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助学案【教师版】

《白杨礼赞》助学案【教师版】

ID:17788112

大小:4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9-05

《白杨礼赞》助学案【教师版】_第1页
《白杨礼赞》助学案【教师版】_第2页
《白杨礼赞》助学案【教师版】_第3页
资源描述:

《《白杨礼赞》助学案【教师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个性化备课《白杨礼赞》助学案【教师版】课型讲读主备张楚审核初二语文组【教学目标】1、理解本文的抒情线索,理清结构。2、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及象征手法。(重点)3、学习揭示象征意义的排比句式的运用。(难点)4、理解学习陕甘宁边区抗日军民正直、质朴、团结向上、坚强不屈的革命品质。【课时安排】两课时【资料链接】《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是茅盾根据自己1940年从新疆归来赴延安途中的见闻和感受写的一篇散文。当时,伟大的抗日战争正处于艰苦的相持阶段,日本帝国主义正加紧对国民党的诱降。国民党反动政府阴谋制造了“皖南事变”,进犯抗日根据地;日寇也因

2、此肆无忌惮地向我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面对这种严酷的现实,全国人民,特别是抗日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与毛泽东的领导下,毫不妥协,坚持抗战。这篇散文就是作者以昂扬的革命激情,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歌颂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农民,及其所代表的我们民族的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茅盾(1896—1981),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文化活动家和社会活动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子夜》、《蚀》,中篇小说《幻灭》、《动摇》、《追求》三部曲,短篇小说《春蚕》、《秋收》、《残冬》三部曲、《林家铺子》等。作品编为

3、《茅盾全集》。 关于文体知识:1、什么是象征手法? 象征:是把要表达的意义寄托在所称赞的事物上的一种写作方法。写法上对托意的物要进行细致的描写;做深刻细致的评价,加以评论点明象征意义。2、它和比喻拟人手法有什么区别?1)象征是一种写作方法,是就篇章而言的;拟人和比喻是修辞方法,是就语言来说的,只表现在具体的句子上,不在篇章上。2)象征与拟人的相同点都是把事物人格化,但象征大体都用在立意上,而拟人则用在语句的表现上,是为了写的生动形象。3)象征与比喻的借喻的相同点都是使事物形象化,但象征是将所描写的事物赋予一定的意义,所以要作细致地描写,而

4、借喻是建筑在相似的基础上,无需描绘或刻画。3、象征这种表现手法的作用主要有:把作家要说而不愿直说的托义于物,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教学过程】一、预习·热身3个性化备课1、自读课文,利用工具书积累字词。无边无垠()坦荡如砥()倦怠()恹()恹晕()圈 参()天 潜()滋暗长 不折不挠()虬()枝秀qí()婆suō()毡子()2、选出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C)A.折磨(zhé)折本(zhé)折腾(zhē)B.参天(cān)参差(chēn)参考(cān)C.纵横(héng)横行(héng)蛮横(hèng)D.倔强(jiàng)强壮(qián

5、g)强迫(qiáng)3、朗读课文,划出文中直接赞美白杨树的语句,同时思考文章的抒情线索是什么,结构上有何特点。白杨树的不平凡; 首尾呼应。二、研读·互动(一)导入:由介绍写作背景或学习目标导入。(二)预习成果展示。(三)整体感知: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1)围绕着对白杨树的“不平凡”的赞美,作者展示了几幅优美的图画?这些图画分别从什么方面来表现白杨树的“不平凡”的?高原风景图白杨特写图物人联想图生长环境外部形象内在气质(2)白杨树外形的总特征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进行具体描写来突出白杨树的总特征的?外形特征:力争上游、从干、枝、叶、

6、皮四方面进行描写。干:直、枝:直而靠紧,叶:向上,皮:光滑;性格特征:倔强、挺立。 (3)作者对白杨树进行赞美,为什么要从写黄土高原写起? 生存环境的写作目的有两个:一是烘托白杨树傲然挺立的形象;二是暗写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揭示了象征意义,表达主题思想,为全文作铺垫。     (四)精读赏析1、朗读第7段,思考:(1)这一段采用了先抑后扬的写法。具体说说怎么抑又怎么扬的?两个“没有……”和“算不得好女子”似乎要否定白杨树的美,这是欲扬先抑。“但是……伟丈夫”笔锋一转,则是变抑为扬。否定的是“好女子”,肯定了“伟丈夫”,两词一对比,更突出

7、了白杨树与众树的不同。先抑后扬,赞美由树到人。(2)这一段连用了四个反问句,这一组反问句的意思是怎么逐步加深的?这组反问句有什么作用?一连用四个反问句,组成排比句,在散文铺垫渲染的基础上,揭示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第一个反问句由树及人,引起读者的共鸣,为下文作铺垫;第二个反问句,肯定白杨树不平凡的品质,显示白杨树和北方农民之间的关系;第三个反问句进一步明确白杨树象征着坚强战斗的抗日军民,“哨兵”3一词与第三段的比喻呼应;第四个反问句肯定了白杨树的精神面貌,正体现了敌后抗日群众的精神和意志。四个反问句组成一组排比,层层深入地点破了白杨树的象征

8、意义,气势充沛、酣畅淋漓地讴歌了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抗日军民,展示了阔大而深远的境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