致》中“三远”的思索文/李芳北宋中后期的郭熙是继五代以来全景山水画创作的集大成者。他总结了前人绘画水画才能得以继承和发扬光大。只要山水创作经验和自己的绘画实践后,在理论上创立了“三远论”。它不仅概括了中国山水画画永远存在下去,那它就会永远地追求“远”的意境之美。的透视法则对空间关系的处理,而且还体现了中国画家独特的空间审美意识。郭熙以那么,《林泉高致》中所谓的“三远”其卓越的成就把五代以来相对成熟的山水画论推向了极致。是什么?郭熙在“远近游目”和“饱游饫看”的审美视象积累之后,他将这种诗化的意境概括、凝炼为山水画创作的“三远”郭熙的《林泉高
2、致》是继南朝宗炳《画心也是“清”、“淡”、“虚”、“无”。这样,范式:“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水序》以来的又一艺术理论高峰。他把中国山水画境界与老庄的精神境界就不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五代以来相对成熟的山水画推向了顶点。期然而然地紧密联系了起来,两者之间山,谓之平远。”(《林泉高致·山水训》)《林泉高致》是郭熙艺术实践、创作经验的联系媒介便是本文将要重点阐述的郭熙根据视点的不同和观察点的不同所产的心得与集成,是对北宋及前代全景山水“远”。中国山水画自从诞生以来,便与生的不同效果总结了“三远”。“三远”并画绘画实践和美学思想所做的完整的理论“远”
3、结下了不解之缘。“远”的发展成为不完全是透视学概念上的仰、俯、平视角总结。对郭熙的理论研究,对《林泉高致》山水画的自觉,是中国山水画发展的一项度,而是山水画创作者以移步换景的远近的理解,从始至终都难以回避“三远法”。重要任务,这与中国的隐士和文人士大夫游目方式对秀美山河等自然物象进行的整“三远法”的意义之重,影响之远,在画所追求的庄子精神境界是分不开的。“远”体观察,是游于真山真水,对真山真水之论史上的地位之显赫,使得后人在对它的是中国山水画的要求,是山水画必不可少意境的全面把握之后,凝炼、整合出的画研究过程中难以超越,往往从研究逐渐演的意境。“远”是中国山水画的“
4、灵魂”,面构成原则与典型意境范式。郭熙生动传化为一种遵从与默认,某种角度上已把它是画家所追求的最高的精神境界,是中国神地将每一种观察方法的特点描绘得淋漓异化为一种格式。古代文人士大夫的精神境界,又是老庄哲尽致,并进一步地总结了各种观察方法所中国山水画的至高精神境界是“清学与山水画精神境界相联系的媒介。正是产生的不同效果:“高远之色清明,深远淡、超逸”。中国老庄哲学的精神境界核因为山水画具有了“远”的意境之美,山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晦;高远之势术家陷入空有满腔情感而无从表现的尴尬代艺术门类的进步无一不是在前人基础之教育出版社,2004境地。那种疏离生活、淡化主题思
5、想的倾上的扬弃。艺术家固然要深入生活、体验[2]杨辛、甘霖.美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向,仍然与其他文艺部门一样,是共同存生活,但就版画这一“印痕美”而言,艺[3]孙美兰.艺术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在的一个问题。版画家缺少强烈的历史使术家必须一如既往地对版画作品的“形式版社,1989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缺少雄厚的生活积美”进行不懈试验、探索,使技艺更趋精[4]李允经.中国现代版画史[M].太原:山西累,缺乏敏锐的观察力和更高的艺术表现良,才能谈得上扬弃,才能为艺术家深入人民出版社,1996力,乃是使版画难得有激动人心的力作产生活、体验生活的劳
6、动成果的顺利转换提生的重要原因。供平台与保障。作者简介:胡卫国,甘肃政法学院艺术学院教如何面对这一现状是许多版画艺术家参考文献:师亟待解决的难题。但纵观美术史,每一时[1]邱紫华.东方艺术与美学[M].北京:高等编辑:郑钢岭56绘画美学突兀,深远之意重叠,平远之意冲融而缥时也可把峰顶推出画外或隐入云层,使人会收到“使人望之莫穷其际,不知其为几缥缈缈。”从中可看出郭熙的观察是准确不知山有多高多大;还可以把山体的下部千万重”的艺术效果。陈传席教授认为“深而细腻的。“三远”是视觉期待、视觉理虚起来,如画山头用云虚断山脚,即郭熙远”不能单独成立,它应归于“高远”或想的有机构
7、成,是综合了“饱游饫看”后所说“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平远”,因为“高远”和“平远”中也必的多种视象,又加以理想化的表述方式;腰则高矣”。以上这些技法都是为了表现有一定程度的深远。是重组心中理想的景物,以表达“林泉之山之“高远”。这种画法最为典型的例子三、“平远”心”的诗境。“三远”是对真山水意境的就是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一座顶天立郭熙说“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再整合、再创造,强化了审美意境的典型地的巨崖,巍峨耸立在整个画幅,气势逼远。”郭熙虽“三远”皆妙,但对“平远”性。由“三远”的意境出发,我们可以在人,犹如巨人。还有如练的飞瀑、杂树丛更为钟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