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757629
大小:260.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9-05
《亮菌研究的现状与展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亮菌研究的现状与展望沈业寿,马金宝(安徽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糖复合物与糖工程实验室,中国合肥230039)摘要:亮菌属小蜜环菌属,是一种药食兼用的名贵真菌.本文从亮菌名称的由来及分类;亮菌的生物学特性;亮菌中所含的亮菌甲素和亮菌多糖等化学物质;亮菌的固态和液体发酵培养;亮菌的抗炎、防辐射、升白、抗肿瘤、增强免疫力等生物学功能5个方面对亮菌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的综述,并对亮菌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为亮菌的进一步开发及研究提供参考.(担子菌纲:Q949.329 伞菌目:Q949.329+.81)关键词:亮菌;研究现状;亮菌甲素;发酵培养;生物学功能亮菌(Armillariellatabescen
2、s)是我国最初发现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种真菌.1969年江苏省丹徒县群众发现用当地发光的柳树根水煎剂能治疗胆囊炎,江苏省曾组织亮菌科研协作组,对亮菌进行生产工艺、化学、药理、毒理、临床等系统研究,亮菌成为上世纪70年代新发现的药用真菌,子实体可食用,是一种药食兼用的名贵食用菌.目前,国内外对亮菌研究不多,较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亮菌固态和液体深层发酵、功效成分分析、临床药理等方面.亮菌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有亮菌甲素、乙素、丙素、氨基酸、多糖等.中医认为,该菌性寒、味甘,有强筋壮骨、舒风活络、明目、利肺、益肠胃等保健功能,开发应用前景广阔.1亮菌名称的由来及分类1.1亮菌名称的由来亮菌别名小
3、蜜环菌、青杠钻,学名Armillariellatabescens(Scop.exFr.)Sing,汉名假蜜环菌.因由柳树发光朽木分离出菌种,菌丝体在暗处有荧光故称亮菌[1].我国民间流传作为治疗急慢性肝炎及胆道疾患的中草药.1.2亮菌的分类[2]亮菌属真菌界(Eumycota)、担子菌门(Bisidiomycotina)、层菌纲(Hymeuomycetes)、伞菌目(Agaricicales)、白蘑科(Tricholomataceae)、小蜜环菌(假蜜环菌)属(Armillariella).2亮菌的生物学特性[1,2]亮菌的子实体丛生,无荧光,一般中等大小.菌盖直径2.8~8.5cm,幼
4、时扁半球形,后渐平展,有时边缘稍翻起,蜜黄色或黄棕色,老后锈褐色,往往中部色深并有纤毛状小鳞片,不粘.菌肉白色或带乳黄色.菌褶白色至污白色,或稍带暗肉粉色,近延生,稍稀,不等长.菌柄长2~13cm,粗0.3~0.9cm,上部污白色,中部以下灰褐色至黑褐色,有时扭曲,具平伏丝状纤毛,内部松软变至空心.无菌环、菌托.孢子印近白色.孢子无色,光滑,宽椭圆形至近卵圆形,7.5~10μm×5.3~7.5μm,无拟淀粉性反应.菌丝体初期在暗处发荧光,菌丝索黄色至黄棕色,根状扁平,不发荧光.亮菌在我国分布广泛,主要分布于江苏、浙江、四川、河北、安徽等省,生长于较湿润的阔叶树基或树桩.能引起梨、桃等多种
5、树木根腐病.生长适温在26~28℃左右,35℃生长不良.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自然产量逐渐下降,因此,近几年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本室李赓通过对亮菌菌丝体和菌质体的测定,研究发现TTC脱氢酶的活性与菌体生物量间成线性关系,可以通过计算脱氢酶的活性来测定亮菌菌体的生物量.收稿日期:2006-08-15作者简介:沈业寿(1949-),男,安徽肥西人,教授,硕士生导师;马金宝(1972-),男,安徽霍邱人,硕士研究生.3亮菌的化学成分亮菌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主要有亮菌甲素、乙素、丙素、氨基酸、多糖等.3.1亮菌甲素亮菌甲素,学名假密环菌甲素(ArmillarisinumA),是一种新的香
6、豆类化合物,系从亮菌中提取的有效成分之一,亦可人工合成.黄色或微带橙黄色长方形板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在水中几乎不溶,在乙醇或甲醇中极微溶解.亮菌甲素的分子式为C12H10O5,化学名为3-乙酰基-5-羟甲基-7-羟基香豆素,结构式见右图.分子量为234,熔点245℃.3.2亮菌乙素和丙素亮菌乙素分子式为C9H10N2O3,初步确定化学名为α-羟基-α-苯基丙二酰胺,系羽毛状白色晶体,分子量为194,熔点162~163.5℃.亮菌丙素分子量242,熔点190~196℃.3.3氨基酸亮菌中有13种氨基酸,其中用氨基酸分析仪分析出12种氨基酸:门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脯氨酸、甘
7、氨酸、丙氨酸、胱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酪氨酸,用化学提取浓缩又鉴定出了精氨酸.3.4亮菌多糖亮菌液体发酵所得菌丝体,经提取出均质多糖ATM3,为白色粉末,其比旋度为[α]D+95.2°,不含氮,分子量145000.ATM3是由D—葡萄糖、D—半乳糖、D—甘露糖、L—木糖和L—岩藻糖五种单糖组成的杂多糖,其摩尔比为0.86:0.30:3.91:1.0:0.85.其结构中主要连接键型为α(1→6),并有少量α(1→3)[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