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荀子之文学阐释思想

浅析荀子之文学阐释思想

ID:17782027

大小:17.13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9-05

浅析荀子之文学阐释思想_第1页
浅析荀子之文学阐释思想_第2页
浅析荀子之文学阐释思想_第3页
浅析荀子之文学阐释思想_第4页
浅析荀子之文学阐释思想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荀子之文学阐释思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析荀子之文学阐释思想  摘要:荀子是战国末期儒家最后一位大师。他博采众长,批判性地吸收和总结包括黄老之学在内的诸子百家思想。其代表作是《荀子》三十二篇,有论及社会思想、人性观念、治国之道与修身为学之法,会通了先秦诸子的思想学说。隋唐以后尊孟抑荀的倾向抬头,荀子在很长时期内被人冷落。进入二十世纪,思想学术史领域里展开了激烈的古今中西之争,荀学和其他先秦诸子学一道开始了复兴,进而受到学者的重视。  关键词:荀子;文学;思想  [中图分类号]:I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XX)-02-0028-01  一、先秦时期的文学观念  先秦没有明确的文学概念,虽然出现了

2、“文学”这一词,但是其含义和今天所指的文学相去甚远。《论语·先进》中有四科之分,“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李路;文学。子游、子夏。”这里的“文学”,汉代的邢昞注云:“文章博学则有子游子夏二人”,因此可以推知,先秦的所谓“文学”,其实是学习古代的典籍,实质其实对书本知识的掌握而已。但是通过研究《荀子》,我们仍然可以从中间发现许多今天的文学观念开始独立的思想渊源。  二、荀子文学阐述思想:  1、“文以明道”——文学的表现对象应是“道”。  荀子虽称儒家,实则战国末期集大成的思想家,他的文学思想与孔子和孟子对文学的理解和阐发很不相同。荀子从他的天命观、性恶

3、论和礼论出发,所关注的中心问题是“治”,即如何按照圣人制订的礼乐制度和伦理道德标准行事,达到天下大治。而天下大治的前提是“道”的普遍实行,因此,文学的表现对象,正是为了“治”而产生的。  《荀子·儒效》:“圣人也者,道之管也。天下之道管是矣,百王之道一是矣。故《诗》、《书》、《礼》、《乐》之归是矣。《诗》言是,其志也;《书》言是,其事也;《礼》言是,其行也;《乐》言是,其和也;《春秋》言是,其微也。”  荀子在这里把《诗》、《书》、《礼》、《乐》、《春秋》都解释为圣人之“道”服务,所谓“诗言其志”,就是说“诗”是言圣人之道的。先秦诸子各自那“道”的内涵,荀子所言之“道”的具体内容,就是儒家的

4、仁、义、礼等。  荀子处在诸侯割据称雄局面即将由统一的封建国家所取代的战国后期,他所强调“道”,目的是要为封建统治者提供一个一统天下、治理国家的根本原则和思想路线。荀子的“道论”包含着天道、人道、化道。其天道观体现为“天人相分”、“制天命而用之”的主张,荀子更为重视人道,他说:“道者,非天之道,非地之道,人之所以道也,君子之所以道也。”《荀子·儒效》  道是如此重要的、天下万事万物皆应遵守的准则,所以荀子主张文学也应是“道”的表现,文学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物质世界作用于主体感官而使“心有征知”的结果。他所说的“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言是,其志也”,都是围绕这一基本点而阐发的。  文道合

5、一,从荀子之后,一直是封建士大夫经常提倡的口号。  2、文以征圣——文学是达致理想人格的重要途径。  在《劝学》和《儒效》篇中,荀子认为,理想人格需要后天锲而不舍地学习和积累,而文学正是达致理想人格的重要途径。他说:“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日暮积谓之岁,至高谓之天,至下谓之地,宇中六指谓之极,涂之人百姓,积善而全尽谓之圣人。彼求之而后得,为之而后成,积之而后高,尽之而后圣,故圣人也者,人之所积也。”又说:“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耳非是无欲闻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

6、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圣人”作为荀子的人格理想,必须通过“化性起伪”、“隆师”、“强学”,即通过“习”与“积”来造就理想人格。荀子把文学作为“化性起伪”的主要手段,作为“习”与“积”的基本内容,这样,“文学”在荀子的思想中便具有了与人的本性相对立的特殊地位,具有了改造人的本性、完善人的人格的特殊作用。  他把文学作为圣人创造的一种外在于人并符合人文理想的文化典籍和社会意识形态.从而使文学成了独立于人而存在的人文知识。所谓“圣王之治,礼义之化”,正是荀子所理解的文学的范畴。  3、尚质尚用——文学的根本

7、目的。  荀子在《儒效》篇中,有几句很精辟的话:“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基于这种学而知,知而行的正确观点,荀子论“言”时,就很注重言论切于实用,他说圣人之辩,“说行则天下正,说不行则白道而冥穷。”小人之辩,“用其身则多诈而无功,上不足以顺明王,下不足以和齐百姓。”对于言不及义多诈无用的小人之辩的不满,要求言辞应当有作用于政治,从侧面反映了他“尚用”的文学主张。因为在荀子的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