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739717
大小:15.99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9-05
《颌面部间隙感染57例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颌面部间隙感染57例临床分析【关键词】颌面部【摘要】目的对颌面部间隙感染者进行分析,重点讨论其发病因素。方法对57例病例探讨其感染的来源治疗及并发症。结果感染源以牙源性居首位,共37例,其次为腺源性感染13例,外伤性及其他7例(%)。结论颌面部感染以混合性感染为主,要做到预防其并发症的发生。【关键词】颌面部;化脓性感染;并发症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是临床口腔科的常见疾病。在正常的颌面解剖结构中存在着许多潜在的筋膜间隙,各间隙内充满着脂肪疏松的结缔组织。颌面部一旦发生感染,可向疏松的脂肪结缔组织中扩散,也可经血管神经束向颈内、纵隔等深处发展,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败血症、脓毒血症、心肌炎、
2、纵隔脓肿等。我科1997年3月~XX年12月共收治57例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通过积极治疗,杜绝了并发症的发生,现简要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57例,男30例,女27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67岁。感染部位及分类:牙源性感染3例,占%,腺源性感染13例,占%,外伤及其他感染7例,占%;其中眶下间隙感染5例,嚼肌间隙感染7例,舌下间隙感染6例,颌下间隙感染11例,颏下间隙感染6例,颊间隙感染10例,口底间隙感染9例,咽旁间隙感染3例。治疗单纯性药物治疗本组病例均采用抗生素静脉滴注进行治疗,抗生素以青霉素、红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头孢类为主,根据病情选用一种或两种与替硝唑配合
3、使用。单纯性药物治疗对以间隙感染为中心的弥散性红肿,表面皮肤温度高、压痛,但无波动感,无凹陷性水肿,发病时间短,全身中毒症状轻,白细胞≤12×109/L的患者均能获得满意效果。综合治疗在部分病例中,一些患者症状较重,病程时间较长,易发生并发症。为此,除应用足量、有效的抗生素外,局部应切开引流、冲洗并配合理疗,从而杜绝了并发症的发生。但局部切开时应注意:切口应和皮纹保持一致;切开位置要准确,尽量避开重要的血管神经;切开引流要保持通畅;选用有效的冲洗液,多采用3%双氧水加生理盐水加甲硝唑液。 2讨论.1感染间隙与感染源的关系颌面部间隙感染以牙源性最常见,其次为腺源性。牙源性感染的原因
4、主要是牙体病引起根尖部感染,穿破颌骨进入颌骨周围间隙而致;牙周及冠周的炎症有时可不通过颌骨而在骨膜下直接蔓延至颌周间隙。本组牙源性37例,占%,其中大多数继发于智齿冠周炎,这可能与智齿冠周炎扩散途径有关。腺源性感染主要与区域淋巴结有关,即始于淋巴结的化脓性炎症,化脓后穿破被膜侵入邻近间隙。本组腺源性感染13例,而以颌下间隙感染就占了11例。.2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颌面部间隙感染的发生与发展和身体其他部位炎症病变大体一致,都是机体在入侵致病微生物的作用下引起的一种病理性生理过程。根据临床资料显示其病原菌大多是需氧菌和厌氧菌引起的,特别是牙源性感染以厌氧菌为主,这为临床提供了有效的治
5、疗依据,在积极的治疗下,是可以痊愈的,但并发症的发生与防治要足够重视。本文57例患者充分考虑了并发症的严重性,认为可能引起并发症的原因与下列因素有关。.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特点口腔颌面部组织疏松,血运及淋巴特别丰富,有利于致病菌的消除,但同时也容易使致病菌及其毒素侵入血循环,造成败血症和脓毒血症。另外,面静脉通常无静脉瓣,又直接或间接地与颅内海绵窦相通,可将感染细菌带入颅内,造成颅内感染。口腔颌面部具有复杂而相互联系的筋膜间隙,内含疏松结缔组织,抗感染能力低,构成了化脓性炎症迅速蔓延的通道[1]。.不正确处理通道原发灶局部炎症的处理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早期应尽量避免不适当的刺激,以促
6、使感染吸收、消散或局限,形成脓肿应及时切开引流。如处理时要注意病原体的种类,把握好抗生素的应用,防止因为用量不足、时间过短等因素而致病原体产生抗药性;脓肿切开时的切口过小致使引流不畅,这些都可使病情加重,产生各种并发症[2]。.其他造成并发症的原因除上述因素外,患者的年龄与机体免疫力也可能造成并发症的发生,如儿童不能正确描述病情而贻误病情,体弱多病者能加重病情导致并发症出现,当然还有医生思想上的疏忽和专业知识的缺乏也是很重要的原因。这常表现在处理这类感染患者时忽视了全身情况,或由于局部症状的严重性而掩盖了其他部位的严重并发症。另外,近年来因各类抗生素的应用,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经过和以
7、往有所不同,有时疾病开始就很严重,医务工作者应当加以重视。 【参考文献】1皮昕.口腔颌面解剖生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149-153.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33-146.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