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71719
大小:2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1-13
《医药学临床医学毕业论文 科索亚降压疗效及对左室肥厚的逆转作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考籍号:XXXXXXXXX姓名:XXX专业:医药学临床医学论文题目:科索亚降压疗效及对左室肥厚的逆转作用指导老师:XXX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随着原发性高血压(EH)流行病学和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心肌肥厚与重构是独立于血压之外的一种危险因素。科索亚(美国默沙东制药厂研制)是新一类型的降压药物,它通过选择性地与ATⅡ受体亚型AT1结合,阻断ATⅡ介导的生理学效应,从而起到降压作用[1]。本文应用科索亚治疗EH伴左室肥厚(LVH)患者38例,用动态血压仪、超声心动图观察治疗前后血
2、压及LVH情况,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38例(诊断均符合1999年WHO/ISH高血压诊断标准)未经治疗或停用其他降压药2周以上的EH伴LV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26例,女12例,年龄39~71岁,平均53±5岁,其中一级5例,二级25例,三级8例,常规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及其他器质性疾病。 1.2方法 用科索亚50mg,每日1次,疗程6个月。治疗期间每周非同日测血压3次。同时观察用药前后的不良反应。治疗前后均测定血、尿常规,血电解质,血糖,血脂,肝、肾功能,
3、心电图等。 1.3动态血压测定 动态血压仪由美国SUN-TECH公司提供。每30min测量并记录血压1次,自动将所测值输入计算机,并测定以下参数:(1)24h平均收缩压(dSBP)与平均舒张压(dDBP);(2)昼间dSBP及dDBP;(3)夜间dSBP及dDBP。所有病例均于治疗前后行动态血压测定,在服药后2~8h内计算降压峰值;于服药间隔末2h计算降压谷值,谷峰比值=谷值/峰值×100%。 1.4超声心动图检查 采用美国产APSEE-16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所有病例均于治疗前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4、测得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舒张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根据Devereux公式计算左室重量(LVM)(g)=0.8×1.04[(LVDd+IVST+LVPWT)3-LVDd3]+0.6,并用体表面积(BSA)计算左室重量指数(LVMI)(g/m2),LVMI男性>134,女性>110为诊断左室肥厚的标准。 1.5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 2结果 2.1降压疗效 治疗前后24h动态血压变化见表1。治疗后24h平均血压、白昼及夜间平均血压均较治疗
5、前明显下降(P<0.01=。SBP及DBP下降其谷峰比值均>50%。表1科索亚治疗前后24h动态血压比较(略)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 2.2逆转LVH作用 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LVH指标变化见表2。表2科索亚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LVH指标变化(略)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 2.3不良反应 38例患者中,2例头晕,1例轻度踝部水肿,不良反应发生率7.9%。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血电解质及心电图均无明显变化(P<0.05)。 3讨论 EH的LVH作为一种独立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
6、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及死亡率密切相关,严重影响EH患者的临床预后。已知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在高血压和LVH发生和发展的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2]。这不仅是由于AngⅡ的升压作用,更主要的是因为它具有很强的促细胞生长作用。AngⅡ通过直接作用于心肌和增强交感神经活性而促进心室肥厚[2]。阻断RAS不仅可以降血压同时还能够逆转LVH。AT1拮抗剂是从受体部位阻断AngⅡ的作用,不论AngⅡ的来源和途径,较ACEI更有选择和更有效地阻断RAS,具有更好地降压和逆转LVH的作用[3]。 本文结果表明,通过对口服科索
7、亚50mg/d的患者进行动态血压测定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其降低SBP及DBP的谷/峰比值均>50%,且昼间、夜间DBP、SBP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1),证明该药能平稳控制24h血压而不改变血压的正常波动。治疗后IVST、PWT都有明显消退作用,从而使LVM和LVMI减轻(P<0.01),提示AngⅡ受体拮抗剂可逆转心室肥厚。 综上所述,使用科索亚治疗EH不仅能平稳有效降血压,同时能逆转左室肥厚,更好地保护靶器官,从而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GoodfriendTL,ElliotME,C
8、attKJ.Angiotensinreceptorsandtheirantagonists.NEng1JMed,1996,334:1649-1652. 2钱方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高血压:回顾与展望.中国循环杂志,1997,12:261-262. 3陈绍行,郭冀珍.新一类降压药物:非肽类血管肾张素受体拮抗剂.高血压杂志,1996,4:1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